- 山西省情報告(2015)
- 李茂盛 李勁民主編
- 1136字
- 2022-05-30 11:10:15
4.物價狀況
物價是直接影響人民群眾生活水平的重要因素。2014年,全年全省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上漲1.7%,同比下降1.4個百分點,低于全國平均水平0.3個百分點。其中,城市上漲1.8%,同比下降1.2個百分點,農村上漲1.4%,同比下降1.8個百分點;食品價格上漲2.8%,同比下降3.5個百分點,商品零售價格上漲0.6%,同比下降1.2個百分點。全年全省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呈低位運行狀態,為近五年來最低。
2014年,全省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上漲幅度小,呈低位運行狀態,給人民群眾生活帶來了低物價上漲的實惠。這主要得益于全省各級各部門努力穩定市場價格、力促民生改善的政策舉措。
2014年,全省各級各有關部門控制和穩定居民消費價格上漲的重要舉措是:一是加強價格監測分析,特別是在消費旺季加大監測力度、擴大監測范圍,預警和防范了消費價格的波動和突發上漲。如,上半年,針對全省出現的豬糧比價進入黃色預警區域(中度下跌)的情況,省政府及時啟動了調控預案,使生豬收購價格止跌回升,保障了生豬養殖者的利益,也維護了豬肉價格的平穩。二是進一步完善價格聯動救助機制,建立了價格臨時補貼的社會救助和保障標準與物價上漲掛鉤的聯動機制,以緩解因價格上漲對困難群眾生活造成的影響。價格臨時補貼的發放范圍主要包括兩類群體,一類是優撫對象、城鄉低保對象、農村五保供養對象、領取失業保險金人員組成的社會救助對象;另一類是在校學生,包括農村寄宿制學校的寄宿學生,大、中專院校和技工學校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三是健全價調基金機制,充分發揮價調基金作用。如,運城市在春節期間運用2000余萬元價調基金,在13個縣(市)和3個開發區以同一時間、統一品種,組織開展了平抑春節副食品價格供應活動,保持了主要副食品價格穩定。四是大力推進平價商店建設。全省在低收入群體相對集中的地區,累計建立了752家平價商店,以低于市場均價銷售蔬菜、糧油等農副產品,發揮了穩價惠民的積極作用。其中,太原市繼續扎實推進平價商店建設管理,加大“一元菜”組織力度,使菜價在中部六省省會城市中為最低。五是積極促進降低生產流通成本。鼓勵和支持生產、銷售等主體進行產銷對接、農超對接,減少中間環節費用,降低了流通成本。同時,落實鮮活農產品運輸“綠色通道”政策,全年減免通行費達5.42億元。其中,呂梁市充分運用電子商務平臺促進產銷對接,進一步保障了“菜籃子”供應。晉中市在2014年春節前組織生產基地和平價商店產銷對接,保證了市場穩定。六是深化資源性產品價格改革。其中,落實成品油定價機制,18次調整了成品油價格;出臺完善居民階梯電價制度相關配套政策,擴大了居民階梯電價實施范圍;完善居民階梯氣價制度,以大同市為試點,率先在全省實施了居民生活用氣階梯價格政策。此外,如前文所述的各旅游景區的門票打折優惠,也在穩定文化旅游物價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