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西省情報告(2015)
- 李茂盛 李勁民主編
- 2584字
- 2022-05-30 11:10:16
5.居住狀況
住房狀況與居住環境,是體現和反映人民群眾生活水平的重要因素。2014年,全省城鄉居民家庭居住環境進一步改善,住房面積持續增加。城鎮居民期末擁有住房面積為人均29.3平方米,同比增加1.5平方米;農村居民期末擁有住房面積為人均32.9平方米,同比增加1.0平方米。
2014年,全省城鄉居民人均住房面積的擴大與居住環境的改善,主要因素是以下幾方面。
一是城鎮保障性住房建設的加快推進與管理水平的提高。全省近年來不斷加強和推進保障性住房建設。2014年初,國家下達山西保障性安居工程任務為新開工18萬套、基本建成18萬套。山西自加壓力,將任務調整為新開工23萬套、基本建成18萬套、實現投資500億元。與此同時,為了進一步加快全省棚戶區改造工作,促進民生保障和城市人居環境改善,拉動投資和消費需求,帶動相關產業發展,省政府于2014年6月27日印發了《山西省棚戶區改造工作實施方案》,提出了2014~2017年全省開工改造各類棚戶區70萬戶目標任務,并對各市任務作出分解。2014年,全省新開工城鎮保障性住房23.26萬套,其中棚戶區17.37萬套,超出國家下達任務5.26萬套;基本建成21.02萬套,超出國家下達任務3.02萬套;完成投資528.05億元,超出年度計劃28.05億元。截至2014年底,全省城鎮保障性住房覆蓋面達到21.38%,提前實現了國家“十二五”末達到20%的要求。在加快推進城鎮保障性住房建設的同時,全省各級各有關部門還不斷加強和規范了保障性住房的管理,加快了保障房分配進度,加強了準入、分配、運營、退出等審核環節監管。特別是2014年全省公共租賃住房和廉租住房實施并軌運行,對于健全完善城鎮住房保障體系,整合住房保障資源,提高政府資金和房源使用效率,滿足中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的基本住房需求,具有重大意義。
二是城市(鎮)基礎設施建設的加強和承載力的提升。加強和完善城市(鎮)基礎設施,是改善和提升城(市)鎮居民居住環境的重要舉措。近年來,全省各級政府及有關部門不斷加強和推進了城市(鎮)基礎設施的建設。2014年,全省城市(鎮)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加強和推進。2014年7月,省政府印發《關于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實施意見》,從完善城市道路交通體系、加快城市管網建設改造、推進城市污水和垃圾處理設施建設、加快城市生態園林建設四個方面,對進一步加快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提出了目標任務、明確了具體時間表。2014年,全省城市(含縣城)市政基礎設施建設完成投資435億元,同比增長4.9%,新建和改造城市道路930公里、水氣熱等各類市政管網4406公里,新增集中供熱面積6970萬平方米,改造提標17座城鎮污水處理廠,建成14座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新增綠化面積2180萬平方米,全省城市環境面貌進一步改善,承載能力進一步提升。同時,大力加強小城鎮建設,479個建制鎮共完成市政基礎設施建設投資39.3億元,小城鎮基礎設施水平進一步提升。同時,大力加強小城鎮建設,479個建制鎮共完成市政基礎設施建設投資39.3億元,小城鎮基礎設施水平進一步提升。至年末,全省城市(含縣城)人均道路面積達到13.25平方米,同比提高0.07平方米;供水普及率達到97.4%,同比提高0.03%;燃氣普及率達到86.2%,同比提高0.08%;集中供熱普及率達到84.5%,同比提高1.5%;生活污水處理率達86%,同比提高0.15%;生活垃圾處理率達到74.5%,同比提高7.36%;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到39.3%,同比提高0.95%;綠地率達到32.8%,同比提高0.53%;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到11.2平方米,同比提高0.5平方米。臨汾、運城等13個市、縣新創建成省級園林城市(縣城),全省國家級園林城市(縣城)達到20個、省級達到26個。汾陽市賈家莊鎮新創建成國家園林城鎮,鄉寧縣管頭鎮等8個鎮創建成省級園林城鎮。
三是農村危房改造和農村住房抗震改建的加快推進。全省農村危房改造始于2008年。通過幾年來持續推進,到2013年,全省農村危房改造完成37萬多戶,使120萬農村貧困人口喜遷新居。2013年,全省還在大同、朔州、忻州啟動并完成了1萬戶農村住房抗震改建試點任務。2014年,全省農村危房改造工程和農村住房抗震改建工程繼續推進。全年國家下達山西農村危房改造任務為7.2萬戶,山西將任務增加到15萬戶。同時,繼續在大同、朔州、忻州開展1萬戶農村住房抗震改建試點。至年末,全省共完成農村危房改造15.5萬戶,超額完成5000戶;開工1萬戶農村住房抗震改建試點,其中9529戶竣工。
四是“鄉村清潔工程”的推進和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四大工程”的啟動實施。為了改善全省鄉村人居環境、破解“垃圾圍村”的現象,2013年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啟動了全省“鄉村清潔工程”。2013年,在全省2.82萬個行政村全部啟動鄉村清潔工程,共落實資金11.57億元,配備清掃保潔和監管人員7.8萬名、垃圾收運車輛3.59萬臺,初步建立起較為完備的保潔清運處置體系,農村環境面貌發生明顯變化。2014年,全省各級各有關方面圍繞實現“人員隊伍、清掃保潔、垃圾收集處理、村容整飾、長效管理機制建立”五個全覆蓋,深入推進鄉村清潔工程,取得顯著成效。全年全省完成投資11.17億元,超過年度計劃1.17億元;配備清掃保潔人員7.3萬名、配備率達到122%,監管人員6850名、配備率達到115%;配備垃圾清運車輛3.5萬臺、配備率達到117%,垃圾箱(桶)19.6萬個、配備率達到73%;建成垃圾中轉站213座、垃圾處置點4821處,清運積存垃圾86萬噸,整治殘垣斷壁8.2萬處。全省“鄉村清潔工程”的持續開展和推進,極大地改善和提升了農村的環境面貌。在推進“鄉村清潔工程”的基礎上,2014年省委、省政府又決策部署啟動實施了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四大工程”(完善提質工程、農民安居工程、環境整治工程和宜居示范工程)。4月28日,省委、省政府印發《山西省改善農村人居環境規劃綱要(2014—2020年)》,省政府辦公廳印發《山西省改善農村人居環境2014年行動計劃》,對全省實施改善農村人居環境作出規劃和部署。到年末,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四大工程”,完成投資超過145億元。其中,改造縣鄉公路544公里,新建和改建農村飲水工程1598處,建成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1000個,完成采煤沉陷治理搬遷4.6萬人。
五是商品住宅開發業的調控發展。調控商品住宅開發和建設,是滿足城鎮居民改善居住環境的重要舉措。2014年,在市場持續走低的形勢下,全省各級各有關部門積極調控了商品住宅開發和建設。全年全省房地產開發企業住宅投資完成1010.69億元,同比增長5.4%,增速同比下降24.9個百分點。全年全省房地產開發項目住宅施工面積11471.77萬平方米,同比增長6.7%,增速同比下降8.9個百分點;住宅竣工面積1701.6萬平方米,同比下降7.9%;商品房住宅銷售面積1433.9萬平方米,同比下降3.4%。2014年,全省商品住宅開發和建設平穩發展,滿足了城鎮居民對改善居住環境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