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其成講黃帝內經:活出中國人的精氣神
- 張其成
- 3771字
- 2022-05-25 22:16:23
人生的五個階段
《黃帝內經·素問》的第一篇叫《上古天真論》,請大家注意“天真”兩個字。《上古天真論》告訴我們,只要保持“天真”就可以健康、快樂地活過一百歲。
那么什么是“天真”呢?我們先來讀一下原文,你就知道了。先讀開頭一段——
昔在黃帝,生而神靈,弱而能言,幼而徇齊,長而敦敏,成而登天。
過去有一個黃帝,他出生時就有神靈,很小時就能說話,幼年時行動迅速快捷,長大了敦厚敏捷,成年登上天子之位。
這一句的主語是黃帝——軒轅黃帝,一句話講了黃帝的一生。分幾個階段?五個。其實這句話是引用了《史記》的第一篇《五帝本紀》的開篇:“黃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孫,名曰軒轅。生而神靈,弱而能言,幼而徇齊,長而敦敏,成而聰明。”五個階段只改動了最后兩個字。這一句話太重要了,由此我們搞清楚軒轅黃帝一生的五個階段,也就明白了人的生命過程的奧秘。讓我細致地來給大家分析分析。
首先我們看黃帝的第一個階段“生而神靈”,就是說,黃帝生下來就有神靈。黃帝究竟是哪一年出生的呢?按照道教的歷法,公元2018年道歷是4715年,這是軒轅黃帝紀年。黃帝在4715年以前統一天下,當了天子,于是派手下兩個大臣,一個叫容成制定了歷法,一個叫大撓(náo)制定了甲子(天干地支)。而這一年黃帝二十歲,這樣推算起來,黃帝就是在4735年以前的陰歷三月三這一天出生的。請大家注意,世界上歷法很多,我們中國古代是黃帝紀年,直到今天,道教歷法還是黃帝紀年。
現在再來看這一句,黃帝一生出來就有神靈。大家聽說過釋迦牟尼佛降生的故事嗎?釋迦牟尼也是一生下來就有神靈,向四方各走了七步,然后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說了一句話:“天上天下,唯我獨尊。”請問這是真還是假?假的,你怎么知道是假?真的,你怎么知道是真?究竟是真還是假,不知道!對了!所以孔子贊美你:“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那這里說的黃帝一生下來就有神靈是真還是假?這是真的!你會問了:你怎么知道是真的?我要告訴你,這不僅僅是說黃帝生下來就有神靈,而且是指我們所有的人生下來都有神靈。
大家想一想,所有的人生下來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哭!為什么哭?人在娘胎里是胎息,一生下來在哭之前會做什么?是吸氣,然后是第一聲啼哭,接著就變成口鼻呼吸了。如果按照佛家的說法,就是“苦”啊。但這并沒有說到生而神靈。大家再想想,人一出生除了哭還會做什么?想想生出來的時候,手是什么樣子?對了,握著拳頭。大家握起來,看看是什么樣子。大拇指是不是放在外面?那就錯了!大拇指是放在里面的。把四指打開,拇指別動,你會發現拇指尖壓著一個穴位,在無名指和小指的下方,這個穴位叫少府穴,是心經的穴位。這條經是從心中開始的,屬于心系統。《黃帝內經》說心主神明、心藏神,說明所有人出生時神氣都是很足的。這一點老子也說過,老子發現嬰兒四大秘密,其中第二個秘密就是“骨弱筋柔而握固”,嬰兒的筋骨最柔弱,可是握起拳頭最堅固。請大家現在把左手的大拇指握在四指里面,然后用右手把左手掰開,試試看能不能掰開。是不是掰不開?所以我現在教大家一個養神的小竅門,是我老父親教我的,就是沒事的時候,像嬰兒那樣兩手拇指含在另外四指里面,四指反復捏大拇指,拇指則不斷按摩手掌中心經、心包經、肺經的穴位,從而養神健身。大家想一想,這是不是和在手里滾核桃或者滾球的原理是一樣的?兩手這么捏就不用滾一個實物了。
第一個階段,所有人都是攥著拳頭來到世上的,后來我們手松開了。想一想這一輩子我們在干什么?就干一件事,兩手不停地抓,不停地在求。求什么?有的求財,有的求權,有的求名,然而到頭來所有人都是撒手而歸。手里求到了什么?什么也沒有!一個臺灣的女企業家曾經對我說:“我外公去世的時候,手就是握著的。”我說:“不可能!”她說:“真的!”我說:“你外公的手想握起來,但是沒握緊,對不對?”她說:“對了!”為什么?如果真握緊了,說明神氣還沒有斷,怎么會死呢?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說,生命的過程就是神氣逐漸消亡的過程。生命最重要的是什么?是神氣!養生最重要的是養什么?養神氣!
這是生命的第一個階段“生而神靈”,不僅黃帝是這樣,我們所有人都是這樣,一生下來都是神氣十足的。可以說人從生到死就是一個神氣從興盛到衰亡的過程。
現在我們再來看生命的第二個階段“弱而能言”,意思是年紀很小的時候會說話。什么意思?難道長大了就不會說話了?對,是的。我請大家想一想,小時候我們會說的一句話,可是長大了再也沒說過了,是什么話?認真想一想。想起來了嗎?有人說是“我要抱抱”,不對!長大了,不擁抱嗎?“我要吃奶”,不對!早上喝牛奶不就是吃奶嗎?“我要尿尿”,不對!上廁所不就是尿尿嗎?我提示一下,小時候說得最多的一類話是什么話?是問話!小孩子會追問。大人說:“孩子,你要吃飯。”“為什么要吃呢?”“不吃身體不好。”“為什么不好呢?”他會一直追問下去。其中有一種問話,我們長大了再也沒有說過了。哪一種?“媽,我從哪里來的?”當他知道人會死的時候,他又會問:“媽,我會死嗎?我死了到哪里去了?”有時他還會問:“媽,我是誰啊?”這種問題,長大了你還會問嗎?再也不問了。
小孩子問的是什么問題?是哲學問題!人生有三個哲學問題:我從哪里來?我往哪里去?我是誰?小孩子思考這三個問題,我們長大了,再也不問這樣的問題了。我們現在問的是什么問題?“你吃了嗎?”“你一個月拿多少錢?”這是什么問題?是物質問題。人越來越物質,越來越現實,也就越來越老了,幸福感越來越低了!
有人會說,長大了再問這種問題,不是太怪異了嗎?不信的話,今天晚上你回家問你媽,你媽一定會認為你神志不正常。有人說了,不對!長大了,當然還有人問這三個問題。誰?小區保安!小區保安一天到晚就問這三個問題:“你從哪里來?你到哪里去?你是誰?”請問,小區保安問的是不是哲學問題?當然不是!為什么不是?有人回答了,小孩問的是“我”,保安問的是“你”。還是不對!不是主語不同,而是他們要的那個答案是不同的,小區保安要的是具體答案,小孩要的是終極答案:“我從哪里來”問的是“生”的問題,“我到哪里去”問的是“死”的問題,“我是誰”問的是本質問題。
人只有像小孩子那樣經常追問人生的哲學問題,保持初心,保持童真之心,不為物質所左右,那才是幸福。前幾年中央電視臺記者調查一個問題:“你幸福嗎?”問到你,你怎么回答?會開玩笑地說一句“我不姓付,姓趙”嗎?后來問到普京總統那里:“普京總統,你幸福嗎?”普京回答:“這是個哲學問題。”你看普京多有智慧!普京的意思是,“幸福”這個哲學問題是沒有標準答案的。其實我認為,人只有多考慮哲學問題、終極問題、精神世界的問題,你才幸福!不要一天到晚總想到錢、想到物質。人離物質越近,就離幸福越遠;人離物質越遠,就離幸福越近。其實人的幸福和物質從終極上說是沒有什么關系的。歷史上有一個非常貧窮但非常幸福的人,是誰?顏回!“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顏回吃的是一小筐飯,喝的是一瓢白水,住在簡陋的房子里,別人都不能忍受這種苦,可是顏回卻自得其樂。我認為幸福和快樂不是一回事,幸福是一種深層次的、持續的、不可改變的快樂!所以顏回是幸福的!再比如說,你今天掙了一百萬,幸福不幸福?照樣會不幸福!你會想,為什么不是兩百萬?所以說到底,幸福是與人的精神相關的,當然,健康也是與人的精神有關的。
我們再來看第三個階段“幼而徇齊”,“徇”就是“迅”,“齊”就是“疾”,這句話意思是說,幼年的時候行動迅速、快捷。你看,第一個階段是剛生下來,第二個階段是會說話,第三個階段是會做事。小孩子做任何事都比大人迅速、快捷。比如一個孩子看到遠處有一朵花,他會不顧一切,直接跑過去,他不管路上有什么東西絆著他,也不管花上有沒有刺、有沒有毒,他會直奔目標,一把把花摘下來,非常迅速。可是長大以后呢?我們會左看看右看看,看看周圍有沒有人,路上有沒有東西擋著,花上有沒有刺、有沒有毒,然后再把它摘下來,就沒有那么迅速、快捷了。
人生這前三個階段誰都一樣,就是“天真”,天真就是我們嬰幼兒、童年的那種天然、率真,那種單純、質樸。人只有保持這份天真,才能健康、長壽。大家想一想所有的高壽老人,他的生活方式、養生方法雖然可能不相同,但哪一位不是充滿了天真,不是老小孩?你們看見過一天到晚怒氣沖天、怨聲載道、愁苦滿面的高壽老人嗎?這是第一篇的標題“上古天真論”中“天真”的第一個意思。“天真”還有一個更重要的意思,我們后面會講到。
人生的前三個階段人人都一樣,可是到了第四個階段就不同了,黃帝是“長而敦敏”,字面意思是長大了敦厚、敏銳,實際意思是長大了還能保持兒時的天真,所以第五個階段就能夠“成而登天”,成年登上天子之位。古代“女子十五而笄,男子二十而冠”,就是說女子十五歲、男子二十歲就要行成人禮了。男子成年是二十歲,這一年軒轅黃帝一統天下,登上了天子之位。我們現在長大了吧,過了第四階段了吧?那我們能不能保持這份天真?如果可以,我們也能“登天”。你說,不可能!我們都能當天子嗎?錯了,從生命的角度看,這個“天”就不是天子的意思,而是指后文提到的“天年”,就是人超過百歲的正常壽命,這是時間的、長度的“天”。還有一個意思,是空間的、高度的“天”,就是人生健康、快樂的最高境界。當然,關鍵就在于是不是保持這個“天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