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能力孵化:如何識別、挖掘、發展自身潛能
- (英)伊恩·麥克雷等
- 2586字
- 2022-05-18 20:05:43
智力與績效:智力的預測作用超越文化差異
智力與推理能力、解決問題、適應性和學習成長密切相關,而這些正是在工作中取得出色績效所需的所有特征。因此,可以使用智力來預測工作績效(和潛力)。
科學研究表明,認知能力非常一致、準確地預測了所有工作(特別是復雜工作)的績效。智力對于醫生的工作而言比對售貨員的工作更重要。對于首席執行官而言,比團隊主管更重要。不過,無論對于什么工作,一定水平的智力都是需要的,都能提高工作績效。因此很多人深信,智力能最準確地預測(高級管理人員)工作績效。所有最新的研究也都證實了智力的這種預測能力,這都突顯了智力測試在選拔招聘中的重要性。
在英國,伯圖亞等人(Bertua,2011)回顧了英國關于智力和工作績效的研究。他們將8萬多人參與的283個單項研究的結果匯總分析。結果表明,對于培訓和工作績效而言,智力測驗是非常重要的預測指標。智力的相對重要性因專業而異。表4.1顯示了,對不同崗位的工作績效與培訓績效,依靠智力進行預測的效度(從0到1,其中1是最大的預測因子)。此表說明,對于技能要求越高的職業,智力的預測效果越顯著;對于大多數職業的培訓來說,智力都是獲得成功的重要條件。
表4.1 不同職業中智力預測的效度

旺斯等人(Ones et al., 2005)很好地總結了截至目前關于智力的相關研究。
·根據超過100萬名學生的數據,他們得出結論:無論什么專業或學科,無論是中學階段還是大學階段,智力均能準確有效地預測學生的考試成績和學業成果。
·通常,人們會根據上司評價或所獲得的工作知識來衡量職業培訓的成效,而這其實也可以由智力來預測,并且工作越復雜,預測就越準確。智力測驗可預測工作績效,無論什么工作崗位、工作條件和工作成果。也就是說,這不受職業和文化等因素的影響。
·特定類型的智力測驗,往往并不比通用智力的測驗更為有用。
·智力之所以可以很好地預測工作績效,是因為它牽涉到學習的速度和質量,適應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簡而言之,就應用層面來講,智力是一個人能否成功的最佳預測手段(之一)。
他們的結論是,從全球范圍看,智力是預測工作績效的最佳指標之一。盡管使用的測試有所不同,工作績效和培訓績效的定義不同,所處的國家和地區失業率、文化環境不同……對于預測個人績效和高潛力而言,智力仍然是測量個體差異的最好的心理指標。實際上,該結果與美國早期的數據驚人地相似(Hunter,1986;Hunter,1984; Visesvaran et al.,1996)。美國的研究結果顯示,在不同文化環境中,智力對工作表現的預測均有十足的有效性,因此甚至可以輕松地設計出一種科學可行的人員選拔的通用理論。他們還指出:“對特定能力的測試,例如言語,數字,空間機械,知覺和記憶,都不會比智力測驗更加準確有效。因此,我們可以負責任地再次重申這一發現的實際意義,即智力測驗能夠最準確地預測兩項(績效的)標準?!保ㄒ姳?.2)
表4.2 智力對績效和培訓績效的重要性

戈特弗里德森認為,對于人事心理學家和管理者來說,了解智力在工作中的作用至關重要。在一篇非常清晰而重要的綜述中,她概述了g(即一般智力)在工作中的真正重要性(Gottfredson,2002),非常值得在此介紹。
關于g對工作績效的影響的主要發現——g的效度:
·較高的g,意味著在所有工作中,從所有績效維度衡量,均有較高績效。g的得分與總體工作績效評價的平均相關性約為0.5(校正了數據收集和處理過程中的偏差后的結果)。
·g對于績效的影響并沒有一定的范圍限制,也就是說,g值并不是只在某個區間內才會影響績效,g的影響是線性的:g越高,工作績效就越高。
·高g的優勢不會隨著工作經驗的增加而弱化。即使對于經驗豐富的人士,g的效標效度仍然很高。
有時甚至隨著經驗的增長,高g的優勢更加明顯,可能是由于在經驗整體較淺的群體中,經驗水平的相對差異更大,從而掩蓋了較高g的優勢。
·對于更復雜的工作而言,g可以更好地預測工作表現。其(修正后的)效標效度范圍從最簡單的工作的大約0.2,到最復雜的工作的0.8。
·相比非核心的“一般成員義務”績效,g能準確地預測那些需要核心技術的工作績效。
·也許正是因為如此,g預測客觀績效(工作知識或工作樣本表現)比主觀績效(例如上級評估)更為準確。
g相較“能做”因素對工作績效的預測效用:
·特定心理能力(例如空間、計算或語言能力)對工作績效的預測,相比g而言并不會更加準確。一般而言,在預測培訓或工作表現的整個心理測試中,g的貢獻至少85%~95%(交叉驗證)。
·有時,特定的能力(例如文書能力)可以在g之外,增加預測的效力,但這僅在特定類別的工作中才會有效,并不通用。
·通用精神運動能力常常能用來預測績效,但主要是在不太復雜的工作中。它的預測效度隨著復雜性而下降,而g的預測效度卻隨之而上升。
g相較“愿意做”因素對工作績效的預測效用:
·g對于核心績效的預測效用要遠遠優于其他的“非認知”(與g較少相關)的特征(例如,職業興趣和不同的人格特質)。后者對核心績效的預測,幾乎沒有在g之外增加任何價值。
·對于其他大多數非核心表現維度(例如個人紀律和軍人氣質),g的預測遠不如人格和氣質“非認知”特質的預測準確。當績效維度既反映核心績效又反映非核心績效(努力和領導力)時,g的預測效用與非認知特征的預測效用相同。
·在某些工作中,不同的非認知特征似乎可以有效地補充g的預測,正如有時可以通過某些特定能力的判斷來預測有些工作的績效一樣。這些非認知特征中,只有一個像g一樣具有普遍性:盡責/正直的人格特征。但是,它對核心績效的影響遠小于g。
g相較非認知特質對工作績效的預測效用:
·g對工作績效的影響,主要是通過對特定工作知識的間接影響實現的。
·越是非常規的工作,越是培訓不完備的工作,越是獨立自主的工作,g對工作績效的直接影響就越顯著。
·在經驗豐富的工作者中,工作相關知識通常和g一樣可以預測工作績效。但即使對于這些經驗豐富的工作者,通過工作知識來預測績效并不具有普遍性(扣除其中g的成分)。工作知識的預測是高度針對特定工作的,而g的預測則是具有普遍性的。
g相較“做過”因素(經驗)對工作績效的預測效用:
·同工作知識一樣,特定的工作經驗對于工作績效的影響有時很高,但結果不具有普遍性。
·實際上,隨著所有工作者的經驗增加,經驗并不能很好地預測績效。相反,無論經驗長短,g的作用都非常顯著。
·隨著工作復雜性的提高,工作經驗以及心理運動能力對工作績效的預測準確性會下降。而g恰恰相反,工作越復雜,g就越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