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照君和明懷
- 詩書人生(許淵沖集)
- 許淵沖
- 4614字
- 2022-05-11 11:48:16
舊夢依稀憶逝川,古都三十二年前:
舞裙卷起千重浪,華燈高懸不夜天。
得遂平生凌霄志,快馬黃昏自加鞭。
喜看琳瑯滿目書,莫教珠璣化云煙!
1991/02/08
1958年的夏天,我同鄧衍林夫婦和其子女去北戴河海濱度假,住在海濱飯店。一天傍晚,碰到周恩來總理夫婦也來海濱飯店吃飯,衍林一家和我都去向周總理致敬。總理得知我們是從歐美回國的留學生,非常高興。我告訴他:我是從法國回來的,和他在日內瓦會議的翻譯董寧川是同學。他就問我:“你們兩個誰的法文好哇?”我說:“以口語論,董寧川比我強;以筆語論,可能他不如我,因為我出版了一本羅曼·羅蘭的小說。”這是我見到周總理唯一的一次,而阿廉每次出國都是總理接見的。
1959年的夏天,我同照君去北戴河海濱補度蜜月,住在西山坡招待所。一天晚上,中直招待所在海濱舞廳開舞會,照君和我同去參加,看見大家都去向一個穿灰色套裝的女同志致敬。照君告訴我,那就是毛主席的夫人江青。原來照君是1948年十四歲時參軍的,分配在中央二局工作,見過毛主席、周總理。毛主席問她的名字時說,昭君是要出塞的呀。江青就對她講昭君出塞的故事。這次在舞會上,江青只同《貨郎與小姐》的女主角跳舞,女主角還唱了一支歌說:“你有錢嗎?有錢我就嫁給你。”當時我覺得奇怪:毛夫人為什么喜歡跳男角呢?“有錢就嫁”不是受批判的資產階級思想嗎?后來才明白了:江青早就有做女皇的野心,封建思想、資產階級思想根本沒有改造,只是當時暴露得還不夠,即使有孫悟空的火眼金睛,識破了白骨精的原形,但是有誰“舍得一身剮,敢把皇帝拉下馬”呢?
照君在香山外國語學院學過英文,比小蝶和白燕高幾班。后來又在北京俄語學院學習俄語,1958年畢業后,應了毛澤東主席說的話,分配到塞外柴溝堡第一中學教俄語。我們是在歐美同學會的舞會上認識的。上面那首詩中說:
舞裙卷起千重浪,華燈高懸不夜天。
寫的就是我們第一次見面的情景。我們結婚后,她又回柴溝堡去了,我們只能書信傳情,信中也有一些詩句,現在摘抄如下:
春思
永定河畔楊柳青,千絲萬縷訴真情。
煩請云影帶塞外,流水不干情不盡。
別后(1959/04/18)
自從離別后,念君不能忘。開窗聞燕語,入室見鴛床。
鏡臺留儷影,枕被藏余香。今年大躍進,五一會牛郎。
梨汁(05/28)
為買鮮梨汁,跑遍北京城。狂風吹不退,暴雨打不冷。
非為梨汁甜,為念離人情,柴堡曾共飲,見物如見人。
思念(06/02)
三日無音信,坐臥心不定,塞上春宵寒,照君可安寧?窗外舞東風,床頭望雙星。東風如有聲,替我問個清;雙星如有眼,代我看分明:塞上春可暖?洋河水可清?柴中人可安?何日回燕京?
柴中指柴溝堡第一中學。照君來信,說柴中師生正要幫助農民在東洋河收割麥子。信到時正是端午節,是吃粽子賽龍船的時候,我又寫了一首詩:
端午節有感(06/10)
每逢佳節倍思卿,況值新婚二月整。
鴛床幾曾溫鴛夢?孤燈空自照孤影。
新月入窗君入夢,入夢模糊入窗明。
明月有缺亦有圓,情人有分必有合。
愿將情思化動力,助君苦戰東洋河。
麥浪金波賽龍舟,兒女英雄顯身手。
高扎麥束堆粽子,遙舉銀杯賀豐收。
直到暑假,照君才回北京,我們就去北戴河海濱補度蜜月。
白天游山玩水,晚上聽歌跳舞,照了一卷軟片,寫了四句《海濱題照》:
天青如眼月如眉,碧波為發云為衣。
凝眸一笑百媚生,海洋開顏不忍離。
照君在海濱懷了孕,反應厲害,在北京住了兩個月才回柴溝堡。臨別時我寫了一首詩:
兩月形伴影,今日別長亭。晨星離人淚,曉月情人心。
汽笛聲聲斷,列車徐徐行。但見煙云白,不見遠山青。
愿君多珍重,病愈鼓干勁。月圓花好時,把酒話躍進。
從詩看來,王桂和阿廉說的話還是起了作用,我是把工作放在個人感情之上的。因為照君懷了孕,我去柴溝堡看望了一次,寫了一首《塞上行》:
匆匆出塞匆匆回,空留塞上白云飛。
窗外紅日難取暖,爐內炭火易成灰。
書不解語誰為伴?燈雖有心怎相偎?
寄語塞外夢里人,梅花開時便須歸。
這首詩是12月16日寫的,寄出去后再讀一遍,覺得“難取暖”“易成灰”“誰為伴”“怎相偎”都太重情,不利于她在柴溝堡繼續工作。第二天又把后六句改寫寄去:
窗前紅日多取暖,室內爐火暫相偎!
書能解語讀幾卷,酒可消愁飲半杯!
分久必合望明春,梅花開時終須歸。
12月18日,北京下了一場大雪,讓我不禁想起春天的第一個下雪天,照君同我在英國駐華大使館門前的林蔭大道上散步的情景。現在柴溝堡的窗前沒有了紅日,室內爐火如何能相偎呢?于是又寫了一首《初雪有感》寄去:
清晨窗外大雪飛,頃刻紅瓦成銀堆。
遙念塞外多情人,良辰美景誰共醉?
猶憶今春初雪時,林蔭道上同徘徊。
但愿明春解凍后,天南地北常相隨!
1960年元旦快到了,學校都要放假,照君本來說是除夕回家,我就理了發,洗了澡,在家里等她。不料等了一天也沒有來,只好還是寫一首詩寄去:
終日望君君不歸,兩眼望穿兩鬢衰。
為誰整容為誰忙?依然詩書度新歲。
半個月后,柴溝堡中學終于放寒假了,照君才能離校。剛好那一天又下起雪來,我就寫了一首詩歡迎她回家過年。
聞說照君今日歸,白雪鋪路天幕垂。
田園合奏無聲樂,有聲怎如無聲美!
這個寒假,照君在家里住了二十天。農歷初三中午,我們在永定路商場宴請了幾個在北京的聯大老同學,來赴宴的有吳瓊夫婦和其子女、何國基夫婦、趙家楨和曾慕蠡。吳瓊是我小學、中學、大學的同班,同在美國空軍做過英文翻譯,還常一起打橋牌。他脾氣好,打橋牌時我說他打錯了,他從不和我爭辯,這樣才能合作。他是清華大學英文教授,我們曾經交流教學經驗,他從陳福田先生那里學到了記關鍵詞的方法,又從蘇聯專家那里學了重點詞的教法,我在教學中應用后,都很見效。何國基在聯大時寫過一個劇本,得到了朱自清先生的好評;在文物局工作時,又得到文化部鄭振鐸副部長的欣賞。他曾住在故宮博物院外,我周末從香山進城,常同他去沙灘紅樓對面的小館子吃炒牛肉絲,或者去菜羹香吃原汁雞湯,重溫當年北京大學的生活,但是這些北大風光現在已經蕩然無存了。趙家楨多才多藝,是昆明天祥中學的創辦人之一,天祥的校歌就是他的作品。他愛上了云南郵電局局長的二小姐小芬,而我是小芬那一班的班主任,所以家楨去美國學造船時,就把小芬交托給我。一天小芬對我說,她父親要把她嫁給一個表哥,她想離家出走,問我怎么辦。我只好說,事情緊急就到我這里來,一面趕快寫信給家楨,要他盡早回國。他回昆明之后,去了小芬家里,她父親還是不同意他們的事,于是家楨終身未婚。小芬知道后非常感動,她的丈夫在美國去世后,她曾邀請家楨赴美,但是他已垂垂老矣!真是“月如無恨月長圓”了。曾慕蠡和趙家楨不同,他入聯大時已經結婚。在石油學院教數學時,《人民日報》說他是教授中的模范黨員。我們幾個老同學每逢農歷年都要聚會一次。這一年,照君和我還去南河沿歐美同學會參加了舞會,去北京大學鄧衍林家打了橋牌,在他的客廳里睡了一夜,新春佳節過得很愉快。但春節一過,我要送照君坐豐沙線的火車回柴溝堡了,于是又寫了幾首詩。
春節(1960/02/07)
二十日來情意深,白日同樂夜共枕。
席開商場宴舊友,歡聚小室慶新春。
南河舞會嫌夜短,北大橋戰連晨昏。
月圓時少缺時多,隔窗話別又斷魂。
豐沙線(02/08)
豐沙線上奇景多,火車穿山如穿梭。
萬山林立入青天,一水清流瀉玉河。
為送照君出塞去,青山老樹舞婆娑。
照君去(02/11)
照君一去天轉寒,灰霧迷蒙連早晚。
大雪紛飛大地白,春風已度居庸關。
元宵夜(02/11)
雪后天晴月色明,碧空如洗月如鏡。
天上月照地上雪,相隔萬里交相映。
1960年春,北京香山公園對外開放,香山外國語學院不得不遷移。于是學校遷到張家口市,離柴溝堡很近,4月10日是我們結婚周年紀念日,我去柴溝堡把照君接回張家口外國語學院。院長還是照君做學生時的老院長,他怕照君不會料理家務,就親自到我們家來教她如何燒蜂窩煤爐。我家門口有一條林蔭大道,道旁兩邊都是法國梧桐。我遷來時,樹枝還是光禿禿的;照君一到,枝丫立刻吐出了嫩綠的新葉,仿佛是歡迎她來生孩子似的。我就寫了四句詠張市的詩。
塞上春來景色新,白樹一夜成綠蔭。
夜看天女散銀花,滿山燈火滿天星。
4月26日早晨狂風怒吼,飛沙走石,仿佛預示著要有不平靜的日子。六點一刻,照君在二五一醫院生下了明懷,體重只五斤半。后來,我寫了幾首詩歌。
新生
黎明初聞姣兒啼,不解言語解悲喜。
雄雞一唱東方白,明日紅光照大地。
兒歌
小明明,真正好!吃吃奶,睡睡覺。
又不哭,又不鬧。真是一個好寶寶!
兩月半
愛兒墜地兩月半,愛瞪圓眼愛看拳。
愛踢小腿愛戲水,爹媽愛看看不完。
洗澡
溫水浴罷肌如玉,橘汁飲后口生香。
咿咿唔唔喚爹媽,摘下白云制新裝。
生明懷時正值三年困難時期,牛奶只訂到半斤,嬰兒服是林宗基夫人從芬蘭帶來的禮物,也可以算是從天上摘下的白云了。照君的產假只有一百天,產假滿后,還得回柴溝堡中學去續假。臨別之前,我們參加了一次張市的露天舞會,同騎自行車去了一次龍泉寺,又寫了幾首詩。
舞罷歸來(1960/08/13)
把遠山的燈火,織成一條珠鏈,
掛在你的頸上,作為,臨別紀念。
游龍泉(08/14)
雙騎同游水母宮,怪石磊磊樹叢叢。
養魚池畔聽流水,龍泉寺后攀頂峰。
遙望張市千山抱,近看蝶影百花中。
游倦喜飲檸檬露,歸來不怕雨和風。
小別(08/15)
(晨)八月十五團圓節,夫妻清晨話離別。
姣兒酣睡紗帳中,不知窗外星明滅。
(夜)嬌妻離家姣兒病,又是思念又擔心。
一聲啼哭一斷腸,愛兒勝似愛生命。
(夜半)為等嬌妻不閉門,等到三更人斷魂。
睜眼忽覺小樓空,閉目尋夢夢不成。
(兩點)夜深忽聞登樓聲,急開電燈急呼君。
帶來雞蛋煮湯面,身上暖和心上溫。
照君去柴溝堡續假,明懷由我照顧一天。我喂牛奶時忘了加水,明懷吃了不消化,病了一天。照君回來一看很不放心,要求調到張家口師范學院教俄語,這樣,全家才算在一起過了一年。那時生活困難,照君從柴溝堡老鄉家里買來雞蛋,吃碗湯面,就算是不容易了。
1961年春,明懷滿周歲時,牛奶也訂不到。只有北京還能訂奶,于是照君決定把明懷送去北京姥姥家。這樣,全家團聚一年之后,小兒子又離開了。到了年底,我寫了幾首詩。
一年虛度未作詩,詩意盡在生活中。
粗茶淡飯妻兒伴,不管窗外秋和冬。
記得今年春天里,紅日未醒姣兒起。
張開小嘴叫爸爸,一見果醬笑嘻嘻。
四月廿六滿周歲,姣兒下地走如飛。
左鄰右舍都來看,看到天黑不肯歸。
八月攜兒去北京,動物園中看猩猩。
說聲大虎叫聲爸,臨別揮淚不忍心。
轉眼窗外北風起,盼兒歸家心歡喜。
惟恐天寒路途遠,但愿來后不分離。
1962年秋,張家口師范學院停辦,教師下放。有三個俄語老師是女性,一個丈夫是領導干部,另一個是軍人,都不下放,只有照君嫁了知識分子,又下放到柴溝堡中學去了。好在每星期六晚上可以回張家口,星期一清晨又得趕回柴溝堡上課,10月7日是重陽節,照君沒有回家,我只好一個人登高賦詩。
重九獨上云泉山,四望蒼茫山九層。
亂石衰草葬秋影,斷壁殘壘留彈痕。
山頭喋血葉尚紅,塞上捐軀骨已寒。
愿借碧空萬里色,盡染荒山草木歡。
11月10日照君又沒有回家,我就坐火車去柴溝堡看她。回來時一個人在車上,覺得疲乏單調,想到她每周如此,真是夠她受的了,又寫了一首《柴張道上》。
柴張道上奔波忙,昔日青青今蒼蒼。
屢翻重山越峻嶺,常披雨露帶風霜。
道旁老樹成故友,月下荒村似舊鄉。
只為培育接班人,晨星曉月照行裝。
最后兩句是無可奈何,聊以自慰的話,因為三個女老師都是培育接班人,那兩個結婚已久,子女也多,不像照君這樣新婚燕爾,幼兒需要照顧,其實是不該下放的。但她們的丈夫是官,在官本位的社會里,知識分子的地位不如官高,這就是中國文化科技落后的重要原因。于是第二天,我又寫了四句總結性的詩:
一年一度七月七,千里銀河無人跡。
牛郎翹首空悵望,織女不歸長嘆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