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3章 ?受排擠調任南京?善理政江浙繁榮

宣德九年正初,劉繡衣回朝向宣德帝拜年,帝正在內宮跪拜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皇后千歲千歲千千歲,帝大悅道;“劉愛卿你節假回朝忠義可嘉,問及家眷可曾隨來”,劉繡衣稟道;“未隨行”,帝曰;“為何”,劉繡衣稟道;“皇上因一者未見到圣旨,二者小兒剛滿月也不宜遠行,故而未隨”,宣德帝哈哈大笑道;“你這樣剛紀嚴明真不愧吾之御史,你派人去接來”。劉繡衣跪地謝主隆恩。

宣德九年春節過后不久,宣德帝常覺身體不適,疲軟無力,潮熱盜汗,時有咳嗽,以為是風寒小疾,因為忙于朝務,沒有理睬。爾后日趨見重,劉繡衣趕緊稟奏皇上詔太醫診治。劉繡衣在旁侍診時見太醫神色有異,暗自吃驚,待太醫外出開藥方時緊隨至偏僻之處,細問病情。劉繡衣位高權重,又與皇上私交甚好,太醫自是不敢隱瞞:“皇上患的是肺癆到中期了。”

劉繡衣聞言如五雷轟頂,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想讓皇上安心靜養,遂叮囑太醫,此事切不可聲張,更不能讓皇上知道。

劉繡衣將皇上的病情轉告孫皇后,皇后聽了不知所措,半晌才回過神來。劉繡衣同孫皇后商議,封閉皇上病情,對外只稱小疾,需要調養,盡量減少臨朝次數。孫皇后摒退其他貴姬、才人,只留下一位貼心宮女和自己侍奉皇上湯藥以及飲食起居。

宣德十年正月宣德帝駕崩,太子朱祁鎮九歲,在劉繡衣、于謙等大臣的扶持下,順利登基,即位為英帝,改元正統。

英帝初政時,承“仁宣之業”,有三楊、于謙、繡衣等名臣輔佐,海內富庶,政局穩定,對一批老臣還比較尊重,稱劉繡衣為繡衣公。

后來,英宗寵信宦官王振等人,致使奸佞當道,政治腐敗,土地兼并日趨嚴重,先后爆發了葉宗雷、鄧茂七等農民起義,北方大舉南犯。在此內亂外犯之際,英帝不但不聽忠言,反而對一批老臣產生種種妒忌和不滿,大殺功臣于謙、王文等多人,封賞奸佞,朝政更加混亂。劉繡衣多次進諫,英宗卻聽而不聞,避而不見,只不過是礙于師生情和托孤之恩,不便對他下手而矣。

此時的劉繡衣有自知之明,深知英帝對自己的態度反常和不滿,在京處境不利,吸取大學士解晉被貶職交趾的教訓,于是上奏英宗請準歸田,英帝不準。劉繡衣又上奏請準外任,英宗正欲劉繡衣不在京都,怕他犯顏直諫,免得礙手礙腳,準奏其任南京都御史并兼任江浙副使。

劉繡衣上任后,經常微服私訪,體察民間疾苦。有些綠林好漢受農民起義的影響聚集走投無路的農民,聚嘯山林,危害商民。官吏,富豪遍養家丁,欺詐百姓,使地方不得安寧,人們無法生存。劉繡衣嚴懲土匪惡霸罪大惡極者,對主動投誠者,擇才留用,普通山匪則勸散。官吏、富豪所養的家丁,嚴限人數,出戶惹事生非者恪殺。山匪、官吏素聞御史威嚴,鐵腕整治,主動投誠者居多,服從者極眾。平民百姓和走販商賈無不拍手稱快。

劉繡衣懲治酷吏、劣紳,有血債者必殺,有罪者治罪。大力宣揚朝廷律法,動員官員主動認罪認錯,上繳贓款,退還強占田地者可減刑或免罪。因為措施得當,整治徹底,地方貪腐之風很快剎住。

劉繡衣組織工匠和民工修庫筑壩,疏河灌溉。山上植樹栽果,平畈改地造田種水稻,低洼處圍塘養魚蝦,還植蒿筍、蓮蓬。鼓勵百姓改地造田,鄰縣鄰鄉無田地者可跨境開墾種植,新改造的田地頭二年免征稅賦,第三減半征收。

劉繡衣鼓勵手工業、加工業,發展制造業、紡織業,新建碼頭,拓寬官道,以利商賈輸出江浙特產,輸入官民所需之物。以減少賦說之略,鼓勵其他境外客商入境經營,吸引資金,豐富物品,繁榮市場。

在劉繡衣嘔心勤政下,經過幾年的振興圖治,江浙地區農業旱澇保收,商貿物品豐富,處處呈現繁榮景象。財稅庫銀充實,常有捷報通報京師,英帝不得不敬佩劉繡衣治政理財之能,多次下旨嘉獎,并樹之為朝廷典范,命各地府縣效仿。

正是;

繡衣躬親勤理政,江浙安定又繁榮。

英宗敬佩其才智,多次嘉獎樹典型。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

主站蜘蛛池模板: 格尔木市| 和硕县| 柞水县| 吴忠市| 闻喜县| 泉州市| 林周县| 天祝| 福州市| 镇雄县| 叙永县| 延边| 陈巴尔虎旗| 湟中县| 阳新县| 奈曼旗| 临颍县| 榆树市| 牡丹江市| 鱼台县| 邵阳市| 怀集县| 余干县| 嵊泗县| 寿阳县| 大英县| 乾安县| 广平县| 宾阳县| 新密市| 扶余县| 汶川县| 灌阳县| 成安县| 乐昌市| 东乌珠穆沁旗| 仲巴县| 井陉县| 阳山县| 南江县| 海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