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遭妒恨身中毒箭 遇讒言重疾而終
- 大明御史劉繡衣
- 水精靈022
- 1860字
- 2022-06-15 11:08:51
就在江浙政局穩定,河清海晏之時,一股暗流蠢蠢欲動,矛頭直指劉繡衣,這就是被劉繡衣斬首的六王爺朱瞻石之子朱祁明。
朱瞻石被斬是宣德七年(公元一四三二年),當時六王爺朱瞻石的兒子朱祁明只有十二歲,至一四四五年已有廿五歲,一直對劉繡衣懷恨在心,尋思著怎樣報仇雪恨。聞聽繡衣公外任江浙,經常到民間體察民情,朱祁明認為報仇的機會終于來了,幾經周折找到在南京皇室的后裔朱祁豪,兩人密謀聯手除掉劉繡衣。密謀商定后,他倆收買刺客,跟蹤繡衣,伺機下手。
一日,劉繡衣聞報,江浙一僻遠之山村有曠藏,遂率下屬一行二十多人先車馬,后步行,到實地勘探。劉繡衣一行滿載而歸,途中經過一偏僻荒村時,劉繡衣上茅廁,只有二名侍衛隨行,誰料刺客已尾隨多日,隱藏在這荒村之中,見劉繡衣如廁出來,張弓射出一箭。侍衛金星眼快,飛身擋在劉繡衣公前,箭中前心當即身亡。劉繡衣跨步上前扶住侍衛金星,只見又一箭飛來,扶著侍衛的劉繡衣扭身躲閃不及,箭中后背。另一名侍衛見了,一面上前扶住繡衣,一面高喊:“有刺客,有刺客,快捉拿刺客,保護大人。”
眾侍衛飛步上前,捉拿刺客,只是尋遍荒村,找不見刺客的蹤影,只在現場找到刺客留下的弓箭和一把刻有字的匕首…
隨行人員圍住劉繡衣,他已呼吸困難,不能言語。再看看中箭的侍衛,已是臉色發青,嘴角滲出一絲烏血,已一命嗚乎了。隨行人員拔出劉繡衣和侍衛身上的箭頭,方知箭上涂有劇毒,只一刻忠誠勇敢的侍衛金星就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劉繡衣因腰間纏有絲帶,雖然箭傷不深,但毒素浸體,也是命懸一線。侍衛們將他抬上馬車,飛奔地到當地一鄉紳府內,請當地名醫救治,又命快馬飛報京師,奏明圣上。英宗聞訊,震怒不已,馬上下詔命刑部限期破案,緝拿兇手,并命御醫星馳趕往救治。
御醫趕到時,地方醫官已將劉繡衣的傷勢基本穩住,但還是高燒不退,昏迷不醒。經過御醫的全力救治調理,毒素漸排,卻未能盡除,保住了性命,卻落下了病根。
英宗念劉繡衣治理江浙有功,下旨準劉繡衣入京調治,后留京師不提。
再說刑部,接到圣旨后,立馬著手調查,捕快以弓箭匕首為線索,反復排查,終于將朱祁明和朱祁豪一一緝拿歸案。經核準坐實,英宗御批,將他們一一治罪法辦,以正朝綱。
劉繡衣奉旨查案,不徇情枉法,斬了宦官王振的親侄子,大快了人心,劉繡衣多次彈刻王振也得罪了權貴王振,王振一直懷恨在心,伺機報復,只苦于無機可乘。今見劉繡衣帶傷回京調治,非常得意,認為時機已到。
劉繡衣外任南京,荒村遇刺,箭傷回京調治,已是正統八年,也是宦官王振正受寵之時。一日英宗來到御花園,一面信步賞花,一面與王振閑聊。王振道:“奴才聽聞劉繡衣公老家,風景秀麗,景致宜人,前有天河腰帶水,后有雄獅滾繡球。左有旌旗招展,駿馬上陣;右有龜蛇鎖江,筆劃南虹。有九龍來朝之勢,此乃帝王之地也。先帝在時,老奴還聽聞劉繡衣公秀水除妖、王家崩坎之事,只是先帝心懷博大,不與計較。此次雖是帶傷回京,但劉繡衣公將江浙治理得井井有條,其羽翼漸豐了,皇上不可不防啊。”英宗聞后,沉默不語。
第二天,英宗來到南書房,一面看著奏折。一面想著王振所言,突然停了下來,吩咐王振:“召繡衣晉見。”劉繡衣接旨后立即拖著病身從南京來到,英宗稱頌他的功績和詢問了他的身體情況后,話題一轉道:“能出愛卿這樣人才的地方,風水一定不錯,愛卿何不將老家的山水地貌畫來看看。”劉繡衣道:“微臣一切都是皇恩所賜。”并提筆將家鄉山水地貌畫了出來呈給英宗。英帝手捧圖案,只見:門前天河腰帶水,屋后獅子滾繡球,左邊旌旗招展駿馬上陣,右有龜蛇鎖江城墻長城,堤潭映月,九龍來朝,金盆聚秀龍噴彩,胥林古剎晨鐘鳴。英帝心想這么好的地方,怕是今后還真有帝王再世,拿起朱筆在圖中一拖,劉繡衣頓感腰間讓人刺了一刀,痛得二眼發黑。急忙跪地:“求皇上開恩,留碗飯給我子孫吃吃”。此時的英宗尚未提筆,只是將朱筆一點:“好吧”。
劉繡衣告辭回南京家后一病不起。
幾天后的一個晚上英宗夢見一個金甲神人怒氣沖沖地對他說:“我紀信忠心輔你,你卻存心害我,我走了!”說完轉身離去。英宗醒后遲疑不解,翌日忽然有人來報:“劉繡衣公身上的箭傷轉了背花瘡,病情突然加重,痛得死去活來,怕是來日無多。”英帝聽后,想起昨晚的夢境,心想夢中的紀信莫非就是劉繡衣,看來劉繡衣是兇多吉少了。想起劉繡衣一生對朝庭鞠躬盡瘁,對自己忠心耿耿,不由得心生愧疚,當即傳旨親自前往探望。
劉繡衣自此病情一日日加重,于正統十年(1445年)十一月三十日午時壽終,享年五十一歲。
正是:
二十二年監察史,四朝元老忠大明。
妒恨讒言病因起,終老任故在南京。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