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5章 ?英宗旨葬十三墓 城隍顯圣佑萬民

劉繡衣死后,英宗記念他的忠心和功績,垂淚下旨建繡衣坊和厚葬。劉繡衣生前巡按十三省,就備十三副棺材,每省葬一棺,擇定時辰同時入土入葬。這下可把辦事的人為難了,遺體只有一具,么樣個裝棺呢?劉繡衣的弟弟仕祥經常解糧出入南京,住在劉繡衣家,就與大嫂王英商量,把劉繡衣生前的衣服、文章等遺物,用棺材裝起來,結果剛好裝滿十三棺。并雕刻十三個木偶像,每棺一個木像,除真棺木像外,其他十二個木像隨棺入土。只有隨真棺的木偶像留世奉祭,至今保存家鄉嗣孫間。

劉繡衣出殯的那天,十三省百姓聞訊都自發戴孝送葬,莊嚴肅穆,場面壯觀。王夫人怕回故土的真柩難辨認,就在裝有丈夫真身的棺材外蓋沿上咬了二處牙痕,并由弟弟仕祥看靈,兒子試萬扶靈,叔侄守住真棺。劉繡衣的真棺就這樣葬歸故土。

劉繡衣行葬的十三棺由各省官員和公差護送,所到地方府、縣,官員百姓列隊迎送,鞭炮聲聲震耳,鑼鼓陣陣喧天,禮儀隆重至極。劉繡衣靈樞由南京從水路運至陸家嘴上岸,用車馬沿驛道回歸家鄉后,原定葬于三十六灣上人形山的獅嘴處,擇定了吉日祥時移棺下葬。當抬至半山腰時,只見成群的螞蚱不知從何飛來落在棺材上,噬咬捆棺繩索,驅之不盡。由金絲、蠶絲、棉線混編的棺繩寸寸皆斷,眾人驚怵,趕忙將抬著的靈柩放停。

王夫人鎮定自若,只見她跪地長拜,昂首向天高呼:“天啊!我夫生前為大明御史,為官清廉,聲譽朝野,除惡鋤奸,造福萬千黎民,何處妖孽,競敢驚擾御史忠魂!”言罷,起身,一拂衣袖,螞蟻頓時不見了影蹤。在王夫人撫棺痛哭,悲聲動地時,龍背山上空烏云翻滾,狂風四起,雷電交加,一聲霹靂將前方山嘴劈開一條數丈長的裂痕,大家驚惶不已。王夫人面對突變的天氣,沉住氣安撫眾人道:“爾等莫慌,此乃天神有感,必有所示。”

果然,頃刻天空烏云飄散,晴空萬里,大家定下神來,但見人形山前數十里山川曠野,盡收眼底,青山如屏,重重疊疊,如波似浪。山下河流像一條玉帶纏在山腳。人形山后面山勢曲折有致,如白云堆棧,最高處是龍背山主峰,山脈連綿,南銜幕阜山,如一位蓮座巨人,左手撫肚,右手微張,右腿彎曲,左腿略伸,左右有山如巨臂相擁。山腹呈橢圓形,山峰昂首,又似彌勒捧腹仰天長笑。人形山山腳前有一小山,圓形,山上樹木高矮不一,但棵棵筆直,猶焚燃的香爐,形象如斯,古人謂之人形。正是:陽光照耀顯圣地,紫霞盈繞呈祥和。

按當地葬儀風俗,下葬之前要開棺查驗,用絲線測量,遺體是否正居棺中,并與所有親屬告別,然后蓋棺鎖釘才能下葬,而且開棺之時要擋住天光,遺體不能見天日。在劉繡衣棺槨開蓋時,大家準備用傘遮擋陽光,只見一鳥,頭有冠,尾丈余,羽翼五顏六色,身后跟隨群鳥,數不勝數,飛臨上空,盤旋飛舞,擋住天光。葬畢,百鳥朝陽而去。

劉繡衣葬禮由知府親自主祭,百姓紛紛前來吊孝,送葬隊伍達數千人,紛紛見證了這一奇觀,無不為之驚嘆。

劉繡衣本名劉仕昌,號塘湖,落葬后為了紀念他,英帝賜建繡衣坊,以所雕的劉繡衣木雕像祭奠。繡衣木雕像至今保存在嗣孫間。并將故鄉命名塘湖。至今故有劉塘湖、金閣背、汪潤田之說。

劉繡衣墓受到當地人世代守護,年年祭掃,歷代縣府都勒石銘文看護。六百多年來每年五月初八日(劉繡衣生晨日),劉氏后裔都要祭祀,名為“昌公會”。繡衣在朝廷用過的象笏、宣德爐、象骨、象棋都保存在通城縣博物館,只是“代天巡狩敕”遺失民間。

塘湖胥林山上有一座城隍廟,傳是(梁)大同五年(公元539年)設樂化縣時所建。城隍廟自建成以來有一千五百年歷史,至今香火不斷,朝拜者絡繹不絕。據說劉繡衣是城隍菩薩轉世,死后回歸城隍廟,大顯神威,保佑黎民。有求子者,求福者,求壽者,求財者,求雨者,有求必應。因此朝山者,念經者,日益俱增,四時香火騰空,鐘聲遠送。

劉繡衣的木雕像成了城隍廟供奉的尊身,被人們奉為神靈。一般城隍廟的菩薩雕得大,需八個人抬送,而劉繡衣的木雕像一個人就能接送。在塘湖當地,老百姓視劉繡衣的木雕像具備驅邪魔救苦難保平安護黎民的神奇力量。他們認為人生有三十六關節和七十二煞氣,只有打通關節和消除煞氣,命運就會平安。常有巫師神漢接來劉繡衣的木雕像,在家中舉行“打關”和“消煞”儀式,祈求庇佑一生健康平安。

當地有一種病稱為“患土煞”,患者多為小兒,癥狀為發燒昏迷,鄉俗稱之為“迷心眼閉”。鄉人認為此病是得罪了土地神,在不該動土的時間季令動了土,如建房、取土、植樹等,觸犯神靈而招到懲罰致病。他們治此種病也一般不上醫院,只是把繡衣公(木雕像)請來,從家庭堂屋取五方土(東南西北中)放在繡衣公(木雕像)的腳下,奇怪的是往往立馬見效,患病小兒大都會病情癥狀消失。這些是人們對劉繡衣的扶正圧邪為民作主的敬仰和信任

還有很多充滿難解的玄機活動,只要把繡衣公的木雕像請到,難的就會變易,危險的就會平安,就是下雨有時出會雨轉晴。

正是:

城隍繡衣一尊神,時時刻刻顯威靈。

只要虔心請神到,立馬見效得安寧。

四時風調又雨順,五谷豐登六畜興。

男女老少齊朝拜,保護黎民立陰功。

后有人贊繡衣公曰:

繡衣一生,正大光明。

上觸忌諱,下斥奸臣。

一身正氣,兩袖清風。

紀嚴綱正,公私分明。

嘔心瀝血,恩澤黎民。

偉績勛功,德高望重。

子孝臣忠,家訓傳承。

清朝鳴鳳,作古正今。

步劉繡衣《雞籠懸漢》韻

劉彩云

振翅沖霄遠欲塵,倚天報更守時倫。

子歌伴讀留西月,曉曲催耕啟北辰。

羽翼無霞堪化練,稻草不食自成神。

金籠怎鎖凌云志,懷抱高星照玉人。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宜阳县| 阳江市| 旺苍县| 壶关县| 南宫市| 乐都县| 通化市| 思南县| 鸡东县| 团风县| 黄浦区| 府谷县| 皮山县| 临邑县| 锦州市| 桐庐县| 岗巴县| 遵化市| 连州市| 禄丰县| 剑川县| 元谋县| 云安县| 余姚市| 原平市| 南涧| 县级市| 彰化市| 安平县| 新竹县| 九江县| 公主岭市| 乐安县| 深圳市| 上林县| 开远市| 乐安县| 连城县| 河津市| 民和| 英德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