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通用機械工業發展史
- 中國通用機械工業協會
- 2099字
- 2022-05-07 18:49:43
(一)調整改革管理方式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泵行業和全國其他領域一樣,迎來了真正的春天。首先抓了恢復性的整頓工作,恢復和健全了各項規章制度。主要包括:健全圖樣管理制度,恢復會簽和審批程序,取消了“三結合小分隊”;加強工藝工裝工作,恢復了材料定額和工時定額;恢復了各種檢查制度,取消劃歸車間的檢查站、試泵站;恢復了機床邊檢查和材料進庫化驗;健全了考勤制度,抓了安全操作制度;財務上實行班組、車間、廠三級核算單位。
1979年,黨中央提出了“調整、改革、整頓、提高”的總方針。由于重工業建設速度放慢,石油化工成套設備采用進口,基本建設投資又大幅度縮減,因而一般工業泵產品的需求量大幅減少,泵行業企業生產“吃不飽”;但對一些關鍵泵產品,卻由于品種、質量、技術水平的緣故,國內市場大部分被國外泵產品擠占,而使泵行業“吃不了”。1980年泵行業實現歷史最高產量為143909臺,而1981年為111319臺,約下降22.6%。
為適應市場特點的變化,泵行業逐步實現了三個轉變:從生產型企業向生產經營型企業轉變;從包購包銷到“用戶是上帝”理念的轉變;從單純的產品檢驗向全面質量管理轉變。
(1)從生產型企業向生產經營型企業轉變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前,“三依靠”(計劃靠國家安排,材料靠國家供給,產品靠國家分配)的管理體制存在很多弊端。國家確立計劃經濟與市場調節相結合的方針后,擴大了企業自主權,使之成為相對獨立的商品生產者,企業開始重視人才,重視新產品開發,充實和加強了計劃銷售部門的技術力量,開展了市場分析、預測、選擇等,加強了產品信息工作和用戶服務工作,逐漸地由單純的生產型企業向生產經營型企業轉變。
(2)從包購包銷到“用戶是上帝”理念的轉變 計劃經濟時期產品由國家包銷,質量如何關系不大,因而生產只重數量。而現在“用戶是上帝”,迫使各廠必須以質量求生存,行業各廠均成立了用戶服務組(科),加強對質量的提升。
以石家莊水泵廠為例。四川省攀枝花選礦廠(簡稱攀礦)自1971年一直使用石家莊水泵廠的10PH型灰渣泵輸送尾礦。由于該泵葉輪使用壽命僅500h左右,致使泵站不能正常運行,每年約有300多萬t含釩、鈦、鈷等貴重稀有金屬的尾礦不能回收,只好排放到金沙江里,既浪費資源,又嚴重污染長江水域。1977—1978年該礦不得不去上海求援,這時石家莊水泵廠才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決定重新為攀礦設計一種輸送尾礦的泥漿泵250PN,并完成了一系列的技術攻關項目,包括:
泵技術參數:流量為1040m3/h,揚程為90m。在認真分析10PH型泵過流部件急劇磨損原因的基礎上,選用了低轉速(轉速為740r/min)。在過流部件設計中,從雜質泵輸送固液混相流的特點出發,合理確定各處的速度分布,既提高了泵的效率,又減少了沖擊磨損。并將護板和吸入護套兩件改為一件,既克服了該件的局部磨損,又延長了該件壽命。
材料選用:要求材料必須耐磨——高強度、高硬度。在國內首次試制Cr15Mo3高合金耐磨鑄鐵。當時國外對此種材料的冶煉、鑄造、熱處理、加工工藝均保密。該廠經過反復試驗,終于獲得成功,材料硬度達到62~64HRC,達到國外水平。克服材料技術難關也是該泵提高壽命的主要措施。
高硬度零件的機加工關鍵:積極聯合廠外有關科研單位和廠內車間對陶瓷刀具進行了試驗研究,形成一套冷熱加工工藝程序。于1981年9月,試驗成功用立方氮化硼陶瓷刀加工Cr15Mo3材質葉輪。
(3)從單純的產品檢驗向全面質量管理轉變 20世紀50年代,產品質量工作主要靠國家檢查機構進行質量“把關”。60年代行業組建后,雖然質量工作擴大到行檢、競賽評比、互檢等多種方式,但科學的產品質量保證體系一直沒有建立起來。
隨著調整改革的深入,引進國外先進技術,產品質量管理方法開始發生轉變,質量工作逐步由單純的產品檢驗轉移到推行全面質量管理、建立質量保證體系上,行業活動的主要內容也由行檢轉為組織產品的升級創優和積極推廣國際標準。
通過泵產品和技術的引進,形成了系統的“質量控制文件”。從原材料開始,檢驗化學成分、力學性能,到標記鑄鐵毛坯件號、具體的動靜平衡要求,從無損檢測到打磨、幾何尺寸精度等都做了具體規定,并且項項有操作者、驗收者簽字,存入生產檔案。特定工序要求操作工人需通過技術培訓,由權威機構考核,頒發“合格證”。有些企業對重點產品也制訂了“質量控制文件”,因而使泵產品質量有了顯著提高。
通過升級創優活動,到1984年底,工業泵行業有1個產品系列(博山水泵廠3BA、4BA、6BA三種單級清水泵)、2個產品(沈陽水泵廠D300-150油田注水泵和無錫水泵廠的12HBC2—40混流泵)獲得國家金質獎章;有6種產品獲國家銀質獎,這6種產品是:佛山水泵廠的3BA9單級清水泵、石家莊水泵廠的250PN泥漿泵、四川新達水泵廠的150S50單級雙吸泵、哈爾濱水泵廠的YQ15-5液化石油氣泵、沈陽水泵廠的DG270-140C鍋爐給水泵、天津工業泵總廠的SNH440/660/1300-46三螺桿泵;有21種產品獲得了機械工業部優質產品稱號。這些產品大部分采用了國際標準,有些已達到和接近國際先進水平。
1984年機械工業部石化通用機械工業局成立了質量監督處,采取了進一步貫徹國際標準、發放生產許可證、建立質量監督制度等重要措施,并開始籌建專業產品質量監督檢測中心等。1984年底,進行行業復查,驗收了國優、部優產品。對量大面廣的單級單吸泵進行了發放生產許可證制度的試點工作。這些措施提高了泵的生產技術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