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中國通用機械工業發展史作者名: 中國通用機械工業協會本章字數: 3138字更新時間: 2022-05-07 18:49:34
(四)重大技術裝備國產化又實現新的突破
1.百萬噸乙烯“三機”實現國產化
在30萬t乙烯“三機”實現國產化的基礎上,沈鼓集團又相繼為上海金山與揚子石化36萬t/年乙烯裝置、茂名石化64萬t/年乙烯裝置等重點工程研制了乙烯“三機”。隨著乙烯工程不斷向大型化發展,百萬噸乙烯裝置的國產化被提到議事日程。在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國家科技部、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以及中石化、中石油等部門的大力支持下,2007年4月12日,沈鼓集團與中石化天津石化分公司簽訂了百萬噸乙烯裂解氣壓縮機組研制合同;2007年5月18日,沈鼓集團與中國石化鎮海煉化分公司簽訂了百萬噸乙烯丙烯制冷壓縮機組訂貨合同;2009年2月22日,沈鼓集團與中石油撫順石化分公司簽訂了百萬噸乙烯制冷壓縮機組訂貨合同。
為提高大型乙烯“三機”的設計、制造水平和產品質量,確保百萬噸乙烯“三機”研制萬無一失,沈鼓集團與中石化、中石油等用戶單位、設計院和有關高校組成大型乙烯“三機”項目攻關組,通過自主開發與產、學、研、用合作相結合,完成了百萬噸乙烯壓縮機組技術方案優化、大型壓縮機可靠性研究、大直徑三元葉輪整體銑制等14項主要科研課題。通過這些關鍵技術攻關,沈鼓集團于2009年完成了百萬噸乙烯裝置中裂解氣壓縮機、丙烯制冷壓縮機和乙烯制冷壓縮機的研制,技術水平達到國際先進。沈鼓集團成為繼美國埃里奧特、德國西門子、日本三菱之后第四家具有百萬噸級乙烯壓縮機產品制造業績的企業,使我國乙烯重大技術裝備國產化水平躍上了新的臺階。
2.核泵國產化進入自主創新
安全有序發展核電是我國調整能源結構的需要,積極推進核電裝備國產化是國家發展核電的重要戰略舉措。在核電裝備各系統中,核主泵用于液體輸送,將反應堆的熱量帶到蒸汽發生器,并完成水的循環,是難度最高的核一級泵。一座核電站有核一、二、三級泵120多臺,承擔著反應堆安全運行、事故應急處理等重要作用,技術難度高、價值量大,長期依賴進口,大亞灣、嶺澳核電站核級泵的國產化率只有4%。因此,國家把核級泵、閥作為核電裝備國產化的重點。
2006年4月,國家能源局在沈陽召開核電項目泵閥國產化工作會議,開啟了核泵國產化的新篇章。經過近10年的努力,核一、二、三級泵已全部實現國產化,核主泵通過消化吸收引進技術和自主攻關,逐步實現國產化,到目前核級泵國產化率已達到80%。參與核級泵國產化攻關的主要有沈鼓集團、上海阿波羅機械有限公司、重慶水泵廠有限公司、大連深藍泵業、凱泉泵業和長沙水泵廠有限公司、哈電集團動力裝備公司等企業。
2007年開始,沈鼓集團先后自行開發研制成功上充泵、余熱排出泵、安全殼噴淋泵和電動輔助給水泵等核泵產品,并投資建造了核泵熱沖擊試驗臺、抗雜質試驗臺,率先在國內完成了核泵性能試驗,主要性能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上海阿波羅機械有限公司從2006年開始開展了百萬千瓦級核電站混凝土蝸殼海水循環泵的研制工作。全國首臺混凝土蝸殼海水循環泵樣機于2008年11月通過鑒定,并取得了福清/方家山核電項目“首臺套”訂單。隨后,該公司又與用戶單位合作先后研制了低壓安注泵、安全殼噴淋泵、電動輔助給水泵和上充泵等核二級泵和重要廠用水泵、設備冷卻水泵等核三級泵。
重慶水泵廠有限公司在多年生產高壓除磷泵、往復泵的基礎上完全自主創新,2006年開始研發成功核級泵產品,并在國內獨家得到秦山、大亞灣核電站上充泵和水壓試驗泵的訂貨。
大連深藍泵業重點開發了壓水堆核電站硼酸輸送泵、消防水泵、乏燃料水池冷卻泵、設備冷卻水泵等一批核三級泵,先后承接了紅沿河核電站一期工程、寧德核電站一期工程、陽江核電站一期工程、方家山核電工程、福清核電工程、AP1000三門核電工程、AP1000海陽核電工程、EPR臺山核電工程等核三級泵的制造任務。
雖然我國核泵國產化起步較晚,基礎薄弱,但在“十一五”期間發展迅速,除上述幾家企業外,還有部分泵制造企業也在用戶配合下積極研制核泵。
3.核電閥門國產化取得關鍵突破
核電閥門對于核電站的安全經濟運行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由于核電閥門品種多數量大,分布在核電站的每個系統中,工況條件不同,國產化復雜性高,工作量大,而且由于國外技術封鎖,制造企業又缺乏足夠的研發資金,原材料供應也有困難,沒有成熟統一的適合我國國情的核電標準可以采用,試驗檢測條件無法滿足產品研發要求,所以推進核電閥門國產化難度非常大,核電閥門的國產化成為自主發展核電難點之一。核電閥門的國產化不僅對核電建設單位和運營業主極為有益,而且也是確保我國經濟安全的需要,意義重大。在國家相關部門的努力下,在2006年4月沈陽核電項目泵閥國產化工作會議之后,核電閥門國產化工作全面啟動。
首先,明確組織機構。國家能源局在沈陽主持召開了核電泵閥國產化工作會議,明確了由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簡稱中機聯)重大辦負責主抓核電泵閥國產化工作,并提出了以大連紅沿河4套百萬千瓦核電機組建設為依托工程進行攻關,第一步目標爭取實現國產化率60%。在國家能源局的領導下,中機聯重大辦牽頭組織了由中廣核集團、閥門制造企業和科研單位、高等院校組成的核電閥門國產化攻關小組,并先后組織了30多次核電閥門國產化技術研討會。為實現核電閥門國產化任務,各承擔核電閥門研制的企業都加大了技術改造投入。經過相關部門及制造企業的共同積極推進,核電閥門國產化工作取得了較大進展,核電關鍵閥門的國產化取得突破性進展。
大連大高閥門有限公司(簡稱大連大高閥)為滿足核電閥門的高精度及安全可靠性要求,先后購置了先進的生產、檢驗和試驗設備。從俄羅斯引進了6300t熱模鍛設備,購置了先進的立式加工中心和數控機床;建立了無損檢測試驗室,購置了γ射線檢測儀和便攜式全譜直讀光譜儀;并新建2萬m2核電車間,專門生產核電閥門,進行核級閥門清洗、裝配、試壓。大連大高閥完成了幾乎覆蓋全部核電截止閥和止回閥的樣機研制,且樣機完成了全部相關試驗并通過了鑒定。該公司還完成了主蒸汽隔離閥的樣機設計和樣機制造。
中核蘇閥科技實業股份公司(簡稱中核蘇閥)建立了具有國內一流水平的特種閥門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閥門檢測中心和閥門試驗中心。先后完成了核安全一級快速啟閉隔離閥、核安全一級穩壓器電動卸壓閥、核安全一級低壓旋啟式止回閥和核安全二級硬密封安全殼風道隔離閥等14個規格品種的樣機制造,而且核一級比例噴霧閥等9種核級閥門也完成了樣機制造,并通過了型式試驗。
上海閥門廠有限公司(簡稱上海閥門)對閥門全性能(熱態)試驗中心進行了更新改造,研制出核一級安全殼快速啟閉隔離閘閥、核一級電動楔式雙閘板閘閥、核一級定壓差升降式止回閥等,并完成穩壓器安全閥的設計和樣機制造。
上海自動化儀表股份有限公司自動化儀表七廠更新了精密加工設備和檢測設備,以保證調節閥零部件的加工能力和加工質量。企業成功研制了核電站用1E級電動調節閥、REN核級取樣調節閥、核二級氣動調節閥、核級電動偏心旋轉調節閥。
神通閥門完成了安全殼隔離閥(蝶閥、球閥)研制任務,樣機通過鑒定驗收。天津百利二通機械有限公司、揚州電力修造廠和常州電站輔機廠都完成了K1級和K3級電動裝置的研制,并完成產品的抗振、濕熱及老化試驗。上海良工閥門廠有限公司完成了主給水隔離閘閥和核一、二級氣動截止閥的研制。
“十一五”期間,經過核電閥門生產企業的不懈努力,在各類核電閥門中,閘閥類除部分核一級和少量核二級高壓電動楔式閘閥外,絕大部分實現了國產化;截止閥類除少量氣動截止閥正在攻關外,其余產品全部實現了國產化;止回閥類除少量核一級大口徑止回閥外,其余全部實現國產化。有許多被列入國際招標的閘閥和止回閥也實現了國內供貨。球閥、蝶閥和核電隔膜閥已全部實現國產化;線性調節閥、安全閥部分實現了國產化。隨著核電關鍵閥門的研制成功,核電閥門在紅沿河1、2號機組實現了第一步國產化目標。隨著國產化工作的不斷深入,目前核電閥門國產化率達7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