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幸好有民間
- 風(fēng)流猶拍古人肩:《古典的中國》講義
- 嚴凌君
- 4238字
- 2022-04-27 11:28:13
皇權(quán)總是不可靠。在沒有制度限制皇權(quán)的時代,一旦朝廷敗壞,整個社會岌岌可危,到了這個時候,人們慶幸,還好,還有一個民間,一個老百姓生活的空間,有一些高于皇權(quán)的東西,保留在民間,可能化解社會危機,為中華民族保存最寶貴的資源。
高手在民間
在我們想象中,有了科舉制度,天下人才都在朝廷出將入相,然后呢,野無遺賢?錯了。在朝堂為官的永遠只是少數(shù),還未必是一代人中最杰出的少數(shù),各代都不乏濫竽充數(shù)者,社會越發(fā)展,民間的生存空間越大,在很多時候,真正的高手,各方面杰出的人才,不在朝堂,反而遺落在民間。
比如裁縫,清朝一代,寧波的裁縫天下聞名,他們有絕招:
昔有人持匹帛命成衣者裁剪。遂詢主人之性情、年紀、狀貌并何年得科第,而獨不言尺寸。其人怪之。成衣者曰:“少年科第者,其性傲,胸必挺,需前長而后短;老年科第者,其心慵,背必傴,需前短而后長。肥者其腰寬,瘦者其身仄。性之急者宜衣短,性之緩者宜衣長。至于尺寸,成法也,何必問耶!”
你看,這到底是裁縫還是社會學(xué)家、心理學(xué)家?裁縫天天跟人打交道,閱盡人間榮辱,知道人的形體變化跟境遇相關(guān),而衣服是行動的外殼,又要跟人的性格相關(guān)。做一件衣服,也需要全方位考察。一般裁縫量體裁衣,高明的裁縫才懂得量人裁衣。所謂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就是這種情況。
再說圍棋。一個傳奇故事。安史之亂,唐玄宗逃難到四川,途中權(quán)居荒山野嶺。隨行的圍棋國手王積薪,睡在一戶人家的屋檐下,夜深了,睡不著。聽見屋里老婆婆招呼兒媳下棋,黑暗中,下盲棋。下了半天,婆婆說贏了九子,國手居然不明白怎么算出來的。天亮了,恭恭敬敬去請教,老婆婆看他布局,對媳婦說:可以教他一些普通招式。媳婦簡單說了幾個攻防戰(zhàn)術(shù),國手不斷求問。老婆婆說:夠了,學(xué)會這些就可以天下無敵了。此后,王積薪成為真正的國手。所謂高手在民間,這是一個例子。如果在朝堂服務(wù)的人也存此念頭,就不太敢自以為是了吧。
神醫(yī)的故事很多。清朝的葉天士,甚至讓道教的張真人為他做廣告。某日,張真人在橋頭停下轎子,說:讓橋下天醫(yī)星先過。這時,葉天士的小船正好通過,于是民間都傳說他是天醫(yī)星。廣告歸廣告,神醫(yī)的奇能異術(shù)卻讓人有些匪夷所思,比如同樣一個痘閉癥,治療的手法卻很不同。中藥的神奇?zhèn)髡f很多,不服藥治病的中醫(yī)聽過嗎?針灸、艾灸、推拿、刮痧等等,是中醫(yī)的奇招,如果既不用藥,也不用針灸等等,就能把病治好,算得上是神了吧?看葉天士如何治痘:
第一,激怒法。行走鄉(xiāng)間,見采桑少婦,葉天士讓轎夫去挑逗她,不是言語挑逗,是直接上去摟抱,男女授受不親呢,采桑女子于是暴怒,破口大罵。葉天士告知:你有痘閉癥,發(fā)不出來,這么一激怒,今晚就可以發(fā)出來了,發(fā)了就好了,否則有生命危險。
第二,搟面法。富豪的兒子得了痘閉癥,葉天士不輕易出診,富豪知道他喜歡斗蟋蟀,于是買了幾十盆蟋蟀,引誘他來治病。葉天士來了,讓富豪排開十幾張干凈桌子,小孩脫光,像搟面一樣,一張張桌子上滾來滾去,把痘滾出來了。
第三,蚊咬法。自己的外孫痘閉不出,外公葉天士感覺棘手。閨女以死相逼。葉天士只好將小外孫脫光了,扔在一個空屋子里,鎖上門,轉(zhuǎn)頭就去跟人賭博。深夜回來,外孫遍體痘發(fā),粒粒像珍珠一樣。原來,是空屋子多蚊子,故意讓蚊子叮咬發(fā)痘。
現(xiàn)在詆毀中醫(yī)的人很多,基本上是無知與無緣。中醫(yī)的神奇,我體會過。一次打球把腰扭傷了,坐臥行走困難,折磨了幾天。想到中醫(yī),去一個民間診所,老中醫(yī)了解狀況,二話不說,用針灸法,將一根長針刺在我的印堂穴。腰痛,卻針灸眉心之間的印堂穴,奇了怪了。插上針,老中醫(yī)說:起來走走。我說:起不來的,幾天了。中醫(yī):現(xiàn)在起來。我腰桿一挺,起來了,可以走動了,在走廊里步行一刻鐘,越走越輕松,很快就全好了。從此,我相信中醫(yī)。
屠呦呦發(fā)現(xiàn)青蒿素,不也是受傳統(tǒng)中醫(yī)的啟發(fā)嗎?
禮失求諸野
中國封建社會是金字塔結(jié)構(gòu),層層往上的掌權(quán)者,構(gòu)成了社會的權(quán)力網(wǎng)絡(luò),金字塔的底層,就是廣大的民間社會。儒家思想成為傳統(tǒng)中國的統(tǒng)治思想,像一張大網(wǎng),兜住了所有階層,其中,仁義禮智信等核心思想,超越皇權(quán),直達上天。然而,一個普通人一旦進入權(quán)力階層,又有了另一套游戲規(guī)則:唯上是從,官大一級壓死人,攀爬鉆營,賄買官位,公器私用等等,天天與最高道德作對抗,腐敗現(xiàn)象時有發(fā)生。有時候,官家不相信的東西,民間仍然堅信。于是,孔夫子預(yù)見到這種狀況,早早地提出了一個預(yù)警口號:禮失求諸野。丟失了的傳統(tǒng)禮節(jié)、道德、文化,要去民間重新找回來。
讀過雨果的小說《悲慘世界》的同學(xué),應(yīng)該記得一個細節(jié):男主角冉·阿讓因為偷了一塊面包而被判刑,幾次越獄被捕,結(jié)果服刑十九年。出獄后,被米里哀主教收留一夜,冉·阿讓偷了主教的銀器逃走,路上被警察捉住。主教說:銀器是我送給他的。警察釋放了他。被感化的冉·阿讓,從此成為一個善人。主教的善意喚醒了一個罪人。
這是小說中的故事,真實的故事也發(fā)生過。在中國宋朝,山東曹州,一個夜晚,小偷進入小商人于令儀家被捉。于令儀發(fā)現(xiàn)是自己認識的一個平時挺老實的孩子。為什么要偷盜?窮。如果有十千錢,就可以過上溫飽生活。于令儀給了他。然后還細心地讓他留宿一晚:你一個窮漢,大半夜背著十千錢,肯定被人懷疑的。小偷大為感動,從此成為良民。
兩個故事如出一轍,主教和于令儀,都是仁至義盡之人。仁至:把罪人當人看,不再是罪人;義盡:在危難之時我出手幫你。與人為善,不是施舍,而是真的替別人著想。這種人在古代稱作“義人”“義士”。
亂世出奇人奇事。滿族人剛得天下的時候,為了從心理上馴化漢民族,頒發(fā)“剃頭令”:留發(fā)不留頭,留頭不留發(fā)。剃去腦門上的頭發(fā),后腦勺的頭發(fā)梳成辮子,露在外面,拖下來。漢族男人的發(fā)型,之前一直是盤發(fā),戴帽子幞頭罩住。倫理上,身體發(fā)膚,受之父母,不敢損傷。剃頭令這一招非常狠毒,是施加在每一個漢族男子身上的羞辱。重創(chuàng)你的倫理,摧毀你的尊嚴,還要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日日頂著半個光頭,行走人間。有不堪其辱者,寧愿留發(fā)不留頭。
這一回,江蘇泰州如皋縣的捕快小王碰到難題了??h里有個叫許元博的選擇了寧死不屈,官府將他判處死刑,又要將他妻子流放,小王負責(zé)押送。小王欽佩老許,想救許妻,回到家長吁短嘆,被妻子一再追問,告知實情。小王的妻子有俠肝義膽,突發(fā)奇想:我愿意替代許妻流放。這小兩口的深夜對話,很有戲劇性,可以想見兩人的情緒與表情的豐富變化。結(jié)果,這兩位居然說做就做,通知許妻躲去娘家,王妻扮做許妻,丈夫負責(zé)押解,兩口子真的把自己流放到千里之外,應(yīng)該是黑龍江一帶苦寒之地。一個義士,一個俠女,兩人的故事后來傳回了故鄉(xiāng),家鄉(xiāng)父老大為感動,募集贖金將兩人贖回,兩口子得以在故鄉(xiāng)終老。
這是一個小故事,卻有壯懷激烈的大悲情、大俠義。是拍成電影的好題材。
最能表現(xiàn)中國人的鐵血精神、忠肝義膽的故事,可以參見春秋傳奇《趙氏孤兒》以及唐傳奇《吳保安》。今天的人已經(jīng)讀不懂古人了,所以陳凱歌的電影《趙氏孤兒》荒腔走板、離題萬里,簡直是羞辱先人。
寧欺官不欺賢
政治清明的時代,官民同心;政治黑暗的時代,官民離心離德。當掌權(quán)者變成一群壞蛋的時候,無論你在朝在野,都有一個重新選擇立場的問題。許多可歌可泣的歷史故事,就在這樣的時節(jié)發(fā)生了。
望門投止思張儉,忍死須臾待杜根。
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
——【清】譚嗣同《獄中題壁》
1898年,戊戌變法被慈禧太后鎮(zhèn)壓,康有為、梁啟超逃亡海外。去留之際,譚嗣同說:“不有行者,無以圖將來;不有死者,無以召后來?!睕Q定留下來,以血醒民,慷慨赴死:“各國變法,無不以流血而成,今日中國未聞有因變法而流血者,此國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請自嗣同始?!弊T嗣同等六君子被捕殺。此詩是譚嗣同死后,由刑部獄卒從獄中傳出。
詩中的張儉和杜根,都是東漢末年的書生英雄。當時,宦官專政加上外戚專權(quán),一片末世景象。有志之士奮起抗爭,奮不顧身,屢撲屢起,有所謂“八俊”之目,天下高風(fēng)亮節(jié)的八個名士。濁世滔滔,有人偏要做清流,不斷彈劾宦官或外戚,卻一律會被反誣“結(jié)黨”,被迫逃亡,接納者也將視為黨人、同黨,受到懲罰,牽涉面之廣史無前例,史稱黨錮之禍。這個時候,普通知識分子與有見識的老百姓自覺站在一邊,保護這些受迫害的賢者,對抗朝廷,他們的心理基礎(chǔ)是:寧欺官,不欺賢。
史學(xué)家范曄在《后漢書》中單列《黨錮傳》,為這場聲勢浩大的民間集體英雄主義行為立傳。他們的故事一直在民間流傳,宋代學(xué)者洪邁的隨筆集《容齋隨筆》,補充了一些民間流傳的史料,許多人發(fā)自內(nèi)心的自覺選擇,冒死搶救大德大賢,令后人高山仰止。我們來看幾個民眾的鏡頭:
李膺,一代清流,第二次黨錮禍起,他主動投案,被拷打致死。他的門生、部下都被禁錮。有個官員景毅,他的兒子是李膺的學(xué)生,卻沒受到牽連。景毅感覺受到侮辱,說:我認定李膺是賢者,才讓兒子去受教的,如今先生有難,我怎么可以單獨免禍呢?“黑名單”上沒有我,我就主動請求免官回家。
黑名單上有巴肅,巴肅自己去縣里投案,縣令不想逮捕他,要解下官印和他一同逃跑。巴肅不愿牽連縣令而沒答應(yīng)。
督郵吳導(dǎo)接到逮捕范滂的火急詔令,懷揣詔令,關(guān)上門窗,趴在床上大哭。范滂卻自動投案去了,縣令郭揖見了大驚,走出衙門,脫下官袍,解下官印,立即要拉著范滂逃走。范滂說:我死了就可以消禍了,怎敢再拖累好人。
張儉在逃亡中望門投止,凡接納其投宿的人家,均不畏牽連,冒死接待,有十幾個人因此被殺。最后逃到李篤家里,縣令毛欽帶兵上門搜捕,李篤說:張儉無罪,所以逃亡,我即便將他交給你,你忍心將他帶走嗎?毛欽回答:春秋時衛(wèi)國的賢大夫蘧伯玉,兩次收留了周游列國的孔夫子,他以自己一人成為君子為可恥,足下為何獨占仁義呢?毛欽長嘆一聲,走了。張儉幸免。
英雄創(chuàng)造歷史,人們耳熟能詳。在東漢黨錮之禍的時候,是庶民百姓在創(chuàng)造歷史。但是,不是所有的庶民都如此。中國的庶民百姓,在大多數(shù)時候,大多數(shù)人只是順民,是魯迅所說的:求做奴隸而不得的人和暫時做穩(wěn)了奴隸的人。這些奴隸,只會吃人血饅頭,然后自己也被暴政吃掉。但是,在中國歷史上,有許多黑暗的時期,東漢末年就是,那些參與了創(chuàng)造歷史的庶民,他們在官府與賢者不可兼得的時候,做出了驚人的選擇——寧欺官不欺賢,為家國天下保留一線生機,他們捫著一顆良心,站在正義的一邊,他們,已然是英雄,庶民英雄,凡人英雄。相比之下,李白贊賞的游俠兒“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不過是匹夫之勇,而這些受人間大義所召喚的好男兒,才是我們中國自古以來大寫的人。因為他們,黑暗的時刻透露了一點人性的光芒,讓后人對中國的國民性不至于徹底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