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一起看德表哥的點評吧!
《高考》
“講話、睡覺。這里應該是句號,因為這些行為都是在課堂上的。而逃課等是課堂外的,應該用句號區分開來。還有就是閑庭闊步,闊步帶有急走的含義,與你描述的意境不符,這里應該是閑庭信步。”
看到這,我對表哥的嚴謹作風肅然起敬。
“文中的朋友,曉慧、子楓等,若能加以外表的介紹,我認為會更好。個人觀點,僅供參考,不到之處見諒。”
一開始,表哥的點評還比較客氣,信步是筆誤,我解釋到。
關于外表的介紹,后面我補充了很多,第三者在閱讀時,是陌生的,我寫的時候,是熟悉的,故開始忽視了外貌這一塊。
《報道》
“描述寢室里“高朋滿座”,該詞多半用在宴席或者聚會的場合,這里是來自不同地方的陌生人,不妥。首選熱鬧非凡,次選熱鬧異常。還有就是“入鄉隨俗”,應該用在初到陌生的地方,而詞里環境的人都有了一定的生活習慣。寢室的人,都是臨時安排的,不妥,可以考慮隨波逐流這個詞。成全了媽媽,唯獨沒有成全她“自己”,這里加兩個字感覺更完整。”
后來,高朋滿座一詞被刪,增了一段寢室里人怎么多的描述。
“對任晴的描述,似乎不是班花,至少也是寢室里最漂亮的。應該對其肖像的介紹再詳細一些。其他的人物肖像稍帶介紹可矣。以上都是個人謬論,僅供參考。”
看他每次點評完,還那么客氣,我跟他說。
“你真好。以后就這么跟我說。不要說是什么謬論!我再仔細斟酌下,期待你更多點評。”
“好的,我也很想繼續讀,只是生性懶散,每天的空閑時間也有限,讀完需要一些時日。”
“開始寫,總想快點寫完,現在再寫,比開始更感同身受一些,再說,一些人物已經定格,更容易描述。”“相信經過你的打磨,會上一個小臺階。謝謝你!”
“不用謝,我也不敢妄自托大。這么長的文章,誰都不敢保證不出現失誤。我們可以相互交流,共同進步。”
剛剛看完了修改后的《報道》和《軍訓》。
《軍訓》這節里,第一次去找小排長,問路的時候,男生的“反應”夠快。不應該是“反映”,需要修改。報道這節里關于楊柳“雙目含情”,描寫值得商榷,能否換成“眉清目秀”?個人覺得:“雙目含情”適合情感交流時的描繪。
為了這個“反應”和“反映”,我還特地百度了一下,深感以前馬馬虎虎的學習之風,在這里再次體現。反映是純物理映射,而反應是應對。弄清楚以后,后面又出現過一次,自己先改了。
“是不是覺得我很挑剔啊?”
“怎么會,喜歡你的挑剔。”“你對文字理解得更深刻,我學習不太認真,基礎不牢,也沒有像你讀了那么多詩,你在古詩詞上面有比較深厚的底蘊,這些是我比較欠缺的。”
“對詩詞這塊一直都有濃厚的興趣,即使是現在,幾乎每天會花個把小時,把以前會背的詩重新背一遍,永遠保持對平仄押韻的狀態,免得臨時要寫,瘦樹枯長,找不到!”
“寫小說,對人物肖像的描寫,性格的刻畫都很重要,把人寫得楚楚可憐,豪爽大氣,讓讀者特別喜歡,或者特別憎惡。就像你寫的時候一樣,你想一下子寫完,看的人也想一口氣看完,那就到位了。”
“對肖像描寫,我曾經也想寫東西,搜集了一些,這需要積累,現代小說里很少有描寫,四大名著里多一點,古典小說對男性的胡子關注多一點,現在不用關注了,因為都不留胡子了。”
說話間,德表哥將他搜集的詞匯發給了我。
德表哥的這段話,一下子讓我有了距離感。
喜歡一件事,去做一件事,他是時刻準備著,哪里像我,想寫就提筆寫,不寫的時候,天馬行空。
這兩年閑暇在家,我全身心安營扎寨在投資世界里,將投資的技術篇和價值篇基本都摸清楚了。每天看公司的財務報告,投資者見面會的紀要,日常公告等,找出蛛絲馬跡,看企業的管理能力,產品的競爭能力,未來的前景…….有銀行、地產、鋼鐵、石油等傳統產業,也有新能源、新材料、與互聯網結合的智能產業,在網上聽課,寫筆記,兩年的筆記累積下來,總有80余萬字,還看了一堆書。除了親身體驗漲到天上去,跌到山谷里,也弄清楚了一件事,像MACD,BOLL,薛斯通道這些技術指標或者技術圖形,壓力位等等,看見轉向了還是要敬畏,短期不要太迷信價值的力量,長期可以不用怕。
大半年跌下來,再多的熱情,也禁不起一輪又一輪的瓢潑大雨,只能讓自己暫時遠離傷心之地。
沒有疫情,還可以陪閨蜜旅游,為家人裝修,和朋友牌局……..現在被困住,只有開發新的娛樂項目,百無聊奈,發現以前擱置的小說,于是,開啟了在寂寞里唱歌的文字之旅,一個人也可以玩得不亦樂乎。
想到了,就開始寫,根本沒想過前期準備積累,總喜歡隨心而動。
表哥的話,再次提示我。
你所見到的每個人,都不簡單!
誰知道后面隱藏著什么,學會敬畏他人,也是一種生活的常態。
…………………….
《男朋友》
里面“各類檄文,朗朗上口,文風犀利。”這里感覺有點不適合。朗朗上口,基本用作詩詞歌賦的誦讀。而檄文則多是征討的陳詞。個人覺得措辭激昂,或者用措辭激烈代替。
《相逢不如偶遇》和《第一次見面》
這兩節,他沒有任何建議。
每天期待著他的點評,那日無聲,問他,怎么沒有?說,寫得還穩,所以無言。
《另類的旅行》
“聒噪”這里有些不妥,該詞不適合用在兩個人一問一答的聊天形式,應該用在一方喋喋不休,一方需要安靜時。還有就是“脫”衣服,不是“拖”。最后就是剛剛“松”下來的神經,應該是剛剛“放松”下來,掉了一個放字。
針對這個聒噪的詞,我第一次是這樣改的。
“天太黑了,看不清他臉上的表情,還是睡覺吧,知道太多也不過是滿足自己的好奇心,關鍵觸碰的是人家的傷心處,這樣也太不道德了!”
表哥建議將“太不道德”改成“于心不忍”,說“太不道德”更在意傷害,而“于心不忍”更在意云逸的感受。
表哥一邊幫著勘誤字,一邊看哪些詞用得不合適。
到這里,我覺得應該多發揮下主觀能動性,盡量能提前發現錯字,減輕德表哥的工作。至于寫得不合適的地方,還真只有他幫著找了。我開始加強自我檢查,每日清晨,腦子最清醒的時候,基本都在反復勘誤中。
《云逸的書和信》
云逸說自己,既深沉又激進,表哥覺得對人物性格的描寫是矛盾的。一個深沉的人,不太可能同時是一個激進的人,大約是表哥更四平八穩,哪里知道,有的人就是今天黑明天白,兩個極端。
“關于云逸的信里,描述洪水的場景,如果是信的原內容,基本不用改,如果是你寫的,應該改,蛇蟲在穿梭,穿梭是可以自己掌控的,一般像那種情況,蛇蟲只能翻滾,掙扎。”
這兩處,我沒有改,想了一下,還是保持原貌吧,只要不是大的紕漏。
云逸的信寫的太理性,我問表哥。
“看的澀不?我第一次看都沒怎么看懂。”
“的確很有文采,寫信的表達方式,相當有文化基礎。”
《回信是禮節》
德表哥找出我的兩個低級錯誤。我只能回復。
“我自己怎么看都沒看出來。”
“先入為主吧?有時候的確很難改變固有的思維模式。”
看表哥主要是針對所使用詞的準確性。我問。
“你對寫的情節內容有沒有什么建議?說真的,云逸寫的東西有的地方可能到現在我也沒看懂,也不知道理解得對不對?你在看的過程中,發現歪樓得比較狠的,可以指出一下,有些可以忍受的瑕疵就算了。”
“故事情節主要是圍繞你讀書的時代背景,寫得還可以,趣聞軼事雖容易吸引讀者,不能強行的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