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李白詩選
  • 錢志熙 劉青海撰
  • 4073字
  • 2022-04-13 17:03:11

梁甫吟1

長嘯《梁甫吟》,何時見陽春2?君不見朝歌屠叟辭棘津3,八十西來釣渭濱4。寧羞白發(fā)照清水,逢時壯氣思經(jīng)綸5。廣張三千六百鉤6,風期暗與文王親7。大賢虎變愚不測8,當年頗似尋常人。

君不見高陽酒徒起草中9,長揖山東隆準公10。入門不拜騁雄辯,兩女輟洗來趨風11。東下齊城七十二12,指揮楚漢如旋蓬13。狂客落魄尚如此,何況壯士當群雄14

我欲攀龍見明主15,雷公砰訇震天鼓16。帝旁投壺多玉女17,三時大笑開電光18,倏爍晦冥起風雨19。閶闔九門不可通,以額扣關(guān)閽者怒20

白日不照吾精誠,杞國無事憂天傾21。猰貐磨牙競?cè)巳?span id="9zmkvte" class="CharOverride-16">22,騶虞不折生草莖23。手接飛猱搏雕虎24,側(cè)足焦原未言苦25。智者可卷愚者豪26,世人見我輕鴻毛。力排南山三壯士,齊相殺之費二桃27。吳楚弄兵無劇孟28,亞夫咍爾為徒勞29

《梁甫吟》,聲正悲。張公兩龍劍,神物合有時。風云感會起屠釣30,大人屼當安之31


1 《梁甫吟》:古樂府楚調(diào)曲名,郭茂倩《樂府詩集》卷四十一相和歌辭楚調(diào)曲錄諸葛亮《梁甫吟》。李白《留別王司馬嵩》詩云:“余亦南陽子,時為《梁甫吟》。……愿一佐明主,功成還舊林。西來何所為,孤劍托知音。”又《冬夜醉宿龍門,覺起言志》:“去去淚滿襟,舉聲《梁甫吟》。青云當自致,何必求知音。”則太白《梁甫吟》對諸葛亮《梁甫吟》的取法,實在君臣遇合之主題。張衡《四愁詩》:“我所思兮在泰山,欲往從之梁父艱。”李善注云:“泰山以喻時君,梁父(甫)以喻小人也。”

2 見陽春:比喻沐浴君王的恩澤。《楚辭·九辯》:“無衣裘以御冬兮,恐溘死而不得見乎陽春。”

3 朝歌屠叟:指姜太公呂望,發(fā)跡前在朝歌城內(nèi)以屠牛為業(yè)。《韓詩外傳》卷八:“太公望少為人壻,老而見去,屠牛朝歌,賃于棘津,釣于磻溪。”

4 釣渭濱:《史記·范雎列傳》:“呂尚之遇文王也,身為漁父而釣于渭濱耳。”呂尚即呂望。

5 經(jīng)綸:治理國家。

6 “廣張”句:言呂望垂釣于渭濱而志在天下。吳昌祺《刪定唐詩解》:“予思地有三千六百軸,言太公合天下而釣之也。”又李白《鞠歌行》:“虎變磻溪中,一舉釣六合。”其意略同。

7 風期:風度品格。

8 虎變:指非常之人的出處行動變化莫測。《易·革卦》:“大人虎變。”

9 高陽酒徒:指酈食()其()。《史記·酈生陸賈列傳》:“酈生食其者,陳留高陽人也。家貧落魄,無以為衣食業(yè),為里監(jiān)門吏。然縣中賢豪不敢役,縣中皆謂之狂生。……沛公至高陽傳舍,使人召酈生。酈生至,入謁,沛公方倨床使兩女子洗足,而見酈生。酈生入,則長揖不拜,曰:‘……必聚徒合義兵誅無道秦,不宜倨見長者。’于是沛公輟洗,起攝衣,延酈生上坐,謝之。……初,沛公引兵過陳留,酈生踵軍門上謁……使者出謝曰:‘沛公敬謝先生,方以天下為事,未暇見儒人也。’酈生瞋目案劍叱使者曰:‘走!復(fù)入言沛公,吾高陽酒徒也,非儒人也。’”

10 山東隆準公:指漢高祖劉邦。《漢書·高帝紀》:“高祖……為人隆準而龍顏。”隆準,高鼻。

11 趨風:疾驅(qū)如風。《左傳·成公十六年》:“卻至,免胄而趨風。”

12 “東下”句:《史記·酈生陸賈列傳》,漢三年秋,漢王數(shù)困滎陽、成皋,酈生“請奉明詔說齊王,使為漢而稱東藩,上曰:‘善。’乃從其畫,復(fù)守敖倉,而使酈生說齊王曰:‘……王疾先下漢王,齊國社稷可得而保也;不下漢王,危亡可立而待也。’田廣以為然,乃聽酈生,罷歷下兵守戰(zhàn)備,與酈生日縱酒。淮陰侯聞酈生伏軾下齊七十余城,乃夜度兵平原襲齊。”

13 旋蓬:蓬草隨風旋轉(zhuǎn)。如旋蓬,形容其易且速。

14 壯士:李白自指。

15 攀龍:比喻追隨帝王。《后漢書·光武帝紀》:“天下士大夫捐親戚,棄土壤,從大王于矢石之間者,其計固望攀龍鱗,附鳳翼,以成其所志也。”

16 雷公:神話中的司雷之神。《楚辭·遠游》:“左雨師使徑侍兮,右雷公以為衛(wèi)。”砰訇:象聲詞,迅雷之聲。天鼓:代指雷。《論衡·雷電》:“圖畫之工,圖雷之狀,累累如連鼓之形。又圖一人若力士之容,謂之雷公,使之左手引連鼓,右手推椎,若擊之狀。”

17 玉女:《神異經(jīng)·東荒經(jīng)》:“東王公……恒與一玉女投壺,每投千二百矯。設(shè)有入不出者,天為之噓,矯出而脫誤不接者,天為之笑。”注:“言笑者,天口流火炤灼,今天下不雨而有電光,是天笑也。”投壺:古代一種游戲,投壺人依次將箭矢投入壺中,負者受罰喝酒。

18 三時:指晨、午、晚,即一整天。

19 倏爍:閃爍不定的樣子。《楚辭·九思·憫上》:“雷蒙蒙兮電倏爍。”晦冥:昏暗,陰沉。

20 “閶闔”二句:《楚辭·離騷》:“吾令帝閽開關(guān)兮,倚閶闔而望予。”閶闔,天門。《后漢書·寇榮傳》:“閶闔九重。”閽者,司守天門之人。

21 “杞國”句:《列子·天瑞篇》:“杞國有人憂天地崩墜,身亡所寄,廢寢食者。”

22 猰貐:古書中記載的一種食人獸。

23 騶虞:傳說中的仁獸,不食生物。

24 接飛猱:迎身前射善于騰躍之猿。曹植《白馬篇》:“仰首接飛猱。”搏雕虎:與猛虎搏斗。虎身有斑紋,似雕畫而成,故曰雕虎。張衡《思玄賦》:“執(zhí)雕虎而試象兮,阽焦原而跟趾。”

25 焦原:巨石名。《尸子》卷下:“莒國有石焦原,廣尋長五百步,臨萬仞之谿。莒國莫敢近也。有以勇見莒子者,獨卻行齊踵焉,所以稱于世。”

26 智者可卷:《論語·衛(wèi)靈公》:“君子哉蘧伯玉,邦無道則可卷而懷之。”卷,此處為隱退不仕之意。

27 “力排”二句:《晏子春秋·內(nèi)篇·諫下》:“公孫接、田開疆、古冶子事齊景公,以勇力博虎聞。晏子過而趨,三子者不起。晏子入見公曰:‘臣聞明君之蓄勇力之士也,上有君臣之義,下有長率之倫,內(nèi)可以禁暴,外可以威敵,上利其功,下服其勇,故尊其位,重其祿。今君之蓄勇力之士也,上無君臣之義,下無長率之倫,內(nèi)不以禁暴,外不可威敵,此危國之器也,不若去之。’公曰:‘三子者,搏之恐不得,刺之恐不中也。’晏子……因請公使人少饋之二桃,曰:‘三子何不計功而食桃?’公孫接仰天而嘆曰:‘……接一搏猏而再搏乳虎,若接之功,可以食桃而無與人同矣。’援桃而起。田開疆曰:‘吾仗兵而卻三軍者再,若開疆之功,亦可以食桃,而無與人同矣。’援桃而起。古冶子曰:‘吾嘗從君濟于河,黿銜左驂以入砥柱之流。當是時也,冶少不能游,潛行逆流百步,順流九里,得黿而殺之,左操驂尾,右挈黿頭,鶴躍而出。津人皆曰:“河伯也!”若冶視之,則大黿之首。若冶之功,亦可以食桃而無與人同矣。二子何不反桃!’抽劍而起。公孫接、田開疆曰:‘吾勇不子若,功不子逮,取桃不讓,是貪也;然而不死,無勇也。’皆反其桃,挈領(lǐng)而死。古冶子曰:‘二子死之,冶獨生之,不仁;恥人以言,而夸其聲,不義;恨乎所行,不死,無勇。……’亦反其桃,挈領(lǐng)而死。使者復(fù)曰:‘已死矣。’公殮之以服,葬之以士禮焉。”諸葛亮《梁甫吟》:“步出齊城門,遙望蕩陰里。里中有三墳,累累正相似。問是誰家墓,田疆古冶子。力能排南山,文能絕地紀。一朝被讒言,二桃殺三士。誰能為此謀,相國齊晏子。”

28 “吳楚”句:《史記·游俠列傳》:“吳楚反時,條侯(周亞夫)為太尉,乘傳車將至河南,得劇孟,喜曰:‘吳楚舉大事而不求(季)孟,吾知其無能為矣。天下騷動,宰相得之,若得一敵國云。’”

29 咍(hāi):歡笑。《楚辭·九章·惜誦》王逸注:“楚人謂相啁笑曰咍。”

30 感會:際會。《后漢書·朱景王杜馬劉傅堅馬列傳》:“咸能感會風云,奮其智勇。”屠釣:指姜太公呂尚。

31 屼:危而不安之狀。


太白古樂府,多表現(xiàn)世路艱難、懷才不遇的主題,論其氣質(zhì),與鮑照最為接近。這一首《梁甫吟》,也是表現(xiàn)這個主題。古辭《梁甫吟》詠“二桃殺三士”故事,乃一首哀歌。后來陸機、沈約的擬作,感慨時節(jié)迅逝、志業(yè)難酬,一云“哀吟梁甫巔,慷慨獨撫膺”(陸機),一云“哀歌步梁甫,絕嘆有遺音”(沈約),繼承了古辭慷慨悲哀的情調(diào),但多鋪陳物候,較少事實,尤其是多用偶儷之辭,崇尚雅麗,失去古辭質(zhì)樸的歌謠風格。太白此篇,于古辭哀傷壯士被讒,以及陸、沈士人感慨志業(yè)難酬的傳統(tǒng)主題,都有所接受。但最重要的,是吸取了《離騷》的情調(diào)與風格,其意象橫絕古今,出入天地,將一種非凡的想象力納入樂府歌行之中,不僅遠遠克服了陸、沈等家的繁縟鋪陳、氣運不舒,而且也改變了古辭俚質(zhì)的敘事作風。可以說引騷之洪流,以灌晉宋樂府之淺瀆,汪洋恣肆,浸淫萬里,無有際涯,可容日月萬象于其中。至其體制句式,長短錯落,全以氣勢驅(qū)使,而紛紛灑灑之中,有一種極緊密、極條貫的意脈,覺遠而能返,揚而能歸,動蕩之中,自有極妥帖的布置。變化神奇,杳不可測。

然細玩其全篇,亦有法度可覘。首以“長嘯《梁甫吟》,何時見陽春”一敘述句、一發(fā)問句起,已定一主題。接下兩段,為引古以諷,俱以“君不見”起,一寫姜子牙遇文王,一寫酈食其遇漢高,以見古之大賢能虎變,雖狂生落拓,亦有遭逢。言外之意,是說我雖不能竊比大賢,然遠勝狂生,則我之期望大展宏圖、建功寰宇,豈為囂狂之舉?兩段都大事鋪張,雖寫古人,而無處不自抒豪情。此蓋雙拽頭之法,駢文辭賦中常用,后來詞中亦用。征之古人樂府,如曹操《卻東西門行》,亦用此法,以鴻雁、卷蓬雙物領(lǐng)起,以襯后來征夫。太白寫己之不遇,則先以雙古人之遇作襯。論其章構(gòu)之法,以兩整齊之五句領(lǐng)起以下兩大段,如放紙鳶,揚入天際,而線終在手,極以整御散之能事。至引兩古人,一為大賢,一為狂生,則有所抑揚,且能見周備之意。至懷古詠嘆之中,能為敘事之筆,尤增文情之生動。窺此所法,可知古之天才,未有不深于法度者也。

若言前半猶用古樂府、駢賦之法,至“我欲攀龍見明主”以下,則全從騷境變化而出,而其文章法度,亦如騷之奇矯莫測。如必欲附會,可謂太白此段,全用“亂辭”之法,如急管繁弦,五音紛會,大約漢魏清商,亦如此境。至其物象變化,紛綸雜出,近于張衡所賦之平樂館神仙戲劇。太白之藝,其精神遠紹,得楚漢藝術(shù)之髓,同時作家,未有能及也。至其精神之可貴者,則全篇所寄,非僅悲己之不遇,更傷世之險仄,諸如帝旁玉女之笑、閽者之怒、猰貐之競食人,以及接飛猱、搏雕虎、側(cè)足焦原,看似荒唐無涯際之言,實為其現(xiàn)實感受之寫照,所謂“乃是坎懔詠懷,非列仙之趣也”(鐘嶸評郭璞《游仙》語)。可見太白之詩,能于非凡想象中寄寫實之精神。世人多重其想象之奇,而少能見其寫實之精神不亞于杜陵也。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东乌| 巴林左旗| 房产| 常宁市| 时尚| 彭水| 共和县| 定边县| 中宁县| 东城区| 镇雄县| 九龙城区| 大方县| 蒙阴县| 扶风县| 新宁县| 罗定市| 博客| 仙桃市| 偏关县| 永善县| 库尔勒市| 安乡县| 松潘县| 临夏县| 乌兰浩特市| 峨眉山市| 栾城县| 祁门县| 海伦市| 义马市| 柳林县| 马公市| 灵川县| 金华市| 郓城县| 长丰县| 宜黄县| 鹰潭市| 邵武市| 鹿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