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夜啼1
黃云城邊烏欲棲2,歸飛啞啞枝上啼3。機中織錦秦川女4,碧紗如煙隔窗語。停梭悵然憶遠人5,獨宿孤房淚如雨6。
1 《烏夜啼》:樂府舊題,多寫男女離別相思之苦。吳兢《樂府古題要解》卷上:“《烏夜啼》,宋臨川王劉義慶所造也。宋元嘉中,徙彭城王義康于豫章郡。義慶時為江州,相見而哭。文帝聞而怪之,征還宅。義慶大懼,妓妾聞烏夜啼,叩齋閣云:‘明日應有赦。’及旦,改南兗州刺史。因此作歌。故其詞云:‘籠窗窗不開,夜夜望郎來。’”
2 黃云:江淹《古別離》:“黃云蔽千里,游子何時還。”烏欲棲:梁簡文帝《烏棲曲》:“倡家高樹烏欲棲。”
3 啞啞:象聲詞。吳均《行路難》:“惟聞啞啞城上烏。”
4 織錦秦川女:指蘇蕙。《晉書·列女傳》:“竇滔妻蘇氏,始平人也。名蕙,字若蘭,善屬文。滔,苻堅時為秦州刺史,被徙流沙,蘇氏思之,織錦為回文旋圖詩以贈滔。宛轉循環以讀之,詞甚凄婉。凡八百四十字。”庾信《烏夜啼》:“織錦秦川竇氏妻。”秦川,今陜西、甘肅兩省之地,因春秋、戰國時地屬秦國,故稱。胡三省《資治通鑒注》:“關中之地,沃野千里,秦之故國,謂之秦川。”
5 遠人:指遠行在外的丈夫。
6 “獨宿”句:曹操《善哉行》:“惋嘆淚如雨。”
此托興烏啼以寫思婦之情也。人當薄暮,自易生愁,況為織寒衣、懷遠人之際,又聞歸烏夜啼,則一段菀結難消的情愁,幾欲盈滿天地之間,竟覺無法度此數刻光陰。太白將此種典型的思婦懷人愁緒,濃縮到短短六句七言中,其效果不減于曹子桓《燕歌行》之長篇展述。后世詞家,則專寫此境,曲折婉約,千古未盡。可知此種薄暮懷人、借物攄情之心理,實為千古難消之人情,固亦典型之詩情也。太白此篇,為六朝秾麗之筆,極渲染之能事,而骨重神寒,遠勝于齊梁之儇薄。
此篇六句,實為古歌曲之體,章制甚古。唐人如太白、摩詰之五七言,多善用六句之體,實亦唐詩之一體,其效果在于偶而能奇,垂而能縮,意未伸而言已盡,歌始倡而聲已絕。后人不諳古歌曲之法,鮮能效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