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完美主義者 討厭時間壓力 時效主義者 巧妙利用deadline所激發出的極限潛能
“工作量會不斷膨脹,直至占滿所有可用的時間。”
這是1958年英國歷史學家、政治學家諾斯古德·帕金森在其著作《帕金森定律》中提出的法則。
這個理論闡述的是,如果一個人在完成某項工作時給自己安排了充裕的時間,那么為了用掉所有的時間,他就會在無形中放慢節奏,使工作效率變得低下。
帕金森定律原本是研究行政組織或企業效率低下的產物,但從時間效率的角度來看,這一定律可以說是一針見血,意義深遠。
反過來說,如果能夠靈活運用“deadline效應”,激發自己的極限潛能,就能找到在限定的時間范圍內完成工作的辦法。
毋庸置疑,能夠有效提高效率的自然是“deadline效應”。
?利用“deadline效應”,提高專注力、思考力
完美主義者崇尚理想的過程,所以比起踩著deadline完成工作,他們更喜歡時間充裕,游刃有余。當然,時間充裕也有一定的好處,比如能夠應對一些意料之外的變故。
在這一前提下,我反倒會建議完美主義者在一些重要度相對較低的工作上靈活運用“deadline效應”。
在工作中靈活運用“deadline效應”有以下優點。
● 專注力立刻得到大幅提升。
● 能夠開動腦筋思考如何省去多余的工作。
有限的時間內,必然無法執行理想的過程,那么就必須重新構建最有效率的工作方式。這時,就會被迫重新審視工作方式。
其結果,就能鍛煉我們的思考能力,讓我們學會區分哪些工作是必不可少的,哪些是無用功。
我習慣于把計劃表填得滿滿當當。如此一來,當多項工作同時迎來deadline時,按照以往慣常的做法,肯定會錯過截止期限,那么就不得不調整工作方式。
就像這樣,把自己逼到deadline前最后一刻,就能激發出自己的潛能,在有限的時間內以最高效率完成多項任務。
實踐
① 特意設定一個更早一些的截止日期。
② 越是時間緊迫,越要靜下心來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