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技術經濟演進模式:邁向智能經濟之路
- 唐懷坤等編著
- 1195字
- 2022-04-02 09:42:34
技術經濟演進論的量化證明
每個時代的重大更迭都是因為其中的生產要素發生了劇變。而生產要素的變化以技術進步為主要引領。正是每個時代的卓越技術進步H(t),使資本(K)和勞動(L)等生產要素的效率同步提高,從而推動了時代的更迭。在資本—勞動比(P=K / L)不變的條件下,一個時代經濟的一般生產函數Y可用下式定義。
Y=H(t)F(K,L)
其中,H(t)為由于技術進步的作用而產生的函數系數,可用來測算技術進步對經濟增長的影響,F(K,L)是指以資本和勞動形成的生產力函數。
某個時代(T)的生產要素包含勞動力(LAB)、土地(LAN)、資本(CAP)、企業家(ENT)、技術(TEC)、信息(INF)等,因此某時代(T)的經濟形態與其社會科技進步的關系(RSE)可表述某個時代(T)的全生產要素總產出(RSET)。
RSET=H(t)F(LABT,LANT,CAPT,ENTT,TECT,INFT)
此外,在經濟時代的過渡階段,新生時代會對前一個時代的經濟形態產生影響。因此,數字經濟的到來,必然會影響工業經濟的生產方式和生產內容。我們將T經濟時代對“T?1”經濟時代的影響因子定義為δT。
即有時代過渡階段的全生產要素總產出可以表示為以下公式。
RSET?1=δT×RSET
為了消除各時代宏觀經濟變量之間可能存在的遞增型異方差,我們對上述計量經濟模型進行對數處理。
dRSET=dδT?1+dH(t)T+dβLABLABT+dβLANLANT+dβCAPCAPT+dβENTENTT+dβINFINFT
其中,βX是生產要素X的產出彈性,表征生產要素X在全生產要素總產出中的貢獻份額。
dXT=lnXT-lnXT?1=ln(XT/XT?1)
上式表示lnXT的差分,在泰勒級數T?1期展開時近似為X的增長率,此時時代(T)的全生產要素總產出增長率表示如下。

其中,αX滿足以下條件。
αX=(βX+βX?1)/2
在規模收益不變的情況下,各種生產要素的產出彈性之和為自然數1,經濟時代與生產要素產生彈性之和的關系如圖2-1所示。

圖2-1 經濟時代與生產要素產生彈性之和的關系
通過證偽思路,我們將下設情況依次舉例。
(1)
此情況表明在現有技術進步H(t)條件下,通過擴大勞動力(LAB)、土地(LAN)、資本(CAP)、企業家(ENT)、技術(TEC)、信息(INF)等生產要素來增加全生產要素總產出是無益的,只能更新現有的技術。這往往發生在前序時代更迭節點(T?1),舊生產技術成為阻礙各資源流動的桎梏,這也是時代更迭的根本原因。
(2)
此情況表明在現有技術進步H(t)條件下,通過擴大勞動力(LAB)、土地(LAN)、資本(CAP)、企業家(ENT)、技術(TEC)、信息(INF)等生產要素而提高全生產要素總產出是無效的,只有不斷地提高現有技術水平,才能不斷地提高全要素生產效率。這往往是一個時代的漸進發展過程T,也是時代更迭的不竭源泉。
(3)
此情況表明在現有技術進步H(t)條件下,通過擴大勞動力(LAB)、土地(LAN)、資本(CAP)、企業家(ENT)、技術(TEC)、信息(INF)等生產要素來增加全生產要素總產出是有利的。這往往發生在后至時代更迭節點(T + 1),新生的生產技術能有效促進各生產要素流動,這也是時代更迭的根本動力。
綜上所述,我們提出的理論模型可以覆蓋整個時代更迭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