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技術經濟演進論

我們把人類歷史按照技術經濟的演進過程劃分為六大階段:采集經濟、漁獵經濟、農業經濟、工業經濟、數字經濟、智能經濟。每個發展階段又各有子階段,即主流的技術形態。

每個階段都是科技進步與行業發展互相促進的結果,科技越發展,衍生的行業越多、社會分工越細化,人類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積累越豐富。每個階段的發展在為下一個階段奠定發展基礎的同時,又為之前的行業存在形式提供了提高生產力的工具,在這種互相促進的過程中,每個階段的演進周期相對于上一個階段大大縮短。例如,工業經濟為農業經濟提供了機械化工具,實現了農業機械化;數字經濟為工業經濟提供了數控設備、工業互聯網、工業制造信息系統;智能經濟為工業經濟提供了智能制造、工業機器人、無人工廠,為數字經濟提供了智能檢索、神經網絡工具、軟件自動化開發系統。智能經濟時代將加速到來,智能經濟形態是數字經濟之后的新經濟形態,它建立在數字化、互聯網化、信息化基礎上,首先基于算法、算力、數據三大基礎技術開展機器學習,其次通過計算機軟件、智能硬件、仿生機器人等形式使機器具備聽、說、讀、寫、觸覺、思考、行為等能力,具備一定行動能力的一部分或全部能力,最后在專業領域或通用領域實現代替人的體力勞動或腦力勞動的社會經濟形態演進,這種演進規律被稱為技術經濟演進論。

演技術經濟演進論發展特點

每個發展階段都不是突然出現的,都有其萌芽期、主流期、加速發展期。漁獵經濟時期,人們就已經初步具備了農業經濟時代的生產能力,這也是農業經濟在漁獵經濟時代的萌芽,即用采集來的種子種植少量谷物,飼養捕獵獲得的獵物,由此最早的家禽初具雛形。而在農業經濟時代,農業工具、兵器、祭祀工具的冶煉鍛造作坊和紡織作坊恰恰也是工業經濟的雛形。在數字經濟到來之前,人們就已經掌握了密碼機、圖靈機、摩斯密碼、香農定理等數字化技術的雛形知識。在智能經濟到來之前,人們在數字經濟早期就已經迫不及待地發展人工智能技術,最典型的標志就是在1956年達特茅斯會議上,科學家們提出了“人工智能”的概念。但是由于數字經濟發展還沒有完成它的使命,所以人工智能才會呈現“三起三落”的特點。掌握這種演進式發展特點對我國有很大的意義:一方面掌握規律后可以減少摸索成本;另一方面依據技術經濟演進論,可以判斷所在地區當前所處的技術經濟發展階段,這樣可以集中精力主攻當前階段,把握所在技術經濟階段的內在規律、重點環節,避免精力分散或被商業炒作聲音誤導,從而避免錯過發展的最佳時間節點。

不平衡發展

世界主要的發達國家在20世紀中期就已經完成了傳統的工業化進程,美國于1955年完成了工業化,德國于1965年完成了工業化,日本于1972年完成了工業化,韓國于1995年完成了工業化。而在代表工業化完成程度的發動機、發電機、電動機的全球市場中,中國的占比并不高。當前全球經濟正處于互聯網大發展時期,然而世界上仍有一半人口沒有使用過互聯網,這種不平衡發展也給中國工業制造業留出了很大的發展空間。

融合發展

正因為發展不平衡,不同的國家和地區所處的演進階段不同,才有了融合發展的特點。融合發展體現在兩個方面:對于發達國家來說,融合發展就是當前經濟發展階段帶動之前的經濟形態繼續加速發展;對于發展中國家來說,其含義為引進發達國家的技術,發展本國的工業經濟、農業經濟、漁獵經濟、采集經濟。中國就是典型的發展中國家的案例,早在21世紀初,中國就高瞻遠矚地提出了“兩化”融合的新型工業化道路。

產業分類

傳統的產業分類依據的是三大產業分類法:第一產業是農業;第二產業是采礦業、工業制造業;第三產業是服務業和交通運輸業。這種分類方法是工業經濟時代的產物。在互聯網經濟還沒有經歷大發展之前,這種分類方法中的服務業其實就是工業的管理、后勤、物流外包等部門,本質上還屬于工業范疇。后來數字經濟的大發展帶來了服務業的大發展,數字經濟發展衍生出互聯網產業、工業配套產業,傳統分類方法將這部分歸入服務業。全球發達國家(美國、日本、德國、英國等)的數字經濟占本國的GDP比重在2016年就已經超過了50%,我們如果仍按照傳統產業分類法分類,則容易導致對服務業的認知停留在傳統的理念上,很難準確定位經濟發展重點。而我國當前最重要的任務之一就是要發展好數字經濟,并提前布局智能經濟。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图片| 广宁县| 郁南县| 高淳县| 阳谷县| 郯城县| 昌图县| 民勤县| 罗田县| 武川县| 筠连县| 乌拉特后旗| 固安县| 凤翔县| 莱阳市| 略阳县| 五原县| 周至县| 石景山区| 南昌市| 广河县| 阿拉善右旗| 扶沟县| 巫山县| 榕江县| 白朗县| 裕民县| 孟连| 刚察县| 南涧| 富蕴县| 武定县| 闽清县| 淮安市| 新化县| 钦州市| 德江县| 和硕县| 田阳县| 正镶白旗| 平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