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REITs操作手冊(第二版)
- 林華主編
- 3118字
- 2022-03-15 10:21:58
第一節
REITs的概念與分類
一、基本概念
不動產投資信托基金(Real Estate Investment Trusts,簡寫為REITs),是按照信托原理設計,以發行收益憑證的方式匯集投資者的資金,交由專門投資機構進行投資經營管理,并將投資綜合收益按比例分配給投資者的一種金融投資產品。通常情況下,REITs收購不動產持有并經營,獲得租金收入后按一定比例派發給投資者,投資者在自擔風險的前提下享受投資收益。對于不動產的所有者和建設方而言,REITs提供了一種盤活不具備流動性的不動產資產,體現其價值的方法。對于中小投資者而言,REITs使他們能夠在不需要巨額資金的情況下,直接參與不動產的投資,分享不動產價值增長的機會。
REITs最早產生于20世紀60年代的美國,并逐步擴展至全球43個國家和地區,截至2020年第四季度,全球REITs市場總市值接近2萬億美元,資產種類從住房、公寓、寫字樓,逐步擴展到倉儲物流、工業園區、鐵路、高速公路、數據中心等。我們將在第二章中專門介紹REITs在全球市場的發展歷史和具體情況。
二、主要分類
國際市場上,從不同的角度劃分,REITs有不同的分類。根據資產組成和投資收益來源的不同,REITs可以分為權益型和抵押型(2010年12月以后,美國已將混合型REITs統一納入抵押型REITs統計);從組織形式和交易結構特點出發,REITs可以分為公司型和契約型;按照REITs的募集和流通特點,可以分為私募和公募;按照行業和物業資產類型,上面的大類又可以進一步細分為不同的小類,比如酒店類、公寓類、辦公類、零售類、工業類、基礎設施類、數據中心類和醫療類等。
(一)權益型REITs和抵押型REITs
1.權益型REITs
權益型REITs指的是投資者擁有不動產,并對其進行運營以獲得收入。投資者收益不僅來源于租金收入,還來源于不動產的增值收益。
權益型REITs可以為投資者提供差異性的投資策略。比如某些權益型REITs,如經營三方凈租賃業務的REITs,資產增值的潛力較小,速度較慢,但是能提供穩定的現金流分派率。其他權益型REITs,可能擁有商業物業、酒店等不動產資產,其短期現金收益率可能會有波動,但是有較強的增值潛力。目前,權益型REITs是最主要的REITs類型,其市值占全球REITs總市值的90%以上。
2.抵押型REITs
抵押型REITs又被稱為債權型REITs,指的是直接向不動產所有者、物業或開發企業發放貸款,或者投資于抵押貸款的二級市場,擁有的是不動產的債權。其收益來源主要是手續費和抵押貸款利息。大多數抵押型REITs,僅向現有物業發放抵押貸款,并利用抵押型證券和對沖型工具管理風險。抵押型REITs不會為投資者提供很高的資產增值收益,因為大部分抵押型REITs不持有可能增值的實體性物業資產。從投資角度講,只有在利率水平穩步下降的時期,抵押型REITs才會出現顯著的市價提升。反之,若利率水平上揚,抵押型REITs的市價便有可能下跌。
(二)公司型REITs、契約型REITs和合伙型REITs
1.公司型REITs
公司型REITs是由一批具有共同投資理念的投資者,依法組成投資于特定對象的,以營利為目的的股份制投資公司,該類公司通過發行股票的方式募集資金,是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經濟實體。組織形式上,它與股份有限公司相似,REITs公司資產為投資者(股東)所有,由股東選擇董事會,由董事會選聘REITs管理公司,REITs管理公司負責管理REITs業務。公司型REITs的設立一般要在工商管理部門和證券監管機構注冊或被其批準,同時還要在股票發行和交易的所在地登記。在美國、比利時、法國、德國、日本、韓國、土耳其、英國等國家,REITs的典型結構是公司型(見圖1-1)。

圖1-1 公司型REITs的組織結構
資料來源:根據公開資料整理。
2.契約型REITs
契約型REITs是指投資者與投資公司或REITs管理人簽訂信托契約,后者又與REITs托管人訂立托管協議,通過發行收益憑證而組建的投資信托基金。REITs管理人是REITs的發起人,通過發行收益憑證將資金籌集起來組成信托資產,并根據信托契約進行投資;REITs托管人根據托管協議負責保管信托資產,具體辦理證券、現金管理以及有關的代理業務,一般由銀行擔任。在澳大利亞、加拿大、中國香港、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度等國家和地區,REITs的典型結構是契約型(見圖1-2)。

圖1-2 契約型REITs的組織結構
資料來源:根據公開資料整理。
(三)公募REITs和私募REITs
1.公募REITs
公募REITs是指以公開發行方式向社會公眾投資者募集信托資金的REITs,其投資者人數一般不受限制,每個投資者的最低投資數量一般沒有限定。公募REITs是國際資本市場不動產金融產品的主流形式,與股票一樣具有高流動性,可以上市交易,一般我們也將其稱為標準REITs,其交易結構見圖1-3。

圖1-3 REITs的典型交易結構
資料來源:根據公開資料整理。
2.私募REITs
私募REITs是指以非公開方式向特定投資者募集REITs資金,并以不動產為投資對象的投資信托。私募REITs對投資者的風險承受能力要求較高,監管相對寬松,各個國家和地區的法律法規明確限定了私募REITs持有人的最高人數(如50人、100人或200人)和投資者的資格要求,否則私募REITs不得設立。
三、產品特征
境外成熟市場,公募REITs具有如下基本特征。
(一)投資于成熟不動產資產,依靠長期穩定的現金流進行收入分配
REITs的大部分資金用于購買并持有能產生穩定現金流的物業資產,投向非常廣泛,包括寫字樓、購物中心、酒店、公寓、工業地產、倉儲物流、數據中心等。其收入來源主要是經營的租金現金流,也可以是MBS(抵押支持債券)產品、房地產相關貸款等。另外,REITs促使不動產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離,為專業化經營管理提供了基礎。這種多元而專業的投資方式,可以在分散風險的同時,有效捕捉市場機會,為投資者提供穩定的回報率。
(二)兼具股和債的雙重屬性,并具備良好的流動性
REITs作為一種投資信托基金,不僅可以認購、贖回,還可以在公開市場上市、流通、轉讓,具有高度的流動性。同時兼具股和債的雙重屬性,與其他資產關聯度較低,是良好的資產配置種類。
(三)稅收中性
REITs不因本身的結構帶來新的稅收負擔,某些國家和地區給予REITs產品一定的稅收優惠。REITs的主要優勢和吸引力就是其在稅收上的優惠待遇,這一點在美國尤為明顯。REITs結構的關鍵在于能夠避免雙重征稅,其稅法的特別規定及其修訂是推動REITs誕生、調整和發展的最重要因素。
REITs的最終應稅收入為原始應稅收入減去已經向投資者分配的股息,即如果REITs將應稅收入全部支付給REITs份額持有人的話,則REITs持有的各個標的公司無須繳納企業所得稅。因此,如何能夠被認定為REITs就顯得尤其重要。比如表1-1就是美國對于如何認定REITs的具體標準,REITs必須滿足一定的組織結構要求。
表1-1 美國REITs測試要求


?:作為REITs,公司將把其獲得的應稅收入的90%以上用于向投資者分配,因此公司不能將收入及利潤大規模用于再投資。通常情況下,REITs公司需要通過發行優先股、重新舉債等方式獲得資金,但是通過重新舉債等方式通常也伴隨著杠桿率進一步攀升問題,通過擴大優先股發行規模通常伴隨著因優先股權利擴張而導致普通股利益被侵占的問題,以及新股發行后原有股東的股份被稀釋的問題。
資料來源:美國《國內稅收法》。
(四)強制派息政策
在成熟的REITs市場,法定要求REITs的絕大部分收益必須分配給份額持有人,美國、日本、新加坡、中國香港、印度等國家和地區均要求90%以上的分紅比例。鑒于大部分的REITs都投資于可產生穩定現金流的不動產物業,因此,REITs可以保證投資者每年獲取穩定的現金分配收益。
(五)低杠桿
同房地產上市公司一樣,REITs同樣是杠桿經營,但REITs杠桿較為適中,其負債率低于一般的上市房地產公司,美國的REITs資產負債率長期低于55%。在大部分國家和地區,法規中有明確的最高負債比率限制,比如中國香港和新加坡規定REITs的杠桿率不能超過50%,所有中國香港和新加坡REITs的杠桿率均保持低于45%的水平。
(六)積極的管理、完善的公司治理結構
REITs的運作需要以組織結構的穩定性為前提,管理人出色的管理能力及其有效的資產管理措施,則是REITs產品與市場健康發展的關鍵。因此,全球市場REITs的組織模式和治理結構的制度安排雖然多樣,但萬變不離其宗,公開交易的REITs大多數為主動管理型公司,積極參與物業的經營全過程。同時,和上市公司一樣,REITs擁有比較完善的治理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