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在成長:張銀玲的8堂極簡心理課
- 張銀玲
- 1012字
- 2022-02-24 17:03:39
大學畢業三年,卻沒辦法工作
護理學院畢業的瑤瑤,已經三年沒有出去工作了。令母親憂心的是,除了剛剛畢業時做了一個月的護士,瑤瑤看起來已經不打算找工作了。
后來,在父母的恩威并施下,瑤瑤去了教育機構應聘。卻因為專業不對口,又沒有教師資格證而被拒之門外。父母又托人給她安排了一份工作,卻被她以過于清閑、不能成長為由拒絕了。
父母非常著急,害怕她找不到工作,更害怕她因此找不到對象結婚。他們也想不通明明是大學畢業生的瑤瑤怎么能一直待在家呢?
瑤瑤告訴父母,在此前的工作中,她找不到意義。再找下去,也很難獲得滿足感,因為她失去了方向。
像瑤瑤這樣的人,我們的身邊也很常見。他們或許并不是缺乏學歷,也不是因為沒有能力,而是單純地缺乏熱情。他們無意做一份不能達到自身期待的工作。但其實沒有哪一份工作是完美的,只要是工作,都會有不如意的地方。
有時候,我們的苛責只是因為我們還不夠困難,總以為還有退路,因而就喪失了目標。
曾經有人問歌手劉若英:“為什么你總能給人一種溫和淡定、不急不躁的感覺,難道你在生活中不會遇到難題嗎?”
劉若英回答:“我知道沒有一種工作是不委屈的。”
辭職,只不過是工作暫時終止的信號,可內在的焦慮不會終止。
選擇待在家里,只會喪失自我成長的機會。到了最后,即使有一份自己想要的工作擺在面前,我們也喪失了實現它的能力。
那么,要如何面對這種逃避工作的態度呢?
首先,我們要明白自己想要的工作是什么類型的。
工作可以分為自由和非自由兩類。如果你追求的是有保障且固定的工作,那么你可以選擇到國企、政府機關、事業單位去工作。但如果你想要有更多施展自己的機會,想要更有挑戰性且充滿未知的工作,那么你可以選擇去私營單位甚至可以選擇自由職業。
一旦你想好了,就可以勇敢地邁出第一步。你想在工作中獲得什么樣的體驗,你就可以去帶給你此類體驗的單位實習。這樣做的好處是既讓你認清了自己的價值和特長,也降低了試錯成本。
其次,你要改變對自身和工作的認知。
工作不比學習,它有著天然的壓力。因此,你只有調整好期待值,甚至減少那些“不恰當的期待”,你才可以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最后,要堅定自己的選擇,要相信自己能取得一番成就。
俗話說:“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只有不斷地貢獻自己的價值,你才能在這個行業中變得優秀。就如當代詩人汪國真所說:“既然選擇了遠方,便只顧風雨兼程。”
《深潛》里寫道:“真正很迷茫的人,靠想是想不出一條路的,人生規劃也不是靠想能完成的,而是要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