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自在成長:張銀玲的8堂極簡心理課作者名: 張銀玲本章字數: 998字更新時間: 2022-02-24 17:03:39
上大學后,我抑郁了
來訪者小嚴告訴我:他抑郁了。
作為男孩,身處師范院校,令他覺得周身不適。但他媽媽認為,小嚴性格內向,不善表達,做老師可以糾正這些問題。小嚴則認為——身處這種“女多男少”的環境,他很難生活。因為考試掛科了,他開始獨來獨往。本就不多的朋友,現在一個也沒有了。他開始變得心情低落,甚至有些抑郁。
聽了小嚴的敘述,我感覺他挺無助的。因為缺乏安慰和理解,他抑郁的情緒日益嚴重。
小嚴現在的狀態,很像心理學上說的“習得性無助”。什么是習得性無助呢?積極心理學之父賽里格曼曾經做過這樣的一個實驗。
賽里格曼將狗關在籠子里。只要鈴聲一響,他就給狗施加電擊。狗因電擊而在籠子里慘叫,繼而不斷掙扎。反復多次之后,鈴聲一響,狗只會趴在地上慘叫卻不再掙扎。乃至后來打開籠子的門,狗也不會逃跑,而且沒等遭遇電擊,就已倒在地上顫抖。狗狗原本可以主動逃避,卻只能絕望地等待痛苦的來臨。賽里格曼將這樣的過程叫作“習得性無助”。
后來,賽里格曼發現在人的身上同樣存在類似的狀況。從小嚴的案例來分析,有可能他也遭遇了習得性無助。可是究其本質分析,母親對他長期的忽視,可能讓他有了“忽視性創傷”。
我相信,很多人都曾遭受過忽視性創傷。那些感受、想法或聲音都沒有被察看和傾聽,以至于長期得不到釋懷。
小嚴有一位控制型母親。母親所做的一切,都從自身角度出發。她不允許小嚴表達自己的意見,剝奪了他選擇的權利。
小嚴的內心是憤怒的。他渴望得到關注。
除了得到別人的關注和傾聽,小嚴自己需要做什么才能有效改善抑郁狀態呢?
我想最為重要的是,小嚴要學會正視自己的內心。他的某些需求,可能已經無法實現,譬如重新選擇再讀一次大學。
更為重要的是,小嚴要勇于承認現實,正視自己一直以來的選擇并不是自己主動的選擇,因而并不需要為此承擔無限的內疚和自責。失敗總讓我們心灰意冷,但要知道,你并不會一直失敗。也許不喜歡的專業不能帶給你成就感,但可以為你創造條件,繼而去更加適合你的學校學習。
我們每個人都會經歷或多或少的創傷,而其中絕大多數的創傷是由我們的親人帶給我們的。但同樣地,我們經歷的大多數幸福的瞬間也是由家人帶來的。絕對幸福的家庭是不存在的。既然創傷已經造成,不管是有意或無意,都無法改變木已成舟的現實。
挪威戲劇家易卜生有句名言:“人生猶如一條船,每個人都要有掌舵的準備。”
過去已經不能改變,但現在,你可以控制。從現在起,掌握好你的船舵,駛向你想去的遠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