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4章 第一份工作

應試奇才的魯莽文德

1874年,張謇剛滿21歲,差不多是大學畢業生的年齡。這一年,知州孫云錦調往江寧(南京)發審局任職。

孫云錦是一個既有眼力又有腦子的人,他眼下正準備找一個幕僚,今天我們可以稱這類人為秘書。在物色人選時,他定出了三條標準:一是花最少的錢找最好的人才;二是找有才華、有發展空間的人,沒有才華的人請繞道;三是找處境困難卻能努力上進的人,因為處于順境的人很少有極強的上進心。當然,處于逆境卻一味消沉的人他肯定也不會要。

當他用這樣的三條標準在他熟悉的人里挑選時,張謇進入了他的視線。動身前夕,他向張謇發出前往江寧工作的邀請函,提出的月薪是白銀十兩。

到處找飯吃的張謇立即答應下來。

江寧有幾家全國知名的大書院,相當于現在著名的大學,這幾家書院由當時知名度極高的學者主持,也叫知名專家治學。因為對鐘山書院仰慕已久,來到江寧后,張謇就興沖沖地跑去投考,這有點類似于我們今天的大學生畢業后考研讀博。

授課教師韓叔起,職位相當于今天的研究生導師、大學教授,他只看了一眼張謇投考的考卷上署明的身份——通州秀才,就連看都沒看,直接把這張卷子扔進了廢紙簍。

張謇一直在等結果,等來等去,等來的結果是沒有結果。張謇非常郁悶,就直接寫信給韓教授,詰問考卷的事。

韓叔起沒有理睬他,原因很簡單,你都不是我們考區的考生,查什么分?

鐘山書院是張謇非常仰慕的地方,然而,投了一份試卷加一封信全都石沉大海。吃了這個閉門羹,張謇很不服氣,決定換個辦法證明一下自己,順便搞個事情。這次,張謇用了一個化名,直接投考鐘山書院的院長李小湖先生。

張謇的考卷受到李院長的贊賞,這一次,張謇被取為第一名。

張謇又改名再次投考惜陰書院的五經古課,院長薛慰農先生看過他的試卷之后,也把他取為第一名。

這就有意思了,江寧最有名望的兩座高等學府里的最高領導現在都爭著搶著要見張謇。這么一鬧騰,消息漸漸發酵,當地很多人都得到了消息,知道江寧來了一個牛人。隨后,張謇投書韓叔起被拒的那件事情,就像今天的微博熱點一樣,經過輿論傳播,迅速在江寧學術界高層傳播開來。

惜陰書院的薛慰農院長迅速找到了鐘山書院的軟肋,就這件事在一個人數眾多的場合發表了自己的意見,認定韓叔起是見賢不舉、壓制人才。

這樣看來,找到鐘山書院的競爭對手,張謇算是找對了人,他應該是聽到了自己想聽的話。張謇覺得,自己這一次是給自己出了一口悶氣,一高興就開始忘乎所以,居然把自己這套做法告訴了自己的上司孫云錦。

從當時的情形來看,孫云錦的確可以算是張謇的恩人,不過他現在還有另一重身份:張謇的頂頭上司。下屬與上司之間的游戲規則,與恩人與受惠人之間的游戲規則是不一樣的。張謇當時應該是沒有深刻地認清這一點,所以接下來,麻煩事就來了。

這種用假名參加考試的事,在同事親友那里吹吹就行了,豈能在上司那里瞎吹?上司看問題的角度,跟同事親友肯定是不一樣的。這個年齡段的張謇,似乎還是一只職場菜鳥。

孫云錦很是慎重地看待自己這個屬下的這件事,他要來張謇給韓叔起的那封信的草稿,仔細看過后對張謇說:“你啊,真是閱歷太淺,少年氣盛。遇事要沉得住氣,不要意氣用事。”

孫云錦的意思很清楚,是的,你的確有那么幾分才氣,但是絕不能倚仗著它胡來。就像武術高人一樣,第一重要的是武德。孫云錦認為,社會十分復雜,尤其在社會高層,你如果自己給自己豎起一堵墻,想要拆除它就難了。

孫云錦一席簡短的話,讓張謇突然意識到,原來自己尚且如此年少氣盛,做事魯莽,跟一個小憤青似的。于是,張謇趕緊請領導孫云錦出面,代自己向韓先生道歉。

5月,張謇用自己真實的姓名和學籍檔案再一次投考鐘山書院。看來,他在學識上的確已經相當厲害,因為這次他又考取了第一名。在校學習期間,張謇主動上門,向韓叔起先生致謝道歉。韓叔起用八個字來勸誡他:“耐煩讀書,耐煩苦處。”

這八個字看上去平淡無奇,然而,對于張謇來說,真是一下子切中了要害。自己現在有這點成績,不正是“耐煩讀書,耐煩苦處”才得來的嗎?很多做成大事的人,在草創時期,無論是誰,都一定有過“耐煩苦處”的沉淀。

就是這么一句極其簡約的話,對于張謇來說,實在是包含了極其深刻的哲理。

人不可能不犯錯誤,關鍵是在犯錯誤之后,要有一位高人來指引他走出迷途,走向正確道路。

張謇為自己的魯莽行為做出誠懇的檢討,這一做法也為他帶來了意想不到的收獲,雖然他是來自通州的白衣秀才,但江寧文化圈最終還是接納了他。從此,張謇進入了學業上的高速成長期。他本來就是一個有著強烈求知欲、精力旺盛的青年,在這里又有江寧名師的指導,張謇開始更加深入地研究“治經、讀書、為詩文之法”。

正是在這段邊工作邊學習的時期,張謇得到了那個時代極負盛名的桐城派大師張廉卿的指點。在張先生的指導下,張謇從一般的制藝、八股文章的僵化格局,逐漸掌握了將義理、辭章、考據融為一體的治學方法(桐城派法)。無論是學術思想的高度,還是治學方法的演進,在張謇的身上都有了質的飛躍。由此看來,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青年人的成功著實需要優秀老師的指點。

如果只是在象牙塔里治學,或許今天的張謇就成不了后來的張謇。張謇的另一個社會上的導師,讓他看到了社會最殘酷的一面。

萌生為國家建功立業的想法

1874年5月,孫云錦到淮安查勘漁濱河積壓訟案,這一次,他帶上了張謇這個年輕人隨同前往。

這里是貧窮落后的農村,與江寧城市看到的繁華景象截然不同。雖然張謇也出生于農家,但是他的家鄉畢竟沒有經受過戰火的侵襲。戰火之后的淮揚地區,特別是遭受戰爭蹂躪的農村,種種極端貧困的狀況他還從來沒有見過。這里的人過著食不果腹、衣不蔽體的饑寒生活,這一次,他所看到的一切可以用“觸目驚心”這樣一個震撼度極高的詞語來形容。

現實的刺激是強烈而直接的,然而,此時的張謇除了用筆做些記錄,抒發一些自己的感嘆,還能做些什么呢?或許這些見聞,正是日后他一心救國、強國、富國的思想基礎。他用中國最古典的文學形式——詩詞記錄當時的慘狀:

誰云江南好,但覺農婦苦,頭蓬脛赤足籍苴,少者露臂長者乳,亂后田荒莽且廡,瘠人腴田田有主。

他還寫道:

建炎時事重江淮,故壘蕭蕭說將才;欲問中興宣撫使,悉云無際海潮來。

從張謇那時的詩歌等作品里可以看出,他非常渴望這樣的時代能出一些人物,就像歷史上的南宋名將劉光世、韓世忠一樣,他們都曾經經略江淮,建立豐功偉業。

可以說,經過這段時期的磨煉,這位年輕的小伙子已經從單純追求功名的爛泥里掙脫出來,他的思想格局已經發生了某些重大轉變,開始有了為國家建功立業的想法。

事實上,那個時代的很多人,當官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為謀升遷;做生意的商人的目的也只有一個,就是為了發大財。只有那些有著為國家建功立業想法的人,才有可能成為那個時代的英雄。而此時的張謇,在滿腹經綸的文化基礎上,在看到國家破敗的現實情況下,生出了一種為國家真正做點什么的想法。

回鄉探親

1875年1月,張謇回鄉探親。此時的他雖然還談不上是榮歸故里,衣錦還鄉,但與先前的慘狀相比,也算得上是否極泰來。

接過兒子捧上的一百兩俸銀,張彭年非常高興。一百兩俸銀雖然不算多,在張爸爸的眼里卻代表著一種偉大的意義。張彭年將兒子送來的白銀供奉在祖宗牌位前,就像對待神物一樣對他頂禮膜拜。

為什么那個時代的小地主會如此重視家里的讀書人呢?往高處說,是古代中國人對“學而優則仕”這種思想高度崇拜的緣故;往低處說,張爸爸也的確需要培養出一個通過讀書考試而當官的人來支撐門面,從而建立起自己在當地的勢力圈,從此不再受那些有錢有勢者的欺負。

張爸爸一邊拜一邊當著在場的所有家庭成員對張謇說:“看看咱們這里那些名望很高的老師,收了許多學生,一年忙到頭也不過是這個樣子。而你一出門,竟然就能得到這么多。”

張爸爸的這句話,不只是發發感慨,還是在幫全家人樹立信心。張家世代為農,在那個時代,有點田地最多也就是個小財主,這樣的小財主就是任人欺壓的對象,地痞流氓、官員豪紳誰都可以欺負他們。原因很簡單,張家人不識字,在官府打起官司來,基本就是吃虧受氣的對象。所以類似于張家的人家都想方設法要培養出一個讀書人來,從農業家庭一躍成為紳士家庭,進入士大夫階層。哪怕不能當官,只要家里有個讀過書的人,家庭的社會地位也能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一般都不會有人再找自己的麻煩。

比如張家,因為張謇是讀過書的人,他就能跟所有讀書人聯系上,至少在出事時,能在官府那里拼個平手。因此張爸爸看到兒子送來的一百兩俸銀,立即有“長長地出一口氣”的感覺。在那個社會,張家終于可以和紳士、士大夫們平起平坐了。

接近春節的時候,張彭年決定辦一件大事,為兒子張羅一門婚事。現在,兒子到了該結婚的年紀,時機也剛剛好。結婚的對象是要有一定出身背景的小姐,而不是下地干活的粗笨丫頭。通過門當戶對的聯姻,又能大大地提升張家的名望和社會地位。通過媒人的大力活動之后,張家成功與海門徐氏成為親家。

海門徐氏,以前也是當地有錢有勢的人家,只是眼下家道中落,但是那個“勢力”還牢牢地矗立在那里。而且,媒人說徐家姑娘是一位儉樸賢淑的女子,這也很符合張爸爸的要求。

對于這個新娶來的媳婦,張謇是什么感覺呢?他合意嗎?從他新婚之時所作的《元夜吟》中能看出來,他的一股欣喜之情真是溢于言表:

我家有新婦,歸及歲再陽。一室頗無間,頎頎如我長。歡喜治酒食,奉之上高堂。長跽頌大人,百歲恒安康。大人向六十,鬢發玄且蒼。期兒得一第,期兒生男祥。一第差救貧,生男慰榆桑。親婦蘄吉語,釵帕迎三娘。卜云具如愿,大人進一觴。

就在他享受新婚生活時,京城傳來消息:當朝皇帝同治駕崩,新皇登基,改元光緒。緊跟著是另一條消息:新皇年幼,慈禧皇太后垂簾聽政。

京城里的故事發生在遙遠的地方,對于此時的張謇來說,這一時局的變化他并沒有什么感覺。1875年3月,結束婚假的張謇回江寧發審局上班。

這位職場菜鳥,性格耿直,喜歡當憤青,與同事之間的摩擦越來越多,關系也越來越緊張。漸漸地,張謇發現自己在發審局待不下去了。四個月之后,他干脆離開工作崗位,到惜陰書院借住。

工作沒了,那就安心學習吧,畢竟后面還有科舉考試,后半生還指望著考試升官發財呢,還有那份理想,不當官如何能實現呢?對于讀書人來說,有一個人生游戲規則,叫“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要想“兼濟天下”,首先得讓自己“達”起來。

從8月應恩科鄉試,到次年5月,張謇考了數場,幾乎場場第一名。隨后,他被取為補廩膳生,有了參加更高一級考試的資格。他的應試能力,在當時當地已經無人能敵。

主站蜘蛛池模板: 泗洪县| 长垣县| 高雄县| 中西区| 贵港市| 包头市| 安多县| 任丘市| 友谊县| 延津县| 屏山县| 拉萨市| 体育| 上犹县| 安乡县| 丰顺县| 丰顺县| 汽车| 垣曲县| 通州区| 新源县| 平南县| 珠海市| 龙南县| 神池县| 台中市| 城口县| 赣州市| 辽源市| 卓尼县| 梧州市| 福安市| 利津县| 成安县| 白朗县| 东方市| 抚州市| 吉木乃县| 石柱| 凤冈县| 进贤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