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陽明傳:十五、十六世紀中國政治史、思想史的聚焦點
- 李慶
- 946字
- 2022-01-23 15:50:47
五、徐州的夜濤
弘治十七年的六七月間,王守仁踏上了北上返京的旅途。七月,在途中路經徐州。那里有相識的朱朝章在。[42] 朱朝章非常熱心,盡地主之誼,帶他登上了在黃河邊上的黃樓會飲。[43]當時,朱朝貴想要修復黃樓,和王守仁談論了相關歷史,眾多的歷史場面曾在這中原大地的舞臺展現。當夜,王守仁在徐州百步洪的養浩軒寫了《黃樓夜濤賦》。[44]
在這篇賦作中,首先,王守仁穿越歷史,設想自己作為“客”和宋代的蘇東坡相會,宴會于黃樓之上。
在黃樓中聽到滾滾而來的黃河波濤聲,聯想歷史上在這里展現的壯闊場景:那楚漢相爭時帳下悲歌的霸王項羽,那“威加海內,思歸故鄉,千乘萬騎,霧奔云從,車轍轟霆,旌旗蔽空”的漢高祖劉邦。
歷史大潮,不斷翻卷。黃河之水,不斷奔流。水退之后,“河流就道,脫魚腹而出涂泥,乃與二三子徘徊茲樓之上而聽之也。然后見其汪洋涵浴,潏潏汩汩,彭湃掀簸,震蕩澤渤”。
王守仁“慨然長噫,欠伸起立,使童子啟戶馮欄而望之”,從黃樓所見的中原曠野,“煙光已散,河影垂虹,帆檣泊于洲渚,夜氣起于郊坰,而明月固已出于芒碭之峰矣”。
歷史與黃河之水渾然一體,寫得有聲有色。
王守仁又設想了身為“客”的自己和蘇東坡的對話。針對蘇東坡的感慨:“其殆造物者將以寫千古之不平,而用以蕩吾胸中之壹郁者乎?而吾亦胡為而不樂也?”
王守仁認為,蘇東坡說的并不完全正確,因為那“奔騰漂蕩而以厄子之孤城”者,“安流順道,風水相激”者,都不是“水之能為之”?!八嗪涡闹性铡保圆槐亍皳渌姓咭詾闅g”,“追其既往者以為戚”,而應如達人上士,大觀妙識。[45]
整部作品,表達了一種豁達的人生觀,充溢著不以“有”“無”為念的思想。[46]
弘治十七年經徐州后,王守仁回到京都,升為兵部武選清吏司主事,進入兵部。[47]
這時的兵部尚書為劉大夏。[48]王守仁為什么會轉到兵部呢?筆者推測,當和劉大夏有關系。劉大夏曾處理田州事務,弘治三年十月,廣西田州泗城土官岑猛反叛,劉大夏前往平息。弘治十五年(1502)為兵部尚書。他和王恕、屠滽、李東陽等都關系良好,和王華、王守仁曾有詩文酬唱。王守仁當時在刑部工作,對邊疆的云南事務有所涉及,而屠滽、李東陽這二位和王守仁又都有交往。劉大夏對王守仁應該比較賞識,因此,把他調到兵部。
到了兵部,進入政權的核心部分,而這恐怕也就同時埋下了后來受處罰的禍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