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二、巡行與訪友

中國歷史上的文人,寄托自己身心情感的重要方式,是投身到自然的山水之中,王守仁也不例外。

在“審錄”江北的過程中,王守仁周游了江南、江北不少地方。所到之處,探勝訪古,吟詩會友,詩文唱和,論道談經。

弘治十四年秋天,他到了鳳陽望譙樓,有詩:“客思江南惟故國,雁飛天北礙長風。”[7]

由鳳陽,南下到廬州府的無為州(今安徽無為)。當時,他和當地官員王璟,有所交往。[8]

這時,王守仁的身體狀況不太好,“感微寒”,有點發燒,所以對于王璟送的禮也無法親自面見答謝。王守仁對于前輩和地方先賢,頗為尊重,注意恪守為后輩的禮節,于是派門人前往致謝。

經無為州,王守仁沿江南下,弘治十五年正月元旦,王守仁到了池州。當日,就游了九華山。后寫了《九華山賦》等文字。[9]在游山時,宿無相、化城諸寺,曾和佛道人士、隱遁“異人”相遇,與之交往,并探索佛、道和儒學精微。[10]

可見王守仁在思考探索人生。一方面,他關注周濂溪、程明道等人的學說,抱有好感,想由此探究儒學的真諦;另一方面,對神仙、道教、佛教也沒有完全放棄,也在思索。這在《九華山賦》中表現了出來。賦中曰“逝予將遺世而獨立,采石芝于層霄”,這樣可以脫離“豗囂”,有著出世的意欲。而看到國家所面臨狂寇的猖獗,看到百姓的艱辛現狀,又涌動著“欲請長纓于闕下”的壯懷。[11]既擔心自己“力微而任重,懼覆敗于或遭”,[12]又感慨人生短促,自己不應“同草木而腐朽”,當不避“群喙”,勇敢前行。[13]

總之,在這時的王守仁身上,時而顯現出一種矛盾心理:既抱有濟世之宏愿,想要努力擔當重任,又受到世間宵小譏諷,想要遁隱出世。

弘治十五年(壬戌)正月,王守仁仍在池州。其間,趁公務之余,又到當地的名山——齊山游,撰寫了《游齊山賦》。[14]

在此賦中,他首先說:“適公事之甫暇,乘案牘之余輝。”在新年之際,到齊山一游。登山觀覽,當時雨后日出,霓虹麾彩,峰巖開豁,山色鮮朗。望著變幻的景觀,俯視滾滾東去的長江,他感慨:“嘆人事之倏忽,晞草露于須斯。”認為:“敬長生之可期,吾視棄富貴如礫瓦。吾將曠八極以遨游,登九天而視下。”頗有想要出世求仙的氣息。[15] 但又“嘆仙質之未化”,顧及“君親”,所以難以舍棄獨往,[16]還是有著矛盾。這種來回反復、權衡斟酌,反映了王守仁這一時期的思想,處在養身獨善與濟世安民的交織反復之中。

從池州出發,王守仁到了蕪湖。在蕪湖,他造訪了刑部郎中李貢[17]。然后,順江而下,到鎮江,游歷北固山、京口三山的寺院,并撰有《游北固山》《贈京口三山僧(四首)》《屋舟為京口錢宗玉作》等詩。[18]

弘治十五年三月,王守仁南下到蘇州,訪吳氏海天樓。作《姑蘇吳氏海天樓次鄺尹韻》,有曰:“晴雪吹寒春事濃,江樓三月尚殘冬。”[19]可見當時境況。

路過吳江,又寫了《登吳江塔》《仰高亭》等詩。“秋興絕憐紅樹晚,閑心并在白鷗前。”“莫向病夫詢出處,夢魂常繞碧溪煙。”(《仰高亭》)詩情畫意之間,透漏出生病的懶散。

在上述游歷的過程中,王守仁結交了各個方面的人士,了解了社會各個層面的情況,接觸到了不少佛、道教的寺院和人士,探討了養生和各種教義,對他的思想變化當然有影響。在這樣的行程途中,王守仁也寫了不少詩文。此時他對于詩賦之作,依舊抱有一定的熱情,這是他創作豐盛的時期之一。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安阳市| 泸西县| 襄城县| 额济纳旗| 胶州市| 高唐县| 瓦房店市| 莱芜市| 阜新市| 巴彦淖尔市| 黔西县| 洛隆县| 余江县| 通化县| 邯郸县| 双流县| 都昌县| 江口县| 霍邱县| 九龙县| 巴彦淖尔市| 北海市| 沁源县| 宾川县| 宁化县| 涞源县| 桂平市| 西乡县| 葫芦岛市| 湘乡市| 新乐市| 漳州市| 邹城市| 库车县| 包头市| 临桂县| 尼木县| 鄂伦春自治旗| 綦江县| 澄迈县| 仪陇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