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五、山水、佛道間的徘徊

經歷了兩次會試失敗,王守仁在這年初冬,乘船沿著大運河回老家余姚。[42]

歸余姚途中,經過山東。這山東,是岳父當年為官的地方。總有舊知仍在吧,他在任城逗留,稍作瀏覽。那里據說是李白的故鄉,有太白樓。王守仁登樓遠望,感慨萬千,寫下了《太白樓賦》:

木蕭蕭而亂下兮,江浩浩而無窮;鯨敖敖而涌海兮,鵬翼翼而承風。[43]

他感到宇宙廣闊的同時,又有一種不為人所知的孤獨。他感嘆自己這樣的遭遇,從歷史上看,并非前所未有:

“蹇余雖非白之儔兮,遇季真之知我。”這里說的是唐代賀知章遇李白的典故。[44]雖感慨“信流俗之嫉妒兮,自前世而固然”,但同時又表示出一種宏觀看待人生的意識,不想順從權勢、同流合污的心情。由此可見,此時王守仁的想法和抱負。

壯闊山川的感染,歷史人物的共鳴,激發了他內心中對世情的不滿,翻卷著激蕩之情。同時,又顯現出一種懷才不遇、濟世為用的銳氣。這是他此時的基本思想傾向。由此可知,他以后之所為,并非偶然。

弘治九年冬天,王守仁回到了余姚。家鄉的山水和親情,慰藉了他內心的挫折感。一些朋友,既有舊識,也有新交,談文論詩,頗為投緣,于是選了個好日子,結詩社于龍泉山寺。當時也回到鄉間的魏瀚平時以雄才自放,因為他和王家有交情,對于小輩的王守仁非常賞識,也參與其間。時而和王守仁對弈、聯詩,同登龍山,游山玩水。[45]

自弘治九年回余姚后,直到十一年春,王守仁基本就在故鄉。[46]

經歷了兩次會試的挫折,此時王守仁對于科舉的熱情,已經不像當初那么熾烈。在探究經文、吟詩作賦之外,他思想中另一側面的道家養生、佛學出世之念,在蔓延滋長。而這和當時社會風尚的變化有關。

說到佛教,六朝以來,在江浙地區就一直流傳。明朝的佛教,大多不是建立在嚴格的教義上,而更多表現為儀式上、風俗上的民間信仰。道教就更是如此。佛道的說教中多帶有長生不老、男女交接、健身強骨、驅魔祈福等內容,宣揚往生的幸福,在民間廣有市場。

朝廷中,前一時期有所收斂的佛道之說,這時又流行起來了。弘治皇帝即位后,經過幾年的經營,又開始返回到他父親晚年所崇奉的神、道的煙霧之中。太監李廣深于此術,得到皇帝信任。上行下效,在社會上,道家之說,本來就有深厚的土壤,此時,又漸復興。[47]

王守仁的思想意識中,本來就有佛、道的因素,所以王守仁回到余姚,在遠離京城喧囂的山水氛圍中,心中佛教尤其是道教思想,頗見滋長,甚至閃現入山出世的念頭。[48]在他游覽時寫的詩歌中,有所反應。

這一時期,王守仁造訪了周邊的一些佛教寺廟,留下了一些帶有佛教色彩的詩作。如《留題金粟山》曰:“飛霞瀉碧雨初歇,古澗流紅春欲闌。佛地移來龍窟小,僧房高借鶴巢寬。”這是春天僧房的亮麗。

《無題詩》:“青山晴壑小茆檐,明月秋窺細升簾。折得荷花紅欲語,凈香深處續華嚴。”[49]這是夏天讀經的幽靜。

《惠濟寺》:“停車古寺竹林幽,石壁煙霞淡素秋。趺坐觀心禪榻靜,紫薇花上月華浮。”[50]紫薇開花在夏秋之際。這是秋天寺廟的恬淡。

考王守仁的生平和思想發展,在弘治年間,曾兩次較長時間返回故鄉養病。一是在中進士以前,即弘治九年到十一年底,一是在京城官場,即弘治十六年到十七年間。兩者的區別在于:前者乃是處于尚未進入官場、前途迷茫、追尋生活真諦之際,是在探索著,對外界抱有新鮮感,思想是發散、擴展的;而后者是經過了數年官場的升騰,對于官場功利,已經有了一定的感受,是在沉思著,對外界已有了一定的經驗,思想是收斂、批判的。

當然,人的情緒和感覺是一個微妙變化的世界,難免會有異常波動,所以,難以僅根據描寫情感的詩歌氛圍(這當然包涵作者主觀情緒的要素),來斷定詩歌的寫作時間。以上的推斷,姑作參考。[51]

關于王守仁對道教的一些看法,在他二十六歲,弘治十年丁巳三月寫的《蘭亭次秦行人韻》中可略見一斑:

十里紅塵踏淺沙,蘭亭何處是吾家?茂林有竹啼殘鳥,曲水無觴見落花。野老逢人談往事,山僧留客薦新茶。臨風無限斯文感,回首天章隔紫霞。[52]

詩歌風格和前《太白樓賦》頗為一致。“臨風無限斯文感,回首天章隔紫霞。”飄浮著出世的意欲。

在現實的社會中遇到挫折而又沒有找到進一步前進道路的時候,年輕人——當然不僅是年輕人——便容易陷入宗教的泥潭,或者說天國的夢幻。在那里可以有感覺上的松弛和平靜,仿佛進入了安樂的境界和天堂。這樣的出家觀念和佛教信仰因素,在王守仁的思想和人生理念中,始終占有著一席之地。這也是他后來思想發展的土壤。

除了寺觀以外,自然的山水也令王守仁陶醉。

弘治十一年的春天來了。春光下的故鄉山水,使王守仁流連忘返。《登秦望山用壁間韻》一詩,可見王守仁的心情。詩中有“山鳥山花吟不足”句,當為春天氛圍。[53]詩中有對山間景色宏觀的描述:“秦望獨出萬山雄,縈紆鳥道盤蒼空。飛來百道瀉碧玉,翠壁千仞削古銅。”[54]也有對歷史的回顧:“蓬島茫茫幾萬重,此地猶傳望祖龍。仙舟一去竟不返,斷碑千古原無蹤。”[55]游覽時的感慨:“吊古傷今益黯然”“且續蘇君觀海篇。”[56] 還有歸后的回味:“長嘯歸來景漸促”“小榻寒燈臥僧屋。”王守仁放浪形骸于山水之間。

佛、道思想和遠離喧囂的故鄉云水山川,使得王守仁的情緒得以舒緩,心性得以修養,眼界得以擴展。他一度不再把科舉當成唯一的出路,他在思索著其他的人生方向。

然而,宗教的松弛和平靜是表面的,如同想象中的云霧。生活需要現實地面對。在王守仁那里,也是如此。在宗教的云霧和閑靜的山水中休息了一陣,王守仁無法在脫離世俗的宗教和隱遁的山水中超然度過一生,他還是要面對現實社會的風雨雷電,還是要回到現實的人生舞臺。

他內心中面向現實社會的火種,始終未熄滅。

主站蜘蛛池模板: 开封县| 庆元县| 留坝县| 靖江市| 平原县| 临安市| 运城市| 集贤县| 新营市| 旬邑县| 阿克苏市| 个旧市| 柯坪县| 仁寿县| 奉新县| 和田县| 读书| 鄱阳县| 平潭县| 邛崃市| 湖州市| 霍城县| 长兴县| 石城县| 荃湾区| 无极县| 临清市| 邹城市| 白水县| 金塔县| 黄龙县| 花莲县| 当阳市| 屯昌县| 浪卡子县| 长丰县| 萝北县| 穆棱市| 宿迁市| 科技| 手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