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上行:可復制的突圍之道作者名: 蔡壘磊本章字數: 1275字更新時間: 2022-01-14 16:03:35
你應該馬上就做
當你看到這里,覺得生活有點希望的時候,你可能會想著一口氣看完本書余下的所有內容,接著好好計劃一下,看看從下個月或者明年開始自己能改變些什么。
相信我,這樣是沒辦法改變的。在拙著《認知突圍》賣出了幾十萬冊以后,有位新讀者在公眾號后臺給我留言,說他前幾天挑燈夜戰看完了這本書,非常有幫助,接下來準備徹底翻盤他的人生。當我問他“你已經開始了嗎”時,他說正在計劃之中,看看先從哪里開始改變。
我不是對計劃有什么偏見,從經驗來看,大部分人一旦先“計劃”而不是先“行動”,往往就會無疾而終。人們總是先看到全盤改變后的結果,在預期結果的驅動之下熱血沸騰,才燃起想要做的熱情。可一旦開始耗費能量來計劃,熱情就會開始冷卻,于是這改變的第一步也就不會來了。
凡執行力強的人都有一個習慣——立刻做。這不是一種盲目,而是從手邊能完成的簡單事情開始,小成本地先開始,接著邊做邊調整,邊做邊計劃,這樣才更容易達到最后的成功。
有一本書叫《瞬變》,里面講到了一個有趣的案例:有家洗車店推出“蓋章換洗車”服務,洗一次車給蓋一個章,蓋滿8個就可以享受一次免費洗車服務,可最后發現效果不那么好。于是洗車店靈機一動,把策略進行了一點小小改動,將需要集章的數量從8個增加到了10個,但每個人起步就先蓋上2個。看似要達到免費洗車條件依然還剩8個章要蓋,但最終集齊的不僅快很多,人數還多出很多。
人們想要一種“我已經有收獲了”的感覺,想要一種離目標越來越近的感覺,同時會被一種叫“開弓沒有回頭箭,先做下去看看”的感覺所推動。
所以真正能做下去的人,往往在第一時間就開始做,先讓自己處于一個輕踐行的狀態之中,然后才開始計劃和調整。比如健身,不必每天練足一個小時,10分鐘也是好的;比如寫作,不必每天寫夠3000字,300字也是有用的;比如兼職,不一定要立刻賺到多少錢,先給別人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價值,也是好的開始;再比如投資,不必拿身家性命去搏一個結果,用一點虧了也不可惜的錢嘗試一下,也能推動你去深入地認識你購買的標的,以及思考投資這回事。
我經常聽到一句“名言”,叫“明天就要開始減肥了,今天放縱最后一把”。這樣的人是無法成功的,因為他其實并沒有準備好減肥。
一個人若是真的想改變,就會從現在、此刻開始改變,比如減肥,面對著滿桌的美食,一口都不會再吃。當他還貪戀著原本的狀態時,說明他并沒有真正把這件事想明白。如果一個人沒有真正想明白,原本狀態的長期誘惑就會導致他必然在某一時刻放棄,改變當然就半途而廢。
所以,當你看完本書以后,第二天就必須用做點什么來宣告改變的開始。如果你的行動意志力較為薄弱,在改變的初期,還可以使用“顯提示”的方式——把你堅持要做的事,放在自己一抬頭或一打開就必定會看到的地方。這種顯提示,會給你一種“自己承諾過的,流淚也要完成”的動力,讓你的大腦無法回避。
每天在各類行為的趨勢上更靠近上行一點點,哪怕不能立刻得到什么好的結果,也都是在概率上給上行增添砝碼。沒有人知道回報會以什么樣的方式降臨,但我知道這些正向趨勢組合起來,確定能對人生產生重大的長期正面影響,包括被更多潛在的好運覆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