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完美的人格助你更“好”
- 做下屬心目中的好領導
- 唐維主編
- 12092字
- 2021-12-30 16:49:46
一個好領導必須具有完美的人格,“天下斷無易處之地”,只有憑借自己的人格魅力才能在工作中從容不迫,笑看風起云涌。領導者要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培養自己良好的品行,要待人以誠、堅持原則,而且用人不疑,凡事言不妄發、虛心實做,以寬闊的胸懷允許別人的指責。只有這樣,才能成為一個受下屬歡迎的領導,才會最終贏得下屬的仰慕,才能做到以德服人,成為一名好領導。
1.人格完善的領導受愛戴
美國成功心理學大師希爾博士說:“真正的領導能力來自讓人欽佩的人格。”的確,一個領導者的公正、誠實、正直、寬容等,都應該是被每一個成功的領導者融入自身的精神品質,只有具有這樣完善品德的領導者,才能成就品質高尚的團隊。
“如果你想做團隊的老板,較為簡單,你的權力主要來自于地位,這可憑借上天的緣分或你的努力和專業知識;如果你想做團隊的領袖,則較為復雜,你的力量源自完善的人格的魅力。”這是香港商業巨子李嘉誠關于領導者人格的總結。由此可見,領導者只有把自己的工作能力和自身完美的品格結合起來,才能成為一個合格的領導者,才能較好地完成領導任務,受到下屬的愛戴。沒有完善的人格,領導者的能力就不會得到全面的體現,就算他有再大的權力,他的工作也不會占主動地位。
一個領導者如果他自己不能做到修身養性、完善人格,那么他就不可能領導好任何人。下屬總習慣于向上看,所以領導者的一舉一動都逃不過下屬的眼睛。當領導者的地位達到一定水平之后,領導者的言行就會被自己的下屬散播出去,甚至是遭到超現實的模仿。所以,領導者一定要注重自己的人格培養,讓人格完善起來。比如,要有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做事要講信用,待人要誠懇,處理事情要公正、謹慎,要尊重你的下屬,信任他們并且給他們發展的機會,等等。
高尚的品質、完善的人格是一個好領導必備的素質。只有依靠完善的人格才會贏得社會的承認和下屬的尊重,從而提升自己的領導能力。牛根生就是依靠完善的人格魅力和高尚的品德來提升自己的領導能力、贏得下屬的愛戴的。
作為中國奶業的領軍企業——蒙牛乳業集團,其領導人牛根生可謂重任在肩、責任重大。經過多年的努力和實踐,他總結出自己的領導哲學是:“小勝可以靠智,而大勝則須靠德。”他曾經這樣說:“如果只想贏兩三個回合,贏三年五年,有點智商就行;但是要想一輩子贏,沒有德商是絕對不行的。”而德商,就是領導者的人格。在蒙牛集團,牛根生擁有將近10%的股份。2005年1月,他把這些股份全部捐出,并且創立了“老牛專項基金”,同時他還鄭重承諾,在有生之年,他將全部股份紅利的51%贈與基金會,其余的49%留作個人支配,而在身后,他的股份則全部捐給老牛專項基金。
平和而執著,謙遜而無畏,這就是領導者的人格魅力。人格魅力,就是通過人格的顯現而產生的對外界的吸引力、凝聚力和輻射力,是由一個人的人品、才能和德行凝結而成的巨大力量。因為在實際工作中,我們都愿意與那些朝氣蓬勃、充滿活力的領導相處,因為他們總是帶給我們工作的動力;我們都會信任那些誠實守信、謙虛和善的領導,因為他們總是能夠給我們工作的安全感和成功的信賴感;我們都會欽佩那些有智慧卻不張揚、有才華卻不高傲的領導,因為他們總是在平常的工作中發揮著自己的才能,讓每一個下屬都得到成就自己、尊重他人的快樂。
這些非凡的人通過他們的言行散發出人格的力量,凝聚成一種無形的巨大動力,使下屬不僅愛戴他們,而且心甘情愿地追隨在其左右。隨著這種力量的不斷增強,追隨者也越來越多,最終形成勢不可擋的洪流,而這樣的領導者獲得成功已成為必然。
高尚的品質和完善的人格,是一個領導者必備的素質,也是贏得社會的承認和下屬的尊重,從而提升自己的領導能力的真正原因所在。依靠人格魅力來提升自己的領導能力、贏得下屬愛戴的領導者,才是最合格的。
2.好領導要有價值觀
一個成功的領導者,必須要有自己的價值觀,要有明確的價值取向和端正的做人做事的理念,只有這樣,才能督促下屬依照團隊的理念去努力工作。被評為最受企業界歡迎的十大名嘴之一的管理大師曾仕強在《做有世界觀的中國人》中指出:“什么是中國人?中國人就是做人做事都要合情合理。”身為領導者更要做到這一點。
一個領導者要有正確的價值觀,這一點很重要。之所以這么說,是因為“人以類聚”,只有有著共同觀點的人才能聚到一起,做有共同目標的事。如果領導者希望自己的下屬具備正直、公正、信念、恒心、毅力、進取精神等優秀的人格品質,那么首先自己要做到這一點,或者說,如果希望自己的下屬有正確的做人做事的理念,那么自己首先就要做到這一點,做出這樣的榜樣。
IT界的名人馬云就經常在阿里巴巴對自己的下屬這樣說:“你們不是來幫我馬云打工的,你們是來為我們的共同目標——中國人做世界最好的公司這一理想而努力的,是為了這個目標來奮斗,而不是幫我個人。”這就是一名合格的領導者工作的“價值觀”——為他人、為理想奮斗,而絕不只是為自己在做事。
有一次,馬云做一個電視節目的評委,當時他問了選手這樣一個問題:“你是怎樣把自己的價值觀正確地傳遞給你所有下屬的?”
那個選手的回答是:“我們這些年之所以能走過來,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有良好的價值觀,我們建立了非常好的相互信任的關系,建立了比較一致的價值觀體系。比如從創業的第一天開始,每一個人都會把自己的目標和大家共同的目標結合在一起——把我們的旅游網做成中國最大的旅游超市,讓所有的旅游者能夠直接在這個平臺上進行交流和交易,這是一個值得用一輩子時間去做的事業。直到今天,我們仍然用這個共同的價值理念支持著我們彼此的工作。”
這位選手的價值理念博得了馬云的認同,選手也因此得到了晉級的機會。可見領導者一定要有自己的價值理念,形成自己的工作價值觀,才可能得到下屬的追隨和擁護。
阿里巴巴之所以會成功,就源于這樣一個樸素的道理:領導者一定要有價值觀,并且找到與下屬價值觀的共通點,然后得到領導能力的提升。要讓下屬明白:我是和你們一樣的,我們是最合適的同路人。
一個具備優秀價值觀的領導者,會讓下屬感覺到他的領導是值得自己敬佩和服從的,而下屬的這種心態,正是領導者最需要的工作態度和指導思想,領導對下屬的影響無疑會更加有力。領導力是一種智慧和能量的綜合體現,領導者的知識和工作理念以及價值觀念是教科書里沒有、學校里學不到的知識,是只有通過在實踐中的拼殺,才能提煉出來的成功者的大智慧。
領導者正確的價值觀無疑會提升領導者的影響力和個人魅力,進而擴大下屬追隨他的凝聚力和號召力。領導者的個人價值觀不僅能夠吸引具有同類價值取向的下屬,增加他們對領導能力的認同感和對組織的歸屬感,同時領導者的價值觀還會潛移默化地影響下屬的行為標準,成為下屬工作的風向標和行為規范,最終達到和領導者之間的真誠相待。
價值觀決定了一個人的做人原則,也決定了領導者在下屬心目中的形象。一個具備優秀價值觀的領導者,會讓下屬感覺到他是值得自己敬佩和服從的。
3.以誠相待,開誠布公
我們常說“打開天窗說亮話”,為了更好地開展工作,領導者時刻都要與下屬坦誠相見。因為人與人之間的情感是非常微妙的,兩個人之間的誤會也往往是由雙方之間不能進行敞開心扉的交流造成的。如果每個人都能夠以誠相待,將自己對對方的看法和盤托出,使雙方真正了解對方的意圖,那么就不會產生不必要的誤會了。
現在的職場,許多的領導和下屬就是因為缺乏彼此間的坦誠,從而造成了彼此敬而遠之的現象。于是工作中即使遇到問題,雙方也不會坦率地說出自己的真實想法,這樣的結果只能是讓大家都感覺很累。其實如果領導和下屬之間能夠打開天窗說亮話,坦誠相見,那么結果就會令人驚嘆。
日本企業界的領導典范本田宗一郎曾經說過:“有人鼓吹為國家、為企業而死,莫忘公司之恩等,該讓說這些話的家伙去死!我絕不要求員工‘為公司干活’,我要他們‘為自己的幸福打拼’。從業人員不必為企業犧牲自己,而是為自己的幸福努力,工作起來才會有效率。”本田的真摯和坦誠形成了自己特有的領導魅力,從而吸引了一大批追隨者。
工作中最忌諱領導者虛情假意地對待下屬,一旦你的真實面目無法再掩飾下去的時候,也就是失去領導威信的時候。現實中,有的領導人以自我為中心,擔心的是自己的前途,出了問題不是采取積極措施處理,而是極力掩蓋事實真相,從而不僅不能妥善處理事件,反而可能使事情越鬧越大而不可收拾。美國前總統尼克松處理“水門事件”的失策,就是至今都有借鑒意義的反面案例。
《領導力》的作者庫澤斯和波斯納曾經做過一個調查,他用了20年的時間,對7500人進行了調查,發現無論是在什么階段,“真誠待人”的領導品質一直是得票率最高的一項。可見,對一個領導者來說,以誠相待是成為好領導的一項最基本的原則,也是獲得下屬追隨的最基本的道德底線和領導能力。調查還指出:作為下屬,一旦發現自己被領導欺騙時,他的第一反應就是覺得自己被耍弄了,而且從此會在心里種下離去的種子,因為“只有白癡才會繼續跟隨一個欺騙自己的領導”。
2000年,在百度剛剛創建之初,李彥宏迎來了他的事業上一個非常有分量的客戶,作為經理,李彥宏親自接待了這個對他來說有重要意義的客戶。對方拿著策劃書問李彥宏:“完成這個項目要多久?”“6個月。”對方很為難,一再要求把工期縮短,并且許諾了更好的價格。但是李彥宏卻一口拒絕,他的理由是:“憑我們現在的實力,還不足以在6個月以內將任務完成,如果我接受了,也只會造成質量上的缺陷。”正是李彥宏的誠實,贏得了客戶的贊許,他們說:“其實我們早就知道6個月是完成這項任務的最短時間。”李彥宏用自己的真誠獲得了成功,兩年之后,他帶領著自己的下屬,用誠實為百度贏得了“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的地位,而李彥宏也正是憑借著他真誠的領導風范,成為了IT界的風云人物。
誠實、誠懇是領導者處理問題時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無論是對待下屬還是對待生意上的伙伴,以誠待人的人總會得到應有的成功。中國有句古話叫“心誠則靈”,唯有誠實的言談,誠懇的態度,與下屬坦誠相見,以誠待人,才不會懷疑自己的下屬,才能處理好工作中的問題,才能在下屬面前樹立起良好的領導形象。
以誠相待是中國的傳統美德,與下屬坦誠相見,則是領導者必要的品格,這是領導者的基本功,也是下屬向你敞開心扉的前提,更是大家獲得最終勝利的必要條件。
4.用人不疑,切忌懷疑自己的下屬
領導者用人最重要的就是要給下屬足夠的信任,用人不疑,這是任何領導都必須遵循的一個方略。領導與下屬之間建立良好的信任關系,是順利開展工作的前提條件,是取得事業成功的保證,也是領導者的高超之處。領導要讓下屬覺得,他們能夠面對你這樣的領導,是工作中一件快樂的事,他們在工作中不能夠欺騙你,因為如果他們這樣做了,他們的內心就會受到譴責——我欺騙了一個好人。這樣的話,你的領導就成功了。古人說“選賢與能,講信修睦”講的就是這個道理。
曾經有個企業,企業的員工經過幾十年的工作,卻沒有一個離職的,很多人想知道其中的秘訣,于是向這個企業的領導者請教。而企業領導者的回答卻十分簡單:“幾十年的經營,我從來沒有管過我的下屬,只是讓他們自己領導自己,所以當員工看到我時,都不好意思欺騙我,而他們每一個人都兢兢業業,這就是我當領導的秘訣。”其實,這也是所有領導者的秘訣。
如果一個領導者總是用懷疑的眼光看待下屬,久而久之就會形成一種定式,總覺得下屬在欺騙你,這樣的結果只會使自己的領導產生偏差,把簡單的事情復雜化。領導者一旦形成了這種懷疑的定式,那么最終你的企業只有走向衰落。而下屬也會產生逆反心理:既然你害怕我欺騙你,那我就偏偏欺騙你。所以,領導者切忌懷疑自己的下屬。因為如果領導者不信任下屬,越是害怕下屬做那些對不起自己的事,他們就更加有可能做那些“對不起你”的事。
下屬需要領導的信任,用人不疑是領導工作成功的基本條件之一。信任是組織的凝聚劑,它可以消除領導和下屬之間的隔閡,增強集體的內聚力。美國著名的管理學家道格拉斯·麥戈雷戈說:“相互信任是有效的組織關系中的基本要求。”可見信任下屬的重要。另外,作為下屬,一旦得到領導的信任,他們就會以“士為知己者死”的方式進行回報,因為領導者對下屬的信任本身就是對下屬最大的激勵。
戰國初年的魏文侯就是一個用信任激勵下屬的高手。戰國初年,魏文侯派樂羊領兵討伐中山國。樂羊的兒子樂舒在中山國做官,中山國就想利用樂舒達到使樂羊退兵的目的,而樂羊將計就計,對中山國采取了圍而不攻的軍事策略。
這個消息傳到魏國后引起了很多人的議論和指責,有很多人到魏文侯那里告狀。而魏文侯沒有輕信流言,而是更加支持樂羊的做法,同時為樂羊修建了新的府邸。后來中山國國君殺死了樂舒,樂羊發起進攻,一舉攻破了中山國。樂羊勝利回師,魏文侯為他舉行慶功宴會。宴會之后,魏文侯送給樂羊一只箱子,里面全是揭發他圍城不攻的奏折。樂羊感動得流淚,明白了如果沒有魏文侯的信任,他就不會有今天的勝利。
而魏文侯也正是憑借用人不疑的原則,聚攏了一大批有識之士,如當時有名的卜子夏、田子方、吳起、段干術、西門豹等人,這些人為魏國的日益強盛做出了杰出的貢獻,而魏國也成為了當時很有聲望的諸侯國。
身為領導,不要事事都放心不下,時時插手干預、對下屬指手畫腳,這樣只會讓下屬的自尊心和積極性受到打擊,最終影響工作的進展。用人要做到信任,“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讓你的下屬在他的職權范圍之內可以完全自由、自主地處理工作中的問題,只有這樣,才能充分挖掘他的潛能,發揮他的主觀能動性。
用人不疑是領導工作成功的基本條件之一;領導與下屬之間建立良好的信任關系,是順利開展工作的前提條件。領導者首先要去信任自己的下屬,給他們安全感,讓他們真正認識到你的“用人不疑”的決心。
5.為人正直,堅持原則
正直是一個人良好的品質,是領導者應該堅持的做人原則。聰明的領導人很少用手中的權力來維護自己的尊嚴,因為他們知道威信比權力更重要。他們往往是在實際工作中,通過點滴的積累,通過自己人格魅力的施展,通過自己正直做人的品格和正確的處事原則,逐步建立自己在下屬心中的良好形象的。
曾任美國蘋果電腦公司CEO的李開復,他在蘋果公司工作時,曾遇到這樣一件事。一位剛被提拔的經理由于受到下屬的批評,非常沮喪,找到他要求辭去經理的職務。李開復問他:“你認為你的長處是什么?”那個經理說:“我自信自己是一個非常正直的人。”于是李開復告訴他:“當初我提拔你做經理,就是因為你是一個公正無私、堅持原則的人。很多管理方面的知識經驗和能力是可以在日后工作中不斷學習和提高的,但一顆正直的心是無價的。”李開復支持他繼續干下去,并在管理和溝通技巧方面給予他很多指點和幫助。最終,那個人不負眾望,成為了一個出色的管理人才,得到了下屬的認可和接納。
有原則才會有威信,下屬才能信服你,你的工作目標才能得以實現,所作的決定才會得到下屬的信任和一致擁護。相反,一個做事沒有原則的人,那么他的為人也就很難正直,而不講原則地使用手中的權力,只會失去在下屬心目中的作用,最終導致工作上的失敗。
講原則是領導力量的源泉。領導者要以自己一貫的言行讓下屬信服,否則,一旦失去原則,你必會是人人鄙視的廢人。
領導的成功最終靠的是能力而不是手中的權力,權力固然重要,但是它不能讓你的下屬真正地心服口服,只有按原則辦事,什么事情你都能以公正的態度去對待,才能贏得大家的一致認同。否則,即使你擁有了全天下最大的權力,你也只能是一個人人憤恨的“暴君”、“獨裁者”。
歷史上有一個關于亞歷山大的傳說:按照古書上的記載,誰能夠解開奇異的哥丁結,誰就會成為亞洲之王。這個復雜的哥丁結難倒了無數人,所有試圖解開這個結的人都失敗了。后來輪到了亞歷山大,他想盡了辦法還是沒有找到解開這個結的線索。后來,他改變了自己的想法:“我要建立我自己的打開哥丁結的規則。”于是,他拔出寶劍,將哥丁結劈為兩半,最后他成為了亞洲之王。
盡管這只是個傳說,但其中的道理卻可以給我們提示:亞洲之王的桂冠最后之所以落在了亞歷山大的頭上,就是因為他有自己的做事方法和原則。所以干什么事都要有自己的一套規則。“你有千條妙計,我有一定之規”,不管現實如何變化,只要堅持自己的原則,就會取得工作的勝利。領導下屬,更需要這樣的原則,它會使你得到意想不到的結果。
辦事沒有自己的立場,只聽別人的意見,人家說什么自己就做什么;為人沒有自己的思想,做什么事都不管不顧,缺失了最基本的正直,這樣的領導充其量只是一個傀儡、廢物罷了。一個好的領導者,既要運籌帷幄、掌管大局,又要身體力行、以身作則。無論是辦事還是為人處世,都要有自己的原則和道德標準,這才是好領導應該具備的水平。
做人有了原則才有了做事的準則,有了做事的準則才有了下屬服從的規則。這樣的領導才具備了巨大的感召力,所作的決定才會得到下屬的信任和一致擁護。
6.言必有信,言行一致
遵守諾言是為人處世之道,也是領導方法之一。一個任何時候都能夠守信的領導,一個言出必行的領導,一個言行一致的領導,一定是一個有號召力、有凝聚力的人。一個守信的人,不僅你的朋友會尊敬你,即使是你的競爭對手,也會因此而欽佩你,它會給一個領導者帶來無窮的益處。
一名優秀的領導,無論在哪一個行業,他都知道“言必有信”的可貴,說話要講究信譽,尤其是在作決策的時候。一旦經過討論確定下來的事情就不能輕易改變,因為領導者的決策左右著一個組織的發展,如果決策不穩定,朝令夕改,那么你的下屬即使有再大的辦事能力,恐怕也不知道該何去何從了。這樣的領導是不夠格的,長此以往,下屬們就會失去對你的信任,什么事都會等著你的變動而不能馬上開始進行,那么你的領導工作也就沒有任何前途可言了。
中國有句古話叫“一言既出,駟馬難追”,意思就是一個人說出來的話就要算數,就不能再咽回去,做人不能食言。作為領導者,對下屬言出必信這一點尤為重要,因為做人的信譽時刻不能丟。如果你的下屬有出爾反爾的時候,那么你就要及時地對他這種行為給予批評并適當點撥。一個真正有能力的領導從來不說廢話,他的每一句話都有著一定的意義,無論是一開口就切中要害還是力圖使每一句話都具有參考價值,他們都遵循一個原則——言必信。
聯想集團在創業之初,有這樣一條規定:在召開20人以上的會議時,每一個遲到者都要罰站一分鐘,以示警示。無論領導還是員工,都一視同仁,必須遵守這一條規定,沒有特例。在聯想看來,這一分鐘是很嚴肅的一分鐘,它代表了聯想人的精神。而誰也沒有想到的是,第一個被罰的人竟然是總裁柳傳志原來的老領導,罰站的時候他本人和柳傳志都緊張得不得了,一身是汗。柳傳志跟這位老領導說:“你先在這兒站一分鐘,今天晚上我到你的家里給你站一分鐘。”柳傳志本人也被罰過三次。
用柳傳志自己的話說就是:“人無信則無以立。”“一個領導者的行為將帶動整個團體,言必有信既是每天工作中都要時刻遵循的原則,也是獲得下屬嚴格遵守制度的法寶。下屬判斷一個領導是否是好領導時,更多的是以他的品格為依據的,一個言行不一的領導只會妨害與下屬建立互相信任的關系。”“一個‘說一套,做一套’的領導者又怎能讓下屬信任呢?所以,在聯想,如果要成為一名領導,他首先要做到‘言必有信’,說話算話。”
言行一致的領導不僅會給下屬安全感,而且大家工作起來會很輕松,不必考慮是否還會出現不同的決策而使自己先前的工作毫無意義,下屬也會心甘情愿地付出自己的努力。“言必有信”是事業成功的保證,也應該是每一位領導者終生追求的目標。下屬往往崇拜智力超群的天才,但是他們更對品德高尚的領導青睞有加。
現代社會,有許多人缺少的就是誠信和堅持,其實無論是在哪個時代,無論經濟如何發展和發達,踏踏實實地做事,老老實實地做人,言必有信的行事作風永遠都是一個人取得成功的關鍵。在通向好領導的路上,沒有捷徑可走,如果說有什么可以避免走彎路的方法,那就是“言必有信,言行一致”,這也是好領導應該遵守的亙古不變的真理。
“一言既出,駟馬難追”,是領導者的行事原則,也是獲得下屬擁戴的必要條件。一個言必有信的領導品格,是事業成功的保證,也應該是每一位領導者終生追求的目標。
7.不以“老大”自居
很多人都有一個弱點,一旦成為領導了,無論官大官小,都希望自己能給人以與以前“不同”的感覺,喜歡以強勢的形象出現在下屬面前。在這些自以為高明的人看來,領導是下屬的統治者,下屬是被管理的對象,是“兵”,領導是“老大”,二者有著根本的區別。這樣的領導,他們崇尚領導地位的至高無上,認為領導就要有領導的派頭,是下屬的“頭兒”,高高在上,下屬只能敬畏他們,在他們面前下屬只有努力干活,絕不能搗亂生事。
如果一個領導者希望自己的下屬必須任由自己驅使,每個下屬在自己面前都是一副卑躬屈膝的樣子,那么這個領導永遠也不會有什么成績,更不會贏得下屬的真正尊敬。即使他每天看到的都是一個個點頭哈腰的身影,他也不能體會到做領導者的快樂。因為每一個人都把他當做獨裁者對待,沒有真誠的交流與合作,當然就不會有真正的愉快可言。
真正高明的領導從來不把自己當做“老大”,在下屬面前不可一世,即使他們真的有著可以炫耀的資本,他們也不會因為自己是領導就擺架子,更不會以“老大”的心態對下屬發號施令。
陽光衛視《楊瀾訪談錄》播放了楊瀾與國內最大的拍賣網站——易趣網的CEO邵亦波的對話。當楊瀾說“有人也說你非常聰明的”之后,邵亦波說:“我覺得我真的不聰明。我從小讀書、各種小孩玩的技巧,我都不在行。別人把你當英雄,你可千萬別把自己當英雄,那可能麻煩就大了。英雄是別人說的,名氣是別人給的,對吧?”
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一個時刻以“老大”自居的領導,絕對不會聽取下屬的意見,也就不可能作出最佳的決策。而下屬也會因為領導的“老大”作風感到不適,不愿與他相處,時間久了,這樣的領導只會陷入孤家寡人的境地。一個領導者事業的成功不只是個人能力的體現,更要依賴下屬的全力支持。一個平易近人的領導者很容易就能做到這一點,而那些靠耍威風、擺架子的領導者,只會成為一個光桿“老大”,越活越累。
IBM是享譽全球的計算機公司,生產和銷售份額在全球市場上都占有一定的比例,而IBM之所以有今天的地位和成就,能夠發展成今天這樣的龐大規模,得歸功于董事長——湯姆斯·華德遜,一個以生活理念經營IBM的人。湯姆斯·華德遜家教很嚴,從小就受到父親嚴格的教育:生活舉止要中規中矩,平日待人接物要有敬老尊賢之念,為人處世要誠實謙遜,工作要全力以赴……華德遜把父親的教誨奉為自己工作和生活的準則,終生信守不渝,“其實不是下屬們在為我工作,而是我和下屬共同為所有的人工作”,并用這樣的信念為IBM公司的崛起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謙遜為人,用個人魅力影響自己的下屬努力工作,而不是靠權術和地位以及“老大”權威鎮壓下屬,這不僅僅是一種精神上的頓悟,更是領導者應該具有的行為準則。一個動輒以自己的頭銜和地位壓人的領導者,不僅不會達到對下屬施加影響的目的,反而會把自己與下屬分割開來,讓自己陷入孤立的局面。只有不擺架子、不以“老大”自居的人,才會發揮自己的領導影響力,保證自己的廉潔和自律的品質,最終贏得下屬的認可。
高高在上是一種權威、一種自我享受,但也是一種自我滅亡的開始。一個時刻以“老大”自居的領導,絕不會贏得下屬的忠心和尊敬,更不可能擁有下屬眾星捧月般的追隨和愛戴,他們得到的,只有失敗后的痛苦和悔恨。
8.廉潔自律
一位古人曾經說過:“吏不畏我嚴,而畏我廉;民不服我能,而服我公;公則明,廉則威。”這是每一位領導者都應該銘記于心的領導格言。無論是政府官員還是企業領導都是一樣,要想在下屬心目中樹立起自己的威信,就必須在自己的身上下工夫,從自我的品德修養開始,提高自己的人格,才能提高自己在下屬心目中的地位。
“穿著發皺的襯衣,身上可能還有墨跡,一大清早就在深南大道上鍛煉,不認識他的人絕對不會想到這位就是大名鼎鼎的華為總裁。”這是下屬眼中的華為總裁——任正非。
作為華為的總裁,是很多人心目中的“有錢人”,但任正非對下屬卻這樣說:“有些媒體說華為富得流油,還說任正非有多少錢,你們看我像有錢人嗎?”“你們是最了解我的,我常常被人誤認為是老工人。我原來買的是10萬元的車,后來許多領導叫我還是買一輛好一些的車,萬一出車禍能避免人員傷亡。”“我同你們在座的人一樣,一旦華為破產,我們都一無所有。”
放眼而望,那些最終成為下屬心目中成功的領導者的人,他們身上無不散發著“廉”的氣息,無不是能夠自律的人。
洛克菲勒作為世界石油大王,他的經濟狀況毋庸多說,可是他每次外出旅行或者洽談生意,總是要在住宿問題上嚴格要求自己。他每次必與服務員討價還價,最終挑選最便宜的房間入住。酒店的服務員都感到很奇怪,有一次一個服務員就問他:“洛克菲勒先生,你那么有錢,為什么還要選擇這么便宜的房間呢?你的孩子們每次來我們這里都是入住那些最豪華、最貴的房間!”這位石油大王的回答是:“這一點都不奇怪,我的孩子們之所以能夠這樣做,是因為他們的父親是百萬富翁,而我的父親卻不是。”
古往今來,有很多人,他們有超人的才華,有良好的領導能力,有關心下屬的手段和方法,但是他們卻缺少了嚴于律己的準則,缺少了廉潔自律的標桿,這是他們做人的失敗,更是他們最終淪落為階下囚甚至是丟掉性命、招致千古罵名的原因。和珅就是典型的例子。在為官之道上,恐怕沒有幾個人可以像他一樣成功,上得到了皇帝的賞識,下得到了大臣們的追捧,他的為人處世可謂滴水不漏。但是他卻最終難逃殺頭抄家的結局,究其根源就是他不能夠廉潔自律。
孔子說:“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說的就是嚴于律己的道理。一個好的領導者,一定是一個嚴于律己的人,用自己的言行為下屬樹立榜樣。作為一名領導者,一旦放松了對自己的要求,那么也就是他走向失敗的深淵的開始。
解放后,對于外賓送的禮物,毛澤東總是全部讓工作人員登記上交,從不留下一件。雖然身邊的工作人員說:“這些禮品是送給您的,您吃了用了都是應該的。”但毛澤東的回答卻是:“這個問題不是那么簡單,這是紀律。這些禮物是送給中國人民的。中國不缺我毛澤東一個人吃的花的。可是,我要是生活上不檢點,隨隨便便地吃了拿了,那些部長、省長、市長、縣長都可以拿了,那這個國家還怎么治理呢?”
在下屬的眼中,好領導不僅要會選人用人,不僅要能夠運籌帷幄,更重要的是要“嚴于律己”,做一個廉潔奉公的人,這是好領導以德服人的前提條件。
這個世界上,并不是有能力的人就能夠成功,只有那些既有能力又有品德的人,才會有機會成功,這完全取決于一個人的自我控制能力。而一個領導者只有提高了自己的人格,才能提高自己在下屬心目中的地位。
9.厚德載物,以德服人
“成功的果實屬于那些能愛、能寬容、能容納他人的人,而不屬于那些熱衷于教訓別人和專會指手畫腳給人下斷語的人。”這是諾貝爾獎獲得者赫爾曼·黑塞的一句話,也是領導者應該記住的一句話。因為領導者的心胸和品德是下屬能否真正發揮自己才能的關鍵。
身為領導,在對待下屬方面,應該有一顆寬厚的心,正如我們常說的那樣“厚德載物”,只有這樣才能贏得別人的尊敬。作為一名領導者,不論你的地位如何,你都在管理一種特殊的資源——人,而要很好地駕馭這種特殊資源,完全取決于你的“德”。一個人如果可以做到做人做事胸襟坦蕩、虛懷若谷,那么他就能夠獲得別人的支持和真誠相助,他的事業就有成功的可能,這正是“以德服人”的真諦所在。
清華大學的校長羅家倫就是一個這樣的人。作為蔡元培的學生,羅家倫于1928年出任清華大學校長。年僅31歲的羅家倫上任之后就開始了清華大學具有歷史意義的改革。對于教職員中不稱職、不勤勉的人一律辭退,無論你是“元老”還是“國際友人”,90多位職員裁去了20多人,而對于有才華的人則親自出面請其留任。其中,就有這樣一件事。
外文系的吳宓教授,由于在五四新文化運動中攻擊新文學,曾經與羅家倫打過文墨官司,在羅家倫出任清華大學的校長之后總是惶惶不安,在裁員的風波中更是坐臥不寧,于是拜托趙元任到羅家倫那里探底。羅家倫聽了大笑說:“哪有此話,我們當年爭的是文言和白話,現在他教的是英國文學,這風馬牛不相及。”羅家倫不僅禮遇了吳宓,而且還提高了他的待遇。
羅家倫的虛懷若谷,雅量大度,不僅使自身增加了人格的魅力,得到了下屬的認同,博取了下屬對他的支持,更給清華大學增添了“厚德載物”的影響,更重要的是為清華大學的崛起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鋪下了一條康莊大道”。
我們常說“德高望重”,作為領導者,道德素質將直接決定自己的人格和價值,也決定著領導力是否可以發揮到最大限度,還會影響到所有被領導成員將來的命運。有“德”的領導,可以憑借自己在下屬心目中的影響力一呼百應;而無“德”的領導,則會在下屬面前失去威信和信任。一代明君康熙皇帝有一句話就道出了領導者的真諦:“江山之固,在德不在險。”現實生活中也有不少這樣的領導,由于在“德”上出了問題,導致了前途盡毀,即使有再高的能力也無法挽回聲名狼藉的結局。
當下屬無法信任這個領導者的時候,他們也就不會長久地追隨這個領導者;而一個失去了下屬打拼的領導者,就算你有人類最偉大的理想,也只能是夢幻泡影。
有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工人看到自來水龍頭沒有關緊,本想過去把水龍頭關緊,但是一轉念,他卻把水龍頭開得更大了。原因是:“我本來想關上水龍頭,但一想到我們老板的所作所為,我就改變主意了。”中國人最注重的就是“良心”,假如領導者自己的德行不能得到下屬的承認,那么他的下屬就會認為:像你這樣的領導,我干嗎還要對你講良心!
這樣的領導和這樣的下屬一起工作,就算有再好的機會也不會獲得成功。可見,在一個組織當中,領導者的一言一行都是下屬觀察的目標,領導者的一舉一動下屬都在注視著,而你是否有領導的能力和品德,是否能夠在下屬心目中建立起自己良好的“德行”,這些都左右著工作的成功與否,都是衡量一個領導是否是好領導的標準。
身為領導,應該有一顆寬厚的心,要做到“厚德載物”,只有這樣才能贏得下屬的尊敬。因為“江山之固,在德不在險”。只有做到做人做事胸襟坦蕩、虛懷若谷,才能夠獲得下屬的支持和真誠相助,事業才有成功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