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中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研究與發展·冷鏈物流作者名: 田長青主編本章字數: 5字更新時間: 2021-12-15 16:55:49
2.4 冷藏運輸
2.4.1 我國冷藏運輸概述
2.4.1.1 易腐食品產銷及運量分析
1.易腐食品產銷量分析
我國經濟連續多年快速增長,肉禽、果蔬、水產等易腐食品生產總量均呈現穩定的增長趨勢。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用于食品的支出隨之快速增長。表2-7和表2-8分別為我國城鎮居民和農村居民人均的易腐食品消費數量,可以看出總體上呈小幅增長趨穩趨勢。2013年我國城鎮居民食品支出5571元,到2018年已增加到7239元。2014年、2015年增長率均在6%以上,近幾年由于受經濟下行影響,城鎮居民食品支出增長率有所放緩,但仍保持3%以上的增長率。同時,農村居民食品支出由2013年的2554元增長至2018年的3646元,2014年、2015年增長率為10.18%和8.32%,近幾年也保持5%以上的年增長率。
表2-7 我國城鎮居民人均的易腐食品消費數量 (單位:kg)

表2-8 我國農村居民人均的易腐食品消費數量 (單位:kg)

此外,從表2-7和表2-8可以看出,在人均消費數量上,城市居民在蔬菜、蛋類、奶類、水產品方面人均消費量遠超農村。城市飲食結構的改變是農村將來發展的縮影,可預測在今后一段時期,農村易腐食品的銷售量還會有一個快速的增長期。而在城市方面,由于城鎮化的加速,人口的增長,以及飲食結構的改變,其消費潛力仍是巨大的。
隨著可支配收入的迅速增長,中國人已逐漸脫離“溫飽”階段,進入“品質”需求層次。由于近年食品安全問題頻出,因此安全可靠的食品是未來的發展趨勢。富裕起來的人們對跨地、跨季節的農產品需求日益增加,更注重食品的質量、新鮮和安全都標志著中國人農產品消費結構的轉變。然而,從消費能力上看,我國人年均肉類消費量僅為美國的1/5(美國人年均肉類消費量達100余kg),奶類消費量雖然由2000年左右的人年均7kg增長到現在的年人均10.8kg左右(城鎮),但與歐美國家的人年均消費量150~250kg相比差距顯著。因此,我國易腐食品消費量的增長仍有較大的空間,因此加快易腐食品冷鏈運輸的發展已成為提升人民生活品質的重要保障。
我國易腐食品產銷量巨大,而且仍處在快速增長期,但由于農產品生產的固有特征以及城鄉、地域人口分布差異,使得大量易腐食品需要通過短途或長途運輸才能到達最終用戶的手中。此外全球化進程的加快還使得國際貿易量激增,因此,運輸在易腐食品的供應問題上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在對近年來全國統計年鑒和各省統計年鑒上公布的數據整理后發現,我國易腐食品的產區較為集中,如圖2-57所示,包括山東、河南、浙江、江蘇、河北、廣東、廣西、四川、湖北和湖南在內的10個省份易腐食品產量占全國的66%以上,在地理位置上主要集中在東部和南部地區。
在消費上,人口的聚集度和經濟收入水平成了易腐食品消費量的重要指標,據統計,廣東、山東、四川、河南、江蘇、河北、湖南、安徽、浙江和湖北10省易腐食品購買量接近全國的60%,如圖2-58所示。但是還應看到,消費方面城市集聚效應不可忽視,以北京、上海為代表的20個大中型城市易腐食品的總消費量達7000余萬t,占全國的22.61%。可見由于產區與消費地相分離,易腐食品的運輸需求相當大。此外,我國在農產品的國際貿易上,近年來發展迅速,2018年進出口食品近3500萬t。

圖2-57 各省易腐食品產量占全國比例

圖2-58 各省易腐食品消費量占全國比例
2.易腐食品運輸量分析
我國易腐食品每年的調運量究竟是多少?運輸量分布如何?這些問題在各類統計資料和文獻中能找到不同答案,而根據在前述部分的統計分析,以及國家統計年鑒的相關數據計算得到,2018年我國全國易腐食品消費量達3.4億t,而我國易腐食品進出口約3500萬t,綜合來看,總運輸量約為3.8億t。
在具體運輸量分配上,進出口的易腐食品幾乎全是集裝箱水路運輸,總運輸量約為3500萬t;公路運輸量約為3.4億t,在總量上占據絕對優勢;鐵路運輸近年來由于裝備不足運輸逐年下降,年運量僅維持在100萬~200萬t;而空運的易腐貨物目前仍非常之少,據估算,空運冷藏運輸量僅占總運輸量的0.1%左右。我國易腐食品運量分布如圖2-59所示。

圖2-59 我國易腐食品運量分布示意圖
在冷藏運輸率方面,西方發達國家,九成以上易腐食品均采用冷藏運輸的方式來進行,但在我國,由于運輸裝備不足,成本較高等原因,冷藏運輸比例仍很低,只是對進出口食品由于品質要求高、運輸距離長,基本采用冷藏運輸作為保障手段。在陸路運輸方面,公路運輸魚龍混雜,有專業的冷藏運輸公司,也有采用加冰冷藏運輸或隔熱運輸的形式,還有用棉被土保溫運輸或沒有任何保護措施的運輸。因運輸的量大且運輸企業眾多,冷藏運輸的比例難以具體測算,據資料分析和研究者抽樣調查(在某大型果菜批發市場跟蹤記錄),估計比例在25%左右,約9000萬t。而目前鐵路冷藏運輸主要由中鐵特貨股份有限公司經營,作為國有大型運輸企業,其運輸經營數據客觀地反映了鐵路冷藏運輸的現狀,目前其冷藏運輸率在30%~40%。
綜上所述可以認為,目前我國實際形成的易腐貨物總冷藏貯運量約為1.2億t,冷藏運輸率約為30%。同時,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發布數據顯示,目前我國通過冷鏈物流流通的貨品總值達到4萬億元,而社會物流總額為252.8萬億元,冷鏈物流總額占社會物流總額不足2%,預計未來5年我國冷鏈物流總額年均保持15%的增長率,2020年我國冷鏈物流總額將達到6萬億元。由上述分析可知,我國冷鏈運輸市場需求廣闊。
2.4.1.2 城市冷鏈配送發展分析
1.城市冷鏈配送需求不斷擴大
城市冷鏈配送是指城市在經濟合理范圍內,根據客戶要求,在適宜溫度環境中對保鮮、冷凍等冷鏈食品進行揀選、加工、包裝、分割、組配等作業,并按時送達指定地點的物流活動。
城市冷鏈配送體系主要由冷庫、冷藏車、冷鏈配送企業、冷鏈食品及其供應商、分銷商、消費者等要素組成,各要素之間相互聯系、相互作用。冷庫是城市冷鏈配送的重要集散點,冷藏車是實現城市冷鏈配送的重要載運工具,冷鏈配送企業提供從冷庫到分銷商乃至消費者等主要目的地的全程冷鏈配送服務。城市冷鏈配送食品主要包括肉禽類及其制品、水產品、鮮菜、干鮮瓜果、奶及奶制品、速凍食品和冷凍飲品等。目前,我國城市配送冷鏈運輸比例遠遠低于西方發達國家。
隨著城鎮居民人口的不斷擴大和低溫冷藏食品產銷量不斷增加,城市冷鏈配送規模也在不斷擴大。以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四個城市為例,近幾年雖受經濟下行壓力的影響,但城市冷鏈配送需求仍呈平穩態勢,規模巨大,2018年需求量最低的深圳也在344.5萬t,上海的城市冷鏈配送需求規模最大,2018年達到651.8萬t(圖2-60)。

圖2-60 北上廣深城市冷鏈配送需求變化
從圖2-61和圖2-62可以看出,2018年蔬菜冷鏈配送需求規模最大,北京、廣州和深圳蔬菜冷鏈配比重均在40%左右,上海為38%;水果冷鏈配送規模次之;上海市的水產品冷鏈配送規模和比重都明顯高于其他城市,易腐食品消費及城市冷鏈配送都表現出了明顯的地域性特點;在蛋類、奶類、水果需求的比重上,北京都高于其他三個城市,這也反映出易腐食品冷鏈配送需求一方面取決于城市的發展水平,另一方面也體現了不同易腐食品品類冷鏈配送的地域性特點。
2.城市冷鏈配送模式分析
不同冷鏈配送模式各有優劣(表2-9)。具體實踐中,企業往往會根據自身能力、市場需求等選擇合適的模式,而且有時候也會有一定的交叉,這在某種程度上反映了我國城市冷鏈配送市場的多元化、個性化等特征。總體而言,目前我國城市冷鏈配送模式主要有三類:供應商直配、企業自配及共同配送。

圖2-61 2018年北上廣深各種易腐食品配送需求規模

圖2-62 2018年北上廣深各種易腐食品冷鏈配送需求比重
表2-9 主要城市冷鏈配送模式

供應商直配即供應商親自送貨到各大賣場,如光明乳業股份有限公司供應各大賣場的冷鏈食品全部由其子公司上海冷鮮物流有限公司配送。
企業自配,即商貿企業通過自建配送體系向各門店供貨,比如沃爾瑪所有的包括冷鏈食品在內的商品都是由自建的配送體系進行配送。
共同配送,即多家商貿企業采取委托或受托行使開展共同配送或者共建配送體系、共同制訂配送計劃、統一向各門店配送,或者由專業的第三方配送企業將商貿企業所需冷鏈食品集中、分揀后進行統一配送,如中外運上海冷鏈物流有限公司將拜耳、伊利、思戀、和路雪、雀巢等知名品牌的冷鏈食品集中后再統一配送給肯德基、喜士多、麥德龍等門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