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學實驗室質量體系文件范例(第2版)
- 莊俊華
- 1841字
- 2021-12-13 15:26:19
第八節 樣品核收、處理、準備和保存程序
1 目的
規范臨床標本的驗收、登記和保存程序,及時發現標本采集、處理和送收過程中的不符合,保證標本符合檢測項目的要求。
2 范圍
適用于檢驗科受理的標本。
3 職責
3.1 檢驗科標本接收人員負責標本的接收、驗收和登記。
3.2 各專業組負責本專業組標本的處理、準備和保存。
4 工作程序
4.1.1 檢驗科標本接收人員必須明確本科室接收標本的范圍,非本科室接收范圍內的標本不予受理。
4.1.2 標本接收人員將標本收集人員收集來的標本進行檢查和驗收,并仔細檢查標本的標識、容器、抗凝劑、標本量、標本狀態(如凝塊、溶血等)是否符合有關檢測要求,以及標本是否與檢驗申請相符。
4.1.3 對標本信息不詳,或標記錯誤,或使用抗凝劑和采血管不當,嚴重溶血或脂血,或與檢驗申請單不符的標本視為不合格標本。對不合格的標本,標本接收人員應填寫《不合格標本記錄表》,并錄入LIS中即可立即將此信息傳給護士站,以便及時做出快速處理,電話通知相關采樣人員。必要時發回檢驗申請單,標本保留檢驗科,標本做好醒目的不符合標記。
4.1.4 如果接收了不合格臨床標本,應在檢驗報告中說明問題的性質,如果必要,在解釋結果時也應說明。
4.1.5 標本的核收登記
送到檢驗科的標本交給檢驗科標本接收人員,接收人員進入LIS標本接收模塊,通過掃描送檢清單上批次條碼,LIS列出本批次所有標本。接收人員再掃描每一個標本的條碼,LIS會自動與清單上的標本進行核對,當不一致時會給出提示。然后,點擊確認,LIS自動記錄接收人和接收時間。如果是來自住院患者的標本同時傳送記賬信息給醫院信息系統(HIS)。臨床護工需要將送來的急診標本在《急診標本核收登記表》上登記,檢驗科標本接收人員同時核對驗收并在LIS中進行掃描條碼確認。門診體液標本和末梢血標本由患者送至檢驗科或在檢驗科采集,接收人員同樣要在LIS中接收確認。
對綠色通道等原因不能及時計費的標本,需要進行登記,并跟蹤。如果是在檢驗后收到信息系統收費信息,則需要將相應的條形碼作廢,并記錄作廢原因,以免患者可以重復檢驗。
4.1.6 轉檢標本的登記
由檢驗科內部各實驗室相互轉送或二、三、四門診部、總院、二沙分院、芳村分院檢驗科相互轉送的標本,由送檢人員登記在《轉檢標本核收登記表》上并簽名,接收標本人員核收后簽字確認。
4.1.7 委托檢驗標本的登記
需要委托到其他外部實驗室檢驗的標本,由各專業組負責登記在《委托檢驗標本登記表》上,收取標本的人員核收后簽字確認。
對臨床醫師口頭申請的標本,檢驗人員應予接收并登記,申請者必須在結果報告之前將正式的檢驗申請單送至檢驗科。
對合格標本應及時處理,包括標本的編號、離心和分發等。取自原始標本的部分樣本如血清、血漿等,應可以追溯到最初的原始標本。
檢驗科對申請單或標本上標記有“緊急”或“急”的標本,應在核收、登記、檢驗和報告的各個環節進行優先處理,盡可能縮短標本檢驗周期,盡快發出檢驗報告,并及時通知臨床醫護人員領取報告。對搶救標本、綠色通道等特殊標本,可根據情況先檢驗后收費,確保檢驗結果及時發出。
4.5.1 各專業組作業指導書中應規定檢測前標本和檢測后標本的保存條件和保存時間。在保存期內,其保存的環境條件應得到保障,以保證標本性能穩定、不變質。
檢驗科僅對在保存期內的標本進行復檢或核對,不負責對超過保存期或無保存價值的標本進行復檢或核對。
4.5.2 對性能不穩定標本或標本部分測定參數在保存過程中有效期較短以及無法保存的標本,應在作業指導書中予以說明。
4.5.3 對標本保存的條件進行有效監控。當環境條件失控時,報告檢驗科質量主管,按規定進行處理。
對于檢驗后需要附加檢驗的樣本,應由臨床醫生提出申請,檢驗科相應專業組人員在接到附加檢驗的申請后,應查看標本的存放時間,評估檢驗指標是否受到存放時間的影響,是否可以進行附加檢驗,若已不適合附加檢驗,則應通知臨床醫生,并要求護士重新采樣;若仍可以進行附加檢驗,則應在檢驗后的檢驗報告中加“附加檢驗”的備注,以提示臨床醫護人員。
5 支持性文件
LAB-PF-009《不符合的識別和控制程序》
LAB-PF-017《設施和環境條件管理程序》
LAB-PF-022《樣本采集與運輸管理程序》
《檢驗標本采集手冊》
《臨床實驗室信息系統作業指導書》
6 質量記錄
LAB-PF-023-01《_____(急診/轉檢)標本核收登記表》
LAB-PF-023-02《委托檢驗標本核收登記表》
LAB-PF-023-03《不合格標本記錄表》
LAB-PF-023-04《欠費標本登記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