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場超市賣場服務與生鮮管理
- 新零售運營管理項目組組織編寫
- 4045字
- 2021-12-24 13:09:00
3.1 接待顧客
賣場里每天都會有顧客進進出出,他們有的帶著目的,有的只是隨便看看,對于這些潛在顧客,需要售貨員及時做好接待,通過和他們溝通,進而了解他們的需要,最終達成銷售。
3.1.1 招呼顧客
無論對哪種類型的顧客,打招呼都是售貨員開展銷售工作的第一個步驟,也是迎接顧客中最關鍵的步驟。售貨員的招呼可以在短時間內縮短和顧客之間的距離,在顧客心里樹立起一個良好的印象。
售貨員在與顧客打招呼時,要把握圖3-1所示的要點。

圖3-1 打招呼要點
(1)稱呼恰當。根據顧客的年齡、性別、職業和身份特征等給予顧客不同的稱呼,能夠使顧客覺得更加親切。
比如,對于老年人,可稱呼其“大爺”“爺爺”“奶奶”,若對方文化層次較高,則可稱呼其“老先生”“老夫人”等。對于中年人可稱呼其“先生”“太太”等。對于年輕人可稱呼其“先生”“女士”等。若是小孩則可稱呼其“小弟弟(妹妹)”“小朋友”“小同學”等。
(2)時機剛好。當顧客把腳步放慢或停下腳步,調整視線認知賣場的情況,或是環顧四周觀察賣場內的布置時,售貨員就可以上前與顧客打招呼。
小提示
顧客剛進來時,售貨員如果急于上前打招呼,會令顧客感覺自己被打擾了,因此售貨員要學會在顧客進門一會兒后再打招呼。
(3)距離適中。顧客進門后,售貨員要注意把握好與顧客的距離,這個距離最好保持在1.5~3米之間,不遠也不近。這樣既可以讓顧客看見售貨員的存在,又不會給顧客太大的壓力。
(4)接觸眼神。售貨員在與顧客進行眼神接觸時,應注意圖3-2所示的幾點。

圖3-2 與顧客進行眼神接觸時的注意要點
(5)微笑、點頭。在與顧客打招呼時要保持微笑,說話時要稍稍地點頭。
(6)語氣溫和、親切。無論顧客的消費檔次、態度如何,售貨員都應該一視同仁,在打招呼時要保持溫和親切的語氣。不過,不同的顧客,其溫和、親切的語氣也應有所側重。具體要求如圖3-3所示。

圖3-3 打招呼保持溫和親切的具體要求
3.1.2 觀察顧客
售貨員在接待顧客的過程中,要學會察言觀色,留意顧客的衣著談吐和行為舉止,并對顧客進行分析判斷,但是在觀察過程中,要注意圖3-4所示的兩個問題。

圖3-4 觀察顧客時注意問題
小提示
售貨員在觀察顧客時,一定要注意保持安全距離。最佳的觀察顧客的距離是1米以外、3米以內。這樣既可以避免顧客產生防備心理,也方便售貨員及時反應,為顧客提供服務。
相關鏈接 學會察言觀色,助你讀懂對方心理
言辭能透露一個人的品格,表情眼神能讓我們窺測他人內心,衣著、坐姿、手勢也會在毫無知覺之中“出賣”它們的主人。言談能告訴你一個人的地位、性格、品質甚至內心情緒。因此學會察言觀色是琢磨談話對象心理的重要方法,會讓談話更加順利。
特別是與不熟悉的人交流時,我們更需要仔細傾聽對方的談話內容和表情變化,來準確判斷對方的心理,說出對方想聽的話,滿足他的心理需求,這樣交流就容易順利進行。那么,應該怎么觀察對方言行,讀懂談話對象的心理呢?
1.厭煩類
當我們在交談中,對方表現出嘆氣、伸懶腰、打呵欠、東張西望、看時間、表情無奈等動作或表情時,你就應該注意了,因為對方已經對你的談話表現出厭煩。這時你該做的是轉移話題,談論對方感興趣的事物。
2.興奮類
當我們說到某件事或某種東西時,對方表現出瞳孔放大、目不轉睛地看著你,說明對方對你所說的事物具有較大的興趣,此時,你可以繼續談論這個話題,從而給予對方好感。
3.不屑類
對方說話,或者你說話時,對方都不正眼看你,總是偷朝一邊,眼睛斜視,頭抬得老高,以顯示你和他的距離,這些表現則體現出他對你說的話充滿不屑。此時,你可以把位置調換,讓他來說類似的事情,看看他的不屑到底從何而來。
4.自豪驕傲類
一般對方說到自己得意的事情,聲音會自然放大,越說越興奮,手腳的動作幅度會變大,完全投入到其中。因為他曾經可能某類事情做得特別出色,而對于這類事情你只需要適當贊美一下,就能大大得到對方的好感。
5.僵硬類
當你所說內容讓他臉上肌肉麻木、面無表情,這往往是充滿憎惡與敵意的表現。這時一定要回想一下自己所說的內容,如果找出原因,應該立即道歉,如果沒有,則馬上換個話題。
6.欺騙類
當你問對方問題時,對方變現出急促不安、手腳亂動、抹鼻子、瞳孔放大,眼神漂浮、不敢直視,那么對方一定有什么事情隱瞞你,這個可以慢慢地跟他交流、談心,從中了解緣由。
3.1.3 接近顧客
在銷售實踐中,成功地接近顧客不一定帶來成功的交易,但成功的交易是以成功地接近顧客為先決條件的。
什么是接近?接近就是售貨員向顧客打招呼表示歡迎,或是詢問顧客需要何種商品或服務。每一次銷售都有一個起點,這個起點就是接近顧客。當顧客進店后,通過一系列的觀察,邊和顧客寒暄,邊接近顧客,是銷售工作重要的一環。作為售貨員,一定要緊緊抓住這一環,否則,到手的生意也會失去。
(1)接近顧客的時機。通常情況下,當顧客表現出圖3-5所示的幾種情況時,就是售貨員接近顧客的最佳時機。

圖3-5 接近顧客的時機
(2)接近顧客注意事項。如何接近顧客也是有學問的,售貨員應注意圖3-6所示的幾點。

圖3-6 接近顧客注意事項
3.1.4 探詢顧客
如果不知道顧客要什么,就不可能滿足其需求,那么,如何從顧客口里探詢出顧客的需求呢?首先,售貨員要先觀察顧客的特點,然后因人而異地把問題做一番包裝,用顧客易于接受的方式提出。過程雖然相同,但是“會說話”和“不會說話”的結果是大不一樣的。
(1)學會問問題。如果售貨員善于提問的話,就可以使顧客在不知不覺中透露出很多信息。
盡管顧客沒有直接告訴售貨員他的需求,但是通過正確地提問售貨員就可以掌握或部分掌握顧客的想法。
陳奶奶去市場上買東西。她走到第一個小販跟前,小販主動招呼:“大娘,要不要買李子啊?我的李子全部又大又甜。”陳奶奶聽了,沒有回答他,徑直走開了。她來到第二個小販面前,問:“李子怎么賣?”小販說:“我這兒有兩種李子,一種又大又甜,另一種酸酸的。請問您要哪一種?”陳奶奶說:“那給我來一斤酸的吧。”陳奶奶買了一斤酸的李子。當她經過第三個小販跟前的時候,第三個小販問:“老奶奶,來買李子啊?”陳奶奶回答說:“是啊,我來買酸李子。”小販就問:“別人都喜歡買甜的李子,而您為什么要買酸李子呢?”陳奶奶說:“我兒媳婦懷孕了,特別想吃酸的東西。”小販笑著說:“您真是用心啊,有您這樣的婆婆,您兒媳婦可真有福氣。獼猴桃營養豐富,味道酸酸的,比較適合孕婦吃,不如買一斤回去給兒媳婦嘗嘗啊。”陳奶奶聽了很高興,就買了一斤獼猴桃。小販接著說:“我這兒也有酸李子,今后您可以長期到我這兒來買,我給您便宜的價格。”陳奶奶聽了連連點頭,樂呵呵地走了。
由此可見,第三個小販是通過問問題來了解顧客——陳奶奶的需求。問問題是了解顧客需求的重要方式之一。一般來說,問問題可用兩種方式:一種是開放式;另一種是封閉式。
開放式問題詢問內容通常包括為“5W1H”,也就是what(什么事)、when(什么時候)、where(什么地方)、who(誰)、why(為什么)和how(怎么辦)。開放式提問可達成圖3-7所示的效果。

圖3-7 開放式提問達成的效果
封閉式問題就是答案很簡單或很短的問題,其答案通常是“是”或“否”,或者是在問題限定的范圍內作答。封閉式問題是把需求確定到某一點上和確認、澄清事實的最佳途徑。當售貨員需要獲得具體或是特定的信息,或者需要控制討論問題的方向時一般就可以使用這種問題。它是弄清問題和確認事實的最佳方法。
一個顧客在超市的食品架前逛了一會,在奶粉架前停了下來。售貨員走過來問:“您是給自己還是給別人買奶粉呢?”“不是我,我想給父母買點東西。”售貨員高興地說:“那奶粉可是很適合老年人的食物哦!您父母的年紀挺大了吧?”“是啊,有些歲數了。”“那么,高鈣奶粉很適合老年人的,人隨著年齡的增大鈣質流失是很嚴重的,您知道吧?”顧客連連點頭。“您父母有沒有高血脂?”“我父親有點。”售貨員說:“正好這里有一種新到的低脂高鈣老年人奶粉,很好銷的,您不妨買兩袋送給父母。”顧客遲疑了一下,說:“既然這么好,那我就多買點,買四袋吧。”
表3-1是封閉式問題和開放式問題各自的特點,售貨員在日常工作中可選擇運用。
表3-1 封閉式問題和開放式問題的特點

小提示
一般來說,在和顧客初次見面時,顧客未必愿意敞開心懷回答開放式的問題而大談自己的心得和看法,但提封閉式的問題顧客會更容易也更樂于回答。在和顧客比較熟悉之后,就不妨多問他們一些開放式的問題,這時候才會得到顧客真實而詳細的回答。
(2)了解顧客意圖。只有了解了顧客的意圖,才可以有針對性地為顧客服務,而不會適得其反,讓顧客反感。售貨員可以通過圖3-8所示的情形來了解顧客的意圖,并巧妙應對。

圖3-8 了解顧客意圖的具體情形及應對技巧
(3)找到顧客真正所需。并不是所有的顧客都有明確的目標,有時售貨員也許要反復地詢問,才能發現或是讓顧客自己發現到底想買的是什么。所以,在探詢顧客的需求時耐心是非常重要的。售貨員在向顧客提問時要記住:用循序漸進的問話方式可以引導顧客發現他們的需求。在問話的過程中,售貨員也能和顧客逐漸建立信任關系。
售貨員:您喜歡什么樣顏色的呢?
顧客:我也說不清楚。
售貨員:這款服裝有米色、有淺粉色、有淡黃色,也有純白色,您比較喜歡哪一種顏色呢?
顧客:我好像比較喜歡淺一點的顏色。
售貨員:那您可以告訴我您準備在什么場合穿嗎?
顧客:我想在上班的時候穿。
售貨員:如果您想在上班時感覺自己有活力又不失女性的溫柔,我建議穿淺粉色和淡黃色;如果您想讓自己顯得莊重一點、有權威感一點,米色和白色比較適合。當然,這還要根據您的膚色來定。您愿意我幫您做一個膚色測試嗎?
顧客:那太好了,要另外付錢嗎?
售貨員:不用。我很樂意幫助您找到最適合您的顏色。(售貨員為顧客做了膚色測試……)好了,您看,您的膚色屬于秋天系列,那么淡黃色和米色是最適合您的,當然還有其他秋天系列的顏色都會很適合您。那么您會選擇什么顏色呢?
顧客:哦,那我試試淡黃色的吧。
售貨員:好的,我幫您拿一件適合您的,試衣間在那邊,我帶您去……
由此可見,只要售貨員耐心地循序漸進地再多問幾個問題,就能找到顧客的真正所需,從而更好地為顧客服務,讓顧客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