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蛋白質結合位點預測及輔助分子對接
- 邱智軍
- 607字
- 2022-01-14 22:03:01
1.2.1 一級結構
細胞用于蛋白質物質構建的標準L-α-氨基酸有20種。氨基酸,顧名思義,包含一個堿性氨基和一個酸性羧基。這種雙功能性允許單個氨基酸通過形成肽鍵(一個氨基酸的—NH2和另一個氨基酸的—COOH之間的酰氨鍵)從而連接成長鏈。少于50個氨基酸的序列通常被稱為肽,而術語“蛋白質”和“多肽”則用于表示較長的序列。蛋白質則可以由一個或多個多肽分子組成。帶有游離羧基的多肽或蛋白質序列的末端稱為羧基端或C端,氨基末端和N末端這兩個術語則用來描述有一個游離α-氨基的多肽或蛋白質序列末端。
氨基酸結構上的區別在于其側鏈上不同的取代基。這些側鏈賦予了肽或蛋白質不同的化學、物理和結構性質。蛋白質中常見的20種標準氨基酸的結構如圖1.3所示。每種氨基酸都有一個字母和三個字母的縮寫,這些縮略語通常用來簡化肽或蛋白質的書寫順序。

圖1.3 氨基酸結構與簡寫
根據側鏈取代基的性質不同,氨基酸可分為酸性、堿性或中性。雖然合成人體內的各種蛋白質需要20種氨基酸,但我們自身只能合成其中的10種,剩下的10種被稱為必需氨基酸,需從飲食中獲得。
蛋白質的氨基酸序列編碼在DNA中。蛋白質是通過一系列被稱為轉錄(利用DNA鏈形成互補的信使RNA鏈——mRNA)和翻譯(以mRNA序列為模板,指導組成蛋白質的氨基酸鏈的合成)的步驟得到的。通常,翻譯后修飾,如糖基化或磷酸化,對于蛋白質生物功能也是必需的。雖然氨基酸序列構成了蛋白質的一級結構,但蛋白質的化學/生物學性質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蛋白質的三維或三級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