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1.2 稅收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1.2.1 稅收的起源與變遷

稅收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伴隨著國家起源而來。我國從夏代開始,就出現了稅收的雛形。

國家機器并不從事生產經營,有其獨特的社會職能。要實現這些職能,就要擁有相當的物質基礎。國家只能憑借其政治權力,參與社會剩余產品分配,于是就形成了稅收。

我國的稅收源于原始社會晚期向奴隸社會過渡的時期,形成于奴隸社會晚期向封建社會過渡的時期。從最初的不完全形態逐漸到完全形態,稅收經歷了發展演變的漫長過程,歷時1600多年。

稅收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而發展。在我國,從奴隸社會到封建社會,再到近代,不同的賦稅形態反映了稅收的發展變化。

夏代的土貢,又稱“九貢”,是我國最早的稅收形式。隨著社會的進步和演變,稅收一直以不同的形式在演變。周朝的“九賦”,春秋的“初稅畝”,秦時的“三公九卿”,漢代的“上計制度”,唐朝的“兩稅制”,宋朝的“商稅則例”,明朝的“官收官解”,清朝的“攤丁入畝”,這些制度對我國稅收體制的演變具有一定的影響。有些稅收制度甚至對當時的社會經濟發展和國家經濟實力的提升,起到了相當大的促進作用。而稅收制度的一路走來,也完善和促進了我國稅收制度的改革。

1.2.2 稅制改革的發展趨勢

在全球經濟一體化步伐越來越快的時代,我國的經濟發展與世界經濟具有了密切的聯系。我國的稅制改革十分注重與世界經濟和稅制的對接。在我國加入WTO之后,我國稅制的建設和稅收政策的制定更具有了復雜性和國際性。

1994年我國進行了稅制改革,20多年來稅制一直在逐步完善,我國已初步建立了與市場經濟體制發展相吻合的稅制框架,對加強宏觀調控,深化改革開放,保證財政收入,促進經濟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然而,我國稅制依然存在不足。稅收的宏觀調控作用、稅收的管理、稅收法制建設等,依然存在不少問題。為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規范政府收入制度,通過優化稅制結構、合理調整稅負、完善稅種、強化征收等系列重大措施,推動稅制建設,逐步建立健全稅收制度,更好地促進經濟與社會的發展,稅制改革勢在必行。

(1)完善各類稅種

增值稅正在實現從生產型增值稅向消費型增值稅轉化,并逐步適當擴大征稅范圍,以鼓勵固定資產投資和產品出口;消費稅應當適當調整征稅范圍和稅率,逐步由生產環節征稅改為零售環節征稅,以加大對于消費的調節力度,增加財政收入;資源稅應當擴大征收范圍,適當調整稅額標準,改進征收方法;個人所得稅的綜合征收與分項征收模式相結合,綜合征收為主,分項征收為輔;稅基的確定應當更加合理,稅率也應當加以合理調整。

(2)優化稅制結構

鑒于經濟快速發展、經濟效益增加和稅收管理水平的不斷提高,必須逐漸提升直接稅收入在稅收總額中的占比,以發揮稅收的職能作用。重復設置的稅種應當合并,性質相近、征收有交叉的稅種應當調整,應當重新認真研究那些對征收某些特定目的稅的必要性和征稅效果并做出取舍。

(3)降低稅收負擔

政府對收入的需求經歷了從擴張到穩定的不同階段后,不能一味地無限擴張,應予以停止,而且在達到一定規模后就應保持穩定并逐步下降。稅收也應該在達到GDP的一定占比后,表現為下降的趨勢,從而減輕企業稅負,提升企業產品的市場競爭力,推動企業快速發展。

(4)重視綠色稅收

綠色稅收就是環境稅收,是以保護生態環境、合理開發利用自然資源、推進綠色生產和消費為目的,建立以保護環境的生態稅收的“綠色”稅制。荷蘭2003年規定環保投資可以抵免公司所得稅,并可以加速折舊;瑞典從2006年開始在首都斯德哥爾摩征收交通擁堵稅;新西蘭政府宣布,從2007年4月開始征收煙塵排放稅,新西蘭成為世界上第一個為減少溫室氣體排放而征稅的國家。

(5)體現稅收原則

政府運用稅收杠桿調節經濟的作用逐漸弱化,“稅收公平、中性和效率”的原則日益突出。不少國家意識到,簡化稅制不僅是減少稅種,而且是讓稅制內容簡單明了。如俄羅斯對中小企業實行單一稅,收入不但沒有減少,反而增加,許多國家都在考慮效仿;荷蘭將社會保障稅與個人所得稅合二為一,刺激了納稅人的積極性。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兴海县| 汤阴县| 舒城县| 瓮安县| 砚山县| 华安县| 丹凤县| 滕州市| 宜兰县| 连平县| 澄城县| 丹江口市| 鹤岗市| 罗田县| 安康市| 博客| 莒南县| 邵阳市| 油尖旺区| 黑龙江省| 枣阳市| 米脂县| 苏尼特右旗| 台中县| 灵武市| 西城区| 多伦县| 克什克腾旗| 盘山县| 长沙市| 雷山县| 贞丰县| 永寿县| 黄陵县| 蒙山县| 德保县| 晴隆县| 芜湖市| 翼城县| 白水县| 阿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