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節 管理為什么會存在
幾乎每一所大學都有商學院或管理系,各種各樣的職業管理培訓課程源源不斷。MBA課程也成為最受歡迎的課程,無數的學生在這上面花費了大量的金錢和精力。管理的概念似乎穿越各種不同形式的組織被廣泛地應用,不僅企業談管理,非營利組織及政府部門也都在談管理,管理儼然成為一種特效藥。
但是,管理的泛濫也為管理本身帶來了危機。實際上,許多管理的結果并不能讓組織成員感到滿意。在多數情況下,管理似乎成為權威、約束、限制、命令的代名詞。要讓管理呈現原來的面貌,我們需要回到管理的基本層面去思考,也就是回答“為什么要管理”這個基本的問題。你得思考:為什么我會在管理?為什么會有管理職位?
如果你不能把這些問題弄清楚的話,當心你可能會陷入“管理陷阱”中:你一直在忙于管理,而沒有時間停下來好好想想你所做的那些管理工作的必要性。
◆管理思想的本源
認識你自己。
——雅典娜女神廟
你們可能認為我會大講特講管理的歷史,不。了解管理思想也許對你們是有益的,對我的論述也有幫助,但是,那并沒有擊中要害。我們需要探討的是:誰的思想影響了管理是的,正如你所猜到的那樣,我要談的正是彼得·德魯克。彼得·德魯克被廣泛地認為是現代管理之父。在歐洲極權主義的背景下,德魯克寫出了《經濟人的終結》和《工業人的未來》這兩本書。在這些早期著作中,德魯克描繪了現代工業主義的失敗和戰后經濟中企業的未來。他的著作強調企業在創造一個和諧的社會秩序中的核心作用。他的哲學的基礎觀念,就是管理在企業上升過程中的作用。在德魯克之前,管理并未得到真正的學術研究上的尊重。德魯克在他的兩本早期著作和《公司的概念》一書中,談到了制約企業行為和企業命運的理論原則,從而獲得了學術界的尊敬。德魯克從智能的、哲學的、社會學的、政治的和商務的角度,對企業的作用進行了界定。按他的觀點,企業是處于社會環境中的一個完整和至關重要的有機體,企業的狀況和社會狀況不可分割地聯系在一起,其中一個的命運無疑會決定另一個的命運。在界定企業和管理方面,德魯克的觀點起著如此根本的作用,所以不了解他的著作簡直就無法進行任何討論。然而,他在這一領域的思想又是如此廣泛和普遍,拋開他的貢獻進行概括的任何嘗試都會令人遺憾地陷于不適當的境地。而且,相信任何一位管理人士都讀過至少一本他的書。那么,讓我用最簡短的篇幅把他的觀點向你們說明。
彼得·德魯克把企業看做競爭性市場中的一個功能單位。作為整體的一部分,企業遵循著市場的許多基本原則,然而它又決定著所處環境的命運。彼得·德魯克從數十年的研究中得出的許多結論,都是一些基本真理,經得起許多變化的考驗。關于企業的基本原理有:
企業是一個經濟組織,也是一個社會和政治的有機體;
完美并非一個組織的特征;
企業的管理者并不是學者,他所處理的是現實和不確定性;
戰略遵循著結構;
官僚主義增加噪聲水平而降低有效的信息交流;
企業的設計就是要產生變化;
利潤是企業的目標,即使是天使來經營企業,贏利也仍然是行動的首要法則;
員工是資產和資源,而不是成本和費用;
經濟貢獻只是企業的一種責任。
他認為,企業具有同生物體一樣的局限,也面臨著許多的挑戰;企業要在敵對環境中取得成功,在其原則和目標方面不能具有隨意性,這些原則必須強有力地、堅持不懈地瞄準它本身的和社會的利益,這些目標必須超越營利性。在他的思想里,企業必須具有合法性并擁有遠大的目標。
在這一背景下,讓我們來看看企業所必須面對的三種能動力量:熵、變化和不可預測性。在這里,我只討論“熵”,因為關于后兩種在很多書中都能看到精彩的論述。
彼得·德魯克也許是第一個把“熵”的概念與對組織的研究結合起來的管理學專家。在熱力學術語中,“熵”是描述混亂狀態增高的物理定律。熵總是處于增高狀態中,除非有能量被用來維持秩序(即減少混亂)。在生物有機體中,生命能量的消耗始終是為了治療和維護一種精巧的秩序。一個企業組織是由人所形成的網絡來構成的,它具有絕對的陷入更大混亂狀態的傾向。假如對這個組織不采取任何措施,它便處于混亂狀態之中了。這一基本原理有力地說明了管理的重要性。管理得好的組織就會取勝。
◆為什么要管理
管理作為一個不可缺少的、獨特的和起作用的體系出現,是我們社會歷史上一件起樞紐作用的大事。
——彼得·德魯克
彼得·德魯克在他的經典之作《管理的實踐》一書中寫道:“管理作為一個不可缺少的、獨特的和起作用的體系出現,是我們社會歷史上一件起樞紐作用的大事。從本世紀初以來,極少有一個新的基本體系,一個新的領導集合,像管理體系這樣以如此之快的速度出現。
“也許只要西方文明還存在,管理這個體系就將繼續作為一個基本的和居于統治地位的體系而存在。因為管理體系不僅僅是植根于現代企業制度的本質之中,也不僅僅是植根于現代企業的需要之中。一個工業系統是一定要把它的生產資源——人和物的生產資源——交托給現代企業的。
“管理機制表現了人們這樣一個信念:人的生活是可以通過有系統地組織經濟資源而加以控制的。這也表現了人們這樣一個信念:人們可以把經濟變革化為人類進步和社會發展的最大的發動機。
“管理是專門賦予資源以生產力的社會機制,或者說,它的職責就是謀求有組織的經濟進步。因此,它就是現今時代的基本精神的反映。管理實際已經成為不可缺少的東西。”正如彼得·德魯克用“熵”的理論來描述那樣,管理就是使一個組織不陷入混亂無序中。而組織的存在,則是因為有許多事情不是一個人所能完成的。只要是做需要一個以上的人來完成的工作,就需要有管理。無論從哪方面來講都是如此。兩個人抬木頭時,需要喊口令來協調兩人的行動,“喊口令”即為一種原始的管理模式。經營企業的過程中,為了能使企業高效地運作,必須有高效的適應內部協調和外部競爭的壓力的管理模式。除此之外,還有另一個原因。稍有經濟學常識的人都知道,人類社會最大的矛盾,就是資產的有效性和人類欲望的無限性之間的矛盾及人類創造的有效性與人類消耗的無限性之間的矛盾。這就產生了如何高效地利用資源的問題。我們需要把有效的資源分配到最需要的地方,
使資源得到最有效的配置。因此,我們的政府部門、企業組織就需要組織、協調、管理、分配資源,而所有這些都是管理的范疇。
時代總是在發展變化中。既然在原始社會都需要管理,那么在現在這個社會就更不用說了。企業的生產技術越來越復雜,各項活動之間的配合難度越來越大,準確度需求越來越高。更為重要的是現代企業所處的環境越來越多變。僅僅憑這些理由,我們就無論如何都不能說“我們不需要管理”,即使是我這個對現代企業中的管理持有懷疑態度的人也認為“我們不需要管理”是一個大大的謬誤。問題的關鍵是“如何管理”,而不是“要不要管理”。
◆先有雞還是先有蛋
是因為我們長于管理,才建立了很多組織嗎?
我之所以會在前面討論管理思想的本源問題,是因為事實上,在彼得·德魯克之前,雖然我們也在進行管理,但管理并未引起人們的重視。在彼得·德魯克之后,人們才開始意識到管理的重要性,所以才會出現今天這樣多的管理書籍以及全世界的人們都在談論管理的現象。而且,另一個事實是,彼得·德魯克對我們今天的管理的影響如此之大,以至于我們不能不把他放在一個特殊的地位來看待。因此,在思考管理(更確切地說是我們今天的管理)為什么會存在時,我們必須了解他的基本觀點。
而且,我們也不能從今天的管理者的行為去理解管理。因為我們越是從老板的行為出發去理解什么是管理,我們就越偏離了理解管理的正確方法。糟糕的管理者到處都是,我們往往將管理看做老板加給我們的命運。
但是,我卻發現了一個與彼得·德魯克的企業“熵”的觀點相反的異象——我們今天的管理正在使組織變得混亂。這與“熵”所表明的正好相反:能量的消耗是為了使組織遠離混亂狀態。哪里出了問題?
這個問題我思考了很多年,但依然不得其解。因為我陷入了一個“雞生蛋,蛋生雞”式的困惑之中。
我一直在思考這樣一個問題:是因為我們繼承了一個有組織的社會,所以我們需要管理來使它們運轉?也許不是這樣的。有些人會說:因為我們長于管理,才建立了很多組織機構出現了很多單個人無法實現的目標。
不錯,只要有組織存在,就會有管理。自從人類出現了集體的活動,就相應地出現了管理。管理是人類各種活動中最重要的活動組成要素之一。最初的時候,由于人類面對大自然及自身的生存發展等諸多的難題,一個人是不可能完全解決的,所以,人們就不自覺地組成了一個個群體來抵御這些威脅,來謀求個人無法獲得或者實現的生存與發展的機會、條件和目標。這個時候,管理能夠協調組織中每個人,使每個人都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而相互合作,以便實現大家的共同目標,而且管理也成為成功的一個不可缺少的因素。
因此,大多數人認為管理就是人們為了達到一定的組織目標而進行的一系列有組織的活動。一個被經常采用的定義是:管理就是通過他人來完成所要完成的事情。但是,當我們看看我們實際的管理行為時,就會發現,我們一直在建立各種各樣的組織。雖然每年破產的公司也不少,但還是少于新建立的公司數目。假如200年前美國的公司數目相當于紐約市的人口數的話,那么,如今美洲的公司數目就相當于美國的人口數。公司的規模也不可同日而語:200年前的公司只是一顆芝麻,而今天的公司卻是一個大西瓜。小公司發展為大公司,大公司擴展為跨國公司,建立起一個又一個龐大的企業帝國。
我們不禁納悶,如此多的新組織是如何出現的?答案是,因為我們能夠管理它們,所以它們又出現了。換句話說,就是因為我們長于管理,所以才會建立如此多的新組織。于是,在新的時代背景下,“雞生蛋,蛋生雞”的怪圈就出現了。也許在今天討論這個問題是沒有必要的,因為我們已經在管理了,也一直在不斷建立新組織,就如我們一直在吃著雞蛋和雞肉一樣。盡管吃就是了,管它那么多做什么呢?但無論如何,如果你不能了解自己為什么在管理的話,我就難以肯定地預言你不會陷入管理的泥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