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父母親不該這樣對孩子
- 石地
- 1722字
- 2021-11-26 16:11:48
錯誤5 不會拒絕孩子
今天的孩子,特別是許多獨生子女家庭的孩子,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愛護、照顧和物質享受,相比母親在童年時生活,可謂天壤之別。可是,如今的孩子似乎永不知足,他們當中不少變成了“小皇帝”,變成難以伺候的小主子,他們的點子花樣越來越多,層出不窮,數不勝數,令母親難以招架。天上的月亮他要摘,水中的月亮他也要母親去撈,年輕的母親有時也會感嘆,“我們小時候什么也沒有都走過來了,現在這孩子什么都有,卻老是不滿足。”
其實,孩子的心靈本是一片白紙,他們的思想、行為與母親的思想、教養方式、行為準則息息相關。本來,孩子是沒有生產能力的,他的需求很自然要靠母親來滿足。可今天的孩子生活在現代社會,他們不僅從母親身上,也從電視上,從大街上,從游樂園中看到這多姿多彩的繁華世界,他們的視野寬廣,他們的欲望也變得強烈。而母親們常不忍心拒絕他們的要求,千方百計予以滿足,惟恐落在他人之后。可是人的欲望永無止境,小孩亦是如此,甚至更為強烈。不要說以有限的精力、財力、時間去滿足孩子無休無止、花樣翻新的欲望幾乎是不可能的,況且,對孩子的需求全部都予以滿足首先就是一種大錯誤。過于遷就孩子,等于促使孩子養成隨心所欲、惟我獨尊的不良思想,勢必導致他們在日后邁入社會,進入實際學習、工作、交往中碰得頭破血流,甚而誤人歧途。
但是,拒絕孩子必須講究方法。小孩雖小,可心里明白,自己所依靠、所依賴的就是母親,輕易、粗暴、簡單化地拒絕孩子的需求會導致孩子的心理受到損失,產生不安、不安全、無所適從的感覺。當你準備拒絕孩子的要求,首先要三思,決定之后就把自己的拒絕理由坦率認真地告訴孩子,要相信孩子的認知能力,使孩子最大限度地理解自己的作法,讓孩子感到母親不是不愿意滿足自己的需求,而是自己的要求過分,或者家里的確有困難。促使孩子做到這一步,自幼明白道理與克己節制,心理承受一定的挫折,這對他們今后的生活道路亦是大有裨益的。
有些母親當時拒絕了,可是經不住孩子的糾纏,過一會又予以滿足,這是最失敗的,這樣出爾反爾,定會養成孩子的壞習慣,以為通過死纏硬磨的手段就可以達到目的。也有些母親不注意相互之間的通氣、默契,爸爸拒絕了,媽媽又同意了,“爸爸不給,媽給”。又或許母親達成一致意見,爺爺奶奶卻悄悄地予以滿足,當母親提出批評,老人又說這是他自己的積蓄,背后又在孩子面前嘮叨,這樣不僅會造成孩子心理失衡,誤以為母親不疼愛他,說得好聽,說什么事為什么做不到,其實可以辦到,只是不愿意為自己花錢、著想。
有些孩子性格倔強,思想上一時想不通,就鬧情緒,不吃飯,不理人,這樣的話,母親須硬起心腸,不要屈服遷就,可以冷處理,或者想想別的辦法,轉移孩子的注意力、興趣。隨后再找一個適當的機會向孩子做出進一步的解釋。
現代孩子很多要求并非是出于自己的自然想法。有些是因為在幼兒園、在學校與小朋友、同學在一起,產生攀比心理。攀比學習用品、衣服鞋襪、游戲玩具,甚至金銀首飾,更有的攀比是否單車接送,還是摩托車、小轎車接送,這樣的相互攀比中,家庭條件好的自然占了上風,他們成了孩子們羨慕的“貴族子弟”,這一傾向反過來又導致這些“貴族子弟”產生高人一等的優越感,更加追求物質享受,慕虛榮,貪浮華,家庭條件較差,母親又沒有教之以正確對待的孩子們心中滋生另一種感覺——自卑感,覺得樣樣不如人,容易形成膽怯、孤僻的不正常心態。
因此,不論是家庭條件好或差的母親都應十分認真地對待孩子的攀比心理,讓孩子明辯是非,培養適當消費的習慣,把注意力放在學習上,放在與同學發展良好的關系上。
適當地拒絕孩子是必要的,掌握一些方法策略同樣不可或缺。比如母親在拒絕孩子的同時,答應條件許可,一定會滿足他的合理要求,必須信守諾言,絕不可敷衍了事,自以為孩子過后就會遺忘。信守諾言,不僅會樹立自己的威信,在孩子方面,也會感到母親是真正關心愛護自己的。再者,母親假若眼光敏銳,注意觀察孩子,出乎孩子的預料,主動滿足孩子心中渴望而又沒有說出來的愿望,更會事半功倍,令母親與孩子間的感情融洽,并逐步建立起相互理解、相互信賴的關系。
因此,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和家里的客觀條件,適當地加以拒絕,不失時機地予以滿足,無論對孩子還是對家庭,都將是極其有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