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人三會:會做人 會說話 會辦事
- 馮濤編著
- 986字
- 2021-11-18 16:56:40
跟別人交流時措辭很重要
相戀八年的女友將小劉甩了,小劉終日借酒澆愁,郁郁寡歡。朋友們看著難受,便輪番過去作陪,一邊陪酒,一邊勸說。但勸來勸去,反反復復,也就那幾句俗話,說什么“女人是衣服”“舊的不去,新的不來”,還有就是什么“三條腿的蛤蟆不好找,兩條腿的人還不好找嗎”,等等。理是這個理,可說了一千遍講了一萬遍,小劉就是無動于衷。
后來有一天,一位朋友見苦勸無效,腦子一轉突然詩興大發,脫口高聲吟出不知在哪兒看到的一句詩:“不要失望!因為你所失去的只是春天里的一朵花;抬頭遠望,整個春天還是你的!”小劉一聽,立刻來了精神,竟然也跟著小聲讀了起來。
不久,小劉就從失戀的陰影中走了出來。后來,他告訴朋友們,正是這句詩讓他振作了起來。
同樣的一件事情,運用不同的措辭效果就會有天壤之別。愛情就是這樣奇怪,既聽不得高談闊論,更容不下低級趣味。即使我們無福享受,卻總在絞盡腦汁地去拔高、謳歌,而且不惜用盡一切溢美之辭去贊美。這是因為,愛情畢竟是我們美好生活的一部分。
掌握并善于使用交流技巧,對于我們來說具有莫大的助益。成功促使他人改變態度和行為的原則是既要解決問題,又要不傷害雙方的關系和對方的自尊。因此,措辭是否恰當是非常關鍵的。
我們要避免使用帶強迫意味的詞語和語氣。強迫性的措辭會讓人覺得喪失了主動權,產生逆反心理。例如,“您這星期哪天方便,我們見見面”比“我們在星期一上午10點見面還是在星期三下午2點見面”的效果會好得多,因為后者具有一定的強迫性。
跟別人交流時,措辭是很重要的,講話時一定要用積極的措辭。例如,某所學校只有一個山西的學生,校領導直接告訴來訪的家長說,在這所學校里只有一個山西的學生就讀。顯然,這會對家長造成消極的影響,認為學校規模可能不大。如果換個積極的措辭,說在這所學校里面已經有過一個山西某某地的學生了,給家長的感覺就是你對當地還比較了解,而且學校招生范圍很廣,就會對對方產生一定的影響。
適當的措辭使建議易被對方接受,當然拐彎抹角讓別人猜你到底在說什么除外。不過請注意,如果你還未聽完整個問題的精髓,即使用詞再得體也沒有用。一旦你全面地聽完,便可以試著使用以下句子:“關于這個,你想聽我說一點我的想法嗎?”“對于這個問題,我見過別人用這樣的方法解決。”最好避免使用“你應該這么做”或者“你有沒有試過(你的辦法)”之類的說法,因為它們聽起來好像要讓人欠下人情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