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2.2 中國電子政務的基本功能

功能是指事物有利的作用。如果需要用一句話來概括我國電子政務的功能,那就是借助現代信息技術的力量,全面提高政府管理的效能,全面提高政府公共服務的水平。中國發展電子政務的有利作用是多方面的,其中最重要的方面,就是2006年6月,溫家寶總理在對全國電子政務工作座談會的批示中明確指出的:推進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和公共服務水平,為公眾參與經濟社會活動創造條件。

當前階段,我國電子政務的功能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推動政府職能轉變

所謂政府職能轉變,就是從重塑國家和社會間的權力關系的角度,實現政府逐步放權于社會,強化社會權力和自治能力,從而實現高效管理。這一轉變是我國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重要內容。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對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作出了全面部署,對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提出了非常明確的要求,強調要建設服務型政府,強化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將政府職能定位為“經濟調節、市場監管、公共服務、社會管理”。這是黨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從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全局出發提出的一項重要任務,對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具有重大意義。電子政務正可以將這四大職能電子化、網絡化,從而提高政府部門依法行政的水平。電子政務建設如果能科學發展,一定會有力地促進政府機構改革和政府職能的轉變,使信息服務成為服務型政府的重要職能,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需要。

電子政務在政府職能轉變中將發揮“助推器”作用。政府工作千頭萬緒,但最根本的有兩項:一是推行政令;二是為社會公眾服務。這兩項職能相輔相成、缺一不可。長期以來,政府職能過多地偏重“管制主導”職能,而忽視了“服務主導”職能,使服務變成了政治口號。轉變政府職能,就是要調整政府的權力結構,以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為立足點,逐步實現由“管制主導型”政府向“服務主導型”政府的轉變。而電子政務的實施,正是以網絡平臺、業務系統和數據庫為重點,推動業務的整合和跨部門的協同,從而實現信息互通、資源共享,達到減少審批項目,簡化審批環節,打破政府機構特有的條條和塊塊,提高審批效率的目的。它可以減緩甚至杜絕傳統組織形態下經常出現的官僚主義現象,消除信息傳遞的障礙。國內外電子政務發生、發展的事實證明,利用電子信息技術手段可以創新政府管理模式,推動政府職能轉變。

2.提高政府工作的效率

隨著以互聯網技術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人類社會正步入一個嶄新的網絡時代。電子政務通過網絡辦公,可以極大地提高政府部門的工作效率。諸如提高數據收集的效率,利用互聯網的通信能力提高下情上達和上情下達的速率和效果,提高公文處理與管理的質量,提高各種現代管理所不可或缺的信息資料的管理水平,擴大信息資料共享的范圍及數量等。

政府部門作為國家經濟生活的參與者和管理者,其管理水平和服務功能的強化與發展必將對社會產生巨大的推動作用。電子政務的目的之一正是以信息技術為基本手段,優化并擴展政府機構的業務模式、管理模式和服務方式。政府管理的電子化和網絡化改變了傳統政務高成本、低效率的粗放管理方式,可以通過先進生產力來解放管理能力,在降低管理成本的同時,提高工作效率。同時,方便快捷的網上溝通可以實現無紙辦公及遠程辦公,克服“文山會海”和“公文旅行”等弊病,節約人力和經費。它還可以減小工作人員的勞動強度,豐富政府部門的工作內容,使相應的事務處理工作不再枯燥、乏味,提高公務人員工作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我們知道,這一切都無例外地意味著政府工作效率的提高。

3.使公眾充分享受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務

電子政務的核心理念就是全心全意為公眾服務。政府發展電子政務的核心價值之一就是改善政府的公共服務,提高公共服務的水平和質量。電子政務通過政府公務活動的電子化,將政府處理公共事務的流程向社會公開,公眾可以通過互聯網快捷方便、及時準確地了解到政府機構的組成、職能和辦事規程,獲取與公眾相關的政策、法規和其他一些重要的信息,享用政府為社會公眾提供的各種公共服務。

胡錦濤同志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提出“加快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建設服務型政府”,并明確指出要“健全政府職責體系,完善公共服務體系,推進電子政務,強化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實施電子政務是改革開放的需要,是建設服務型政府的基礎工作。

電子政務可以使政府部門的信息發布和大量的公務處理轉移到網上進行,改變了傳統依靠層層關卡、書面審核的作業方式,也免去了公眾在享受種種公共服務過程中可能遭遇的不便,可以使公眾獲得更好的服務感受。

2006年1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門戶網站的正式開通充分體現了中國建設服務型政府的信心和決心,標志著我國完整的政府門戶網站體系的形成。這一舉措極大地激發了各地對政府門戶網站建設的熱情,促進了電子化公共服務水平的提升。近年來,我國各級政府的服務意識明顯增強,工作作風開始轉變,各種服務措施不斷推出,“政務超市”、“行政審批大廳”、“一站式服務”,以及在作出涉及民生的一些重要決策時,由政府組織聽證會,開通“市長電話”、“市長電子信箱”等,給群眾帶來了很多便利。政務公開便利了公眾與政府部門的溝通與對話,保護了公眾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公眾可直接在網上行使對政府的民主監督權利。這些變化,其本質是公眾享受政府服務的權利的具體化、有形化和切實化。為社會公眾服務不再僅僅是政府掛在嘴上的口號,而變成了實實在在的客觀現實。

4.促進政務公開和廉政建設,使社會公眾更好地參政議政

2008年5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正式施行。國家首次從行政法規層面上對政府信息公開作了明確規定,使廣大群眾對行政機關的職責權限、辦事程序、辦事結果、監督方式等信息能夠一目了然,保障了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這是用法律打造透明政府,加快推進服務型政府建設的一個重大舉措。

政務公開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發展的客觀要求,電子政務的建設與發展可以通過現代化的電子手段使政務公開得到切實的條件保障和推進動力。它可以使政府通過靈敏有效的網絡渠道及時了解社情民意,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與群眾的聯系。同時,還有助于社會各方面對政府及其公務員行使權力的過程進行監督,杜絕滋生腐敗的暗箱操作,增強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和責任心,促進政府部門的廉政建設。

傳統政務環境下,絕大多數社會成員不可能與政府實現空間上的零距離接觸和時間上的第一時間接觸,這容易使政府疏遠人民群眾,容易在中間環節發生腐敗和“腸梗阻”。實施電子政務以后,政府可以從多種多樣的信息源中快速獲得普遍性的群眾意見和呼聲,實質上拉近了政府與百姓之間的距離,使政府通過群眾監督、群眾信訪、形勢分析等途徑,全面、準確、及時而真切地了解人民群眾的呼聲,了解到普通老百姓時下最關心的問題,從而密切了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使政府部門有的放矢地制定出真正反映人民群眾意愿、代表人民群眾利益的政策法規,使政府管理能取得更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通過公開辦事規則,規范辦事流程,將服務于政府部門和科研教育部門的各種信息資料、檔案、數據庫在網上公開,使政府受到公眾的監督,能有效地保證政務工作的公開與透明,有利于政府“公開、公平、公正”地處理公務,這將在很大程度上抑制腐敗和徇私現象,推進廉政、勤政建設,增強社會對政府的信任,有利于社會的穩定。

5.增強政府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的能力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完善,我國政府在不斷強化公共服務職能的同時,也需要進一步增強政府在經濟調節、市場監管和社會管理方面的能力,以全面提高管理效能。在這方面,電子政務的作用空間很大,它在客觀上放大或者擴展了政府在這些方面的能力。比如,比較充分的電子化、網絡化,使政府可以有切實的手段和措施為社會有關方面建立或者促進建立相應的專業交易市場,以推動經濟的發展。針對資金、技術有限的民營企業、個體經濟實體的發展需要,政府可以通過為其建立面向供需雙方的專業化網上市場來促進其發展。這對于搞活經濟、繁榮市場將發揮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電子政務對市場監管形成的實際作用更加明顯,從1993年年底開始的“金卡”、“金關”、“金稅”等“三金工程”的實施,在客觀上極大地加強了政府部門對經濟活動的監管力度,減少了偷稅、漏稅和出口套匯等現象,增加了國家的財政收入,穩定了社會、經濟、生活和生產秩序,產生了巨大的社會和經濟效益。

電子政務在強化政府社會管理能力方面作用同樣顯著。所謂社會管理,是指政府運用社會規范以及與之相應的方式和手段,對社會成員的社會行為和價值觀念進行約束和引導,對各類社會關系進行調節和制約,以保持社會內部的良性運行和社會生活有序化的過程。實踐證明,電子政務在對主要涵蓋教育、科學、文化、科技、衛生、體育、環境等領域的社會事務進行管理的過程中,在協調各種復雜社會關系、妥善處理各種社會矛盾的過程中,在處置和管理各種危機事件的過程中,在健全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增強社會綜合治理能力的過程中,都可以大有作為。特別是在強化“把握方向、制定政策、整合力量、營造環境”的能力方面,因為這四項基本能力都是以增強政府信息處理能力為基礎,而電子政務恰恰可以使政府部門在社會管理中,看得全、看得準、說得通、行得通,確保了相關政府部門在管理過程中真正實現情況明、方向準、政策正確、措施到位、力量充沛、環境優化、效果良好。

6.促進社會信息化發展

當今社會,一個國家的信息化水平已經成為綜合國力和社會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由于政府是信息資源的最大擁有者和應用者,因此,電子政務也就成為社會信息化的中心環節,發展電子政務不僅可以極大地豐富網上信息資源,而且將成為社會信息化建設水平的重要標志。

在我國,電子政務是社會信息化的一個組成部分,電子政務需要依托社會信息化事業的發展而發展,同時,電子政務對社會信息化發展的推動作用也是不可低估的。政府作為社會結構中的一個重要樞紐,如果能率先實現信息化并建立起電子政務體系,必然會對整個社會信息化形成重要的示范、引導、推動、促進和保障作用。以進行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為特點的電子政務系統,實際上與社會上的各領域,特別是各種社會服務領域的信息系統有著緊密的關聯,特別是與社會保險、醫療衛生、教育培訓、食品安全、治安管理、就業保障等關系民生的領域的關聯更是千絲萬縷、不可分割。在政府通過電子政務系統提供相應的管理和服務的情況下,便利性就會理所當然地成為促進相關領域信息化的動力,相關企業活動和公民生活也會“自然而然”地搭上電子政務的快車并隨之走向信息化。電子政務自身的公共性質,還必然會使社會公共信息基礎設施得到很大的改善,而這些設施無疑會成為社會各行各業發展信息化的基本條件。發展電子政務還會非常有效地推動中國信息技術產業、信息資源產業的發展,使政府的需求成為相關企業群由小到大、從弱變強的發展動力和源泉,靠政府為數不小的訂單以消費拉動生產,用政府的錢“砸”出一個規模越來越大、越來越興旺、越來越規范的市場。這樣的環境,當然是我國社會信息化事業所需要和要求的。

我國電子政務發展實踐已經證明了電子政務的發展在推動社會信息化建設與發展中的巨大威力。同時,這種發展本身也在驗證電子政務在政府管理職能實現方式變革中的作用。我們可以看到的事實是:電子政務的發展,使政府不單靠發文、發號召,不單靠強制命令,也能很好地實現自己的職能。政府靠“信息引導”和“利益推動”所實現的經濟調節、市場監管、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其效果是令人滿意的,甚至是令人鼓舞的。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乌鲁木齐市| 长兴县| 汝南县| 莫力| 龙里县| 呼和浩特市| 翼城县| 隆子县| 宁都县| 汾阳市| 大丰市| 新疆| 社会| 兴宁市| 莫力| 大名县| 蓬溪县| 深州市| 宜城市| 化隆| 西华县| 盈江县| 右玉县| 柳林县| 朔州市| 孟连| 长海县| 报价| 丹凤县| 乌恰县| 新宾| 九寨沟县| 平昌县| 台湾省| 裕民县| 沂南县| 平江县| 晋江市| 忻州市| 江孜县| 汝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