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2.1 中國電子政務的發展歷程

我國的電子政務基本上是與我國自己的信息化歷程同步發展的,即沿著“機關內部的辦公自動化—管理部門的電子化(如‘金關工程’、‘金稅工程’)—電子政務”這一條主線展開,目前已進入電子政務工程的全面建設階段。具體來說,我國的電子政務發展經歷了以下幾個階段:

1.初始期

20世紀80年代中期,中央和地方黨政機關開展辦公自動化工程,在國內引起辦公自動化熱,政府機構的一些部門開始使用計算機進行辦公,而且建立了一些信息中心。后來隨著PC的普及,越來越多的計算機進入了政府機關,政府機關也適應了用計算機進行文件處理和傳送等新工作方式。

2.起步期

20世紀90年代中期,啟動了一些工程,主要如1993年年底啟動的“三金工程”,即“金卡”、“金關”和“金稅”工程。它們是中央政府主導的以政府信息化為特征的系統工程,重點是建設信息化的基礎設施,為重點行業和部門傳輸數據和信息。

3.發展期

20世紀90年代以后,由于網絡技術的快速發展和信息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電子政務的發展進入快車道。1999年1月,40多個部委(局、辦)的信息主管部門共同倡議發起了“政府上網工程”,1999年被定為“政府上網年”。在2000年實現80%以上的部委和各級政府部門上網。截至2001年1月底,以gov.cn為結尾注冊的域名總數達到4722個,占國內域名總數的4%,已經建成的WWW下的政府網站達3200多個,70%以上的地市級政府在網上設立了辦事窗口。

4.整體發展期

進入21世紀以后,我國的電子政務進入了快速發展時期,電子政務建設的系統指導和科學規劃得到加強,我國的電子政務進入了整體發展期。2002年7月國家信息化領導小組會議通過了《國民經濟和社會信息化專項規劃》和《關于我國電子政務建設的指導意見》。前者作為中國第一個信息化發展規劃,標志著我國信息化建設已經進入到系統指導、科學規劃的新階段;而后者明確將電子政務作為中國信息化建設的先行重點,強調要抓好電子政務,推動其他領域的信息化,努力走出一條有中國特色的信息化道路,使得國家電子政務建設有章可循。

經過近30年的發展,我國的電子政務網絡基礎設施已經初步形成規模,電子政務網絡已經實現了省級全面覆蓋,以及90%的市和80%的縣的覆蓋率,全面開展電子政務應用的條件基本具備。

政府網站及其網上服務能力得到了比較充分的發展。以2006年中央政府門戶網站正式開通運行為標志,我國政務網站的四級體系基本形成。到2008年,部委、省級和地市級政務網站的擁有率分別為96.1%、100%和99.1%。(注:參見工業與信息化部信息化推進司編:《跨越與融合——中國信息化發展報告2009》,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09。)

目前,我國的電子政務圍繞著以電子政務促進服務型政府建設的根本任務,在提高政府透明度、促進政府與民眾互動、提升行政效能和改善公共服務等方面積極謀求進一步的發展。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化县| 商洛市| 金寨县| 镇宁| 衡水市| 康乐县| 屯昌县| 桑植县| 庄河市| 辽中县| 民乐县| 高州市| 肇东市| 兰州市| 来安县| 从江县| 海安县| 那曲县| 双城市| 遂平县| 延庆县| 云霄县| 会泽县| 宾川县| 乌苏市| 泰宁县| 台江县| 小金县| 军事| 阿尔山市| 临潭县| 阿坝| 鄂伦春自治旗| 尼木县| 西安市| 陆良县| 利辛县| 吴桥县| 克东县| 开远市| 中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