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抽丁
- 明末:中州崛起
- 大幾大
- 2870字
- 2022-01-08 07:00:00
此時布鋪內李巖和六村長老們“舌戰群儒”。
對李巖展現出來的能力,村落的長老們是非常佩服的,所以他們明著暗著都在希望李巖能夠留在當地主持局面。
經過一番爭論,李巖的態度很堅定,那就是一定要走。不僅要走,還要帶著這些人一起走。能說的道理很簡單,就是無論地主還是官府,都不會坐視自耕農這么突然崛起。而且他們摻和土匪李巖的事情不可能沒人知道,到時候官府不會放過他們的。
李巖的道理打動不了村里面的長老,官軍們哪里有那么靈的耳目,只要李巖不說,村民不說。誰知道誰摻乎過攻打李家鎮的事情。就算是官軍知道了一些事情,只要李巖等已經不在這里,官軍又能如何?
村里面的長老們自然有自己的想法,面對李巖的說法,長老們開始反駁了,“大王,你說官府要殺光我們。官府若是把我們殺光,誰給他們交稅?官府還能自己種地不成?”
這話說的言之鑿鑿,擲地有聲,李巖一時也沒有反駁的理由。的確,在豪強地主完全占據了優勢的地區,官府先就沒有足夠的力量對豪強進行剿殺。在以自身武裝力量為基礎,豪強有可能與官軍達成暫時的妥協。而且李巖已經明白了長老們背后沒有明說的話,只要李巖離開,長老們就有了與官軍周旋的基本條件。
“小富則安么?”李巖心里面想。
當這六個自耕農村落終于擺脫了一直壓在他們頭上的豪強勢力,他們自然是期待能夠立刻享受一下剛奪取的一切。有了土地,財貨,乃是李家的城堡,誰會也不會吃飽了撐選擇背井離鄉,不會選擇跟著李巖邁上看不到未來的遠征。如果下一次這些人再次與官府斗爭起來,那定然是官府施加的沉重賦稅讓他們的生活無以為繼,不過那樣的矛盾還沒有出現,他們自然不信。
當然,相信李巖的人也不是沒有,旗幟鮮明的站在李巖這邊的只有魯達他們幾個,但是他們太年輕了,在一群年長的長老中,無論是年紀還是數量,根本不算啥。
李巖也考慮過如果生這樣的事情之后怎么辦。看長老們的意見頗為一致,他說道:“既然諸位不愿意走,那我就只能要大家替你們自己做一件事,每家給我出一個人,讓我帶走。”
長老們都有些愣,李巖想拉人走,這個他們也想到了。打仗就需要人,李巖也需要部下。只是李巖的理由未免太怪異,不說這么做是為了李巖自己,而是說這么做的目的是為了村落。
“諸位,你們覺得我打仗厲害不厲害?”李巖問道。
對這個問題,長老們真心答道:
“這個……那是真厲害!”
“大王打仗有鬼神難測之能!”
見識過李巖打破了李家塢堡,那是他們打了十幾年都沒打破的地方,李巖十天內就打破了,這能耐,長老們已經徹底服氣了。
李巖態度極為認真的說道:“我要從大別山打出去,打下鳳陽府,打下天下。等我打進京城,跟著我的人每個都是開國功臣。到時候大家都是官府的人,這對大家可是大大有好處的事情!”
“打進京城?登基坐殿?”長老們可是被李巖的話給嚇住了,只是這種驚嚇還沒有知道李巖等人從打破李家塢堡來的更震撼。
既然李巖打仗這么厲害,而且他的態度又如此堅定。更重要的是,這話里面透露出一個明確的信息,只要拉到了人,他就會走,就會去“打進京城”,這符合了長老們的希望。
隨后互相只商量了片刻,長老們就都同意了李巖的要求,每家每戶都出一個人。
有長老們的支持,事情就好辦。先是長老家各給了李巖一個年輕人,在長老帶頭讓家屬從軍的局面下,村落動員的很有效。這年頭為了勞動力,家家戶戶都生的有好些孩子,讓李巖帶走一個并不是難事。
于是六個村落竟然向李巖提供了700多人。只是其中有男有女,平均年齡不到17歲。魯達幾人是鐵了心要和李巖一起走,在各家各戶為李巖挑選人的關口,魯達自己跑去附近的另外幾個村子,替李巖召來100來個愿意跟著走的年輕人。
回到自家村子上之后,魯達看到這幫平均年齡不到17歲的“戰士”,可是被氣壞了。所謂半大小子吃窮老子,這群少年們現在差不多就是村里面的累贅。更讓魯達生氣的是,這幫少年中間還給塞了不少女娃。
“博通兄,女娃就女娃吧。”李巖倒是沒有不高興。
給一群少年人,甚至比給了一群成年壯漢還讓李巖高興。年輕人遠比成年人更有學習能力,陳家岙三村加入部隊的那些少年與孩子就是明證,只是跟了李巖十幾天,他們中間的一部分就學會了不少成年人都沒能學會的東西。
魯達自然沒辦法理解李巖的想法,李巖的寬宏大量反倒讓魯達更加堅定了要多拉人的想法。六個村子中也有不少希望能出去闖蕩一下的年輕人,這幫人自然是魯達盡力正確的對象。魯達向李巖保證,他會盡力把這幫人帶走。
見魯達如此賣力,李巖也終于交給了他另外一個任務,這幫少年已經開始了軍訓。幾天軍訓下來,他們已經逐漸習慣了有組織的生活。加上李巖他們的部隊在伙食上從來不克扣,少年吃的挺飽。有些少年就希望能夠把自己的兄弟姐妹也給帶上。李巖讓魯達悄悄的幫忙聯系一下,等到李巖帶部隊離開的時候,能多帶多少人,就多帶多少人。
離開李家鎮的時候,一共帶走了1000多人,850男子,150女子。男子10--16歲300人、17--25歲350人、25-35歲200人;女子10-16歲90人、17-27歲60人。少年們乘坐的烏篷船在河中穩穩的行駛著,看著陌生的景色不斷出現,他們用一種極為憧憬的視線看著,嘰嘰喳喳的說著。
大多數孩子都是第一次到離家如此遠的地方,那種新鮮的感受自然難免。和這樣的少年們在一起,所有更年長的人心情都不錯。
即便是得到了1000名在現在看來戰斗力并不算強的部隊,李巖也很滿意了。少年人雖然戰斗力有限,卻不能稱為累贅。只要照顧好他們,他們并不比成年人在行軍方面更差。有了這批補充,李巖的部隊從剛出發的300多人,一躍成為了2100多人的大部隊。現在要考慮的就是把戰利品運回城鎮中心。
史河營地,王都等人迎接了李巖,李巖立刻召開了會議。一聽說不打縣城、州城了,兄弟們都松了口氣。這些日子里面,留在營地中的兄弟們多次偵查過縣城、州城,大家很清楚這些城池不好打。現在我方缺乏人力,硬拼肯定是不行的。
李巖提出了不打州縣,而是轉而發展城鎮中心,沿著大別山山脈發展,以步步為營、不斷蠶食的方式,建立起西靠大別山、東到灃河、北至淮河、南止長江的勢力范圍。
大別山中山面積約占全部山區15%,其余多為低山丘陵。山間谷地寬廣開闊,并有河漫灘和階地平原,是主要農耕地區。
這個決議,沒有任何人表示反對。
剩下的就是行軍安排,部隊沒有立刻出,而是先休整了兩天,整編成了2團,4營,20連。作戰主力是是1營和2營,3營、4營根本沒辦法拉上戰場的老弱婦孺。
這時偵察部隊匯報:有一支1000多人的明軍正向我部運動而來,看旗號是汝寧衛的部隊。
“我等還是先避開吧!”戴縱建議道。
“不!”李巖說道。
這個態度讓兄弟們都是一驚,根據情報,是李家有人在攻堡之前派人去了汝寧府求救。
李巖繼續說道:“我部作戰兵力比不官軍,我們知道,官軍也知道。所以他敢主動對我部發動攻擊。如果我們能夠把他們給擊潰,敵軍會怎么想?”
楊志已經晉升了營長,他率先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此部明軍雖說有2ooo人,但我們突然進攻的話,打他個措手不及倒是可以。”
副營長林沖也支持楊志的想法,“等敵軍攻打李自成結束,若是調轉過頭來,對我部實施包圍,我等兵力可是抵擋不住。所以我們要展現出自己的‘獠牙’來威懾官軍。我們若是不能把這支衛所的有生力量一擊打垮,讓其纏上,我們可就難辦了。”
“那我們就一擊打垮這支明軍。”李巖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