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治企有方
- 中共國家能源集團黨校(管理干部學院)編寫組編著
- 3766字
- 2021-09-17 18:16:49
1.2 國有企業領導干部治企的實踐路徑
1.2.1 使命驅動
使命就是“通過創造共同精神明確理念,訴諸共同愿景,并感召他人。”企業使命是企業演化的吸引子,是企業行為的邏輯起點。良好的企業使命有助于企業戰略的制定、實施與評估。我國國有企業的特殊地位,決定了其非凡的歷史使命。
建立使命就是在創造自驅動的內在力量,要將對使命的描述傳播給每一位員工,使組織充滿實現企業使命需要的信息并形成一致的行動力量。組織只有明確使命才能靈活地適應環境。國有企業領導干部肩負著實干興邦、實干興企的崇高使命和歷史重任,為了有效治企,必須以使命為己任,并具備建立使命與愿景的能力。要在企業內部建立以使命驅動的組織能量流動模式,使全體員工同頻共振于使命的驅動之下。
1.2.2 文化引領
文化是企業管理的一種基本假定是由企業在處理外部適應與內部聚合問題的過程中發明、發現或發展出來的,被全體成員認同的核心價值理念,并傳授給企業員工以作為理解、思考和感受相關問題的正確方式。健全與培育優秀的企業文化是企業基業長青與持續成長的根基。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關注文化的作用。在2016年7月1日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提出:中國共產黨人“堅持不忘初心、繼續前進”,就要堅持“四個自信”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其中,文化自信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性的自信。堅持文化自信就是要激發黨和人民對中華優秀文化傳統的歷史自豪感,堅定對黨領導人民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事業的信念,在全社會形成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普遍共識和堅定信念。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是我國國有企業的光榮傳統,是國有企業的“根”和“魂”。作為國有企業的“根”與“魂”,堅持黨的領導也是國有企業文化的核心要素。
國有企業文化是指國有企業在經營管理實踐中形成的并為全體干部、員工認同與遵守的價值觀、行為理念,并通過制度文化、行為文化以及物質文化予以呈現,由核心價值層、制度層、行為層以及物質層四個層面組成,其核心是價值理念。國有企業領導干部,要具備培育企業文化,并且通過企業文化引領組織成員行為的能力,要使企業所有員工將企業文化的核心價值理念內化于心、外顯于行,全體員工同頻共振于創新驅動的高質量發展的戰略之下,實現國有企業的價值創造。
國有企業領導干部在培育企業文化的過程中,要實現國有企業黨建與文化的融合,遵循“黨建引領文化、文化促進黨建”的企業文化建設思路。將黨建視為企業文化建設的思想保障,通過黨建工作將企業文化引入正確的方向。在企業核心價值理念中,要深深植入黨建意識,要將黨建工作嵌入企業活動的每個環節中。
1.2.3 制度保障
良好的制度是企業保持競爭優勢的來源,是提升國有企業價值創造能力的根本保障。國有企業肩負著政治、經濟與社會發展的多重使命,這決定了國有企業不能僅僅以追求利益最大化為目標,而要實現政治目標、經濟目標以及社會目標的多維融合。強化黨委參與治理是實現國有企業目標的根本保障。
為了強化國有企業的黨委參與治理,2017年中共中央組織部、國務院國資委聯合頒布的《中共中央組織部國務院國資委黨委關于扎實推動國有企業黨建工作要求寫入公司章程的通知》(〔2017〕11號)明確指出,把黨建工作寫進國有企業公司章程,是落實黨組織在公司法人治理結構中的法定地位的重要制度安排,是建設中國特色現代國有企業制度的重要舉措。2018年新修訂的《公司法》[1]以及《公司治理準則》[2]均對國有企業的黨委參與治理做出了明確規定。通過法律、制度文件以及公司治理準則等將加強黨的領導和完善公司治理相統一,把黨的領導融入公司治理各環節,把企業黨組織內嵌到公司治理結構中,明確和落實黨組織在公司治理結構中的法定地位,為確保國有企業黨委(黨組織)領導作用發揮的組織化、制度化提供了保障。
為了優化國有企業的股權結構,提升國有企業的活力,黨中央推出了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一系列文件。國辦發〔2017〕36號文規定,要將國有企業黨委參與治理寫入公司章程。2017年十九大報告再次強調要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2019年第十九屆四中全會明確指出要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完善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
目前,我國國有資產管理體系逐步完善,“政企不分,政資不分,企業類別不分”的國有資產管理難題逐漸被破解,為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奠定了基礎。國務院《關于改革和完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的若干意見》(國發〔2015〕63號)對國有資產管理機構的定位[3]及其職能轉變做出了明確指示[4],成為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綱領性文件,為提高國有企業治理的有效性提供了重要的政策性支持。2019年3月推出的一系列注冊制改革政策文件,大大激活了資本市場的活力,為國有企業發展培育了良好的市場空間。
外部環境的優化為國有企業領導干部治企提供了良好的治理基礎。為了提升治企水平,國有企業領導干部要堅持黨的領導,將黨委嵌入治理結構與治理機制中,通過科學決策與有效制衡,增強國有企業的競爭力、創新力、控制力、影響力以及抗風險能力,確保在正確的戰略方向指引下,以高效率的方式,提升國有企業的活力與價值創造能力。
1.2.4 領導賦能
在數字化、智能化的時代,組織將面臨復雜的決策環境。在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的國家戰略背景下,國有企業領導干部要通過變革思維模式使自己具有探索、合作、創新、服務精神等更高層次的內在動機,實施基于使命驅動的領導行為。
量子思維就是運用量子科學哲學觀來觀察、解釋和分析組織的思維范式。量子思維以使命感為驅動力,通過對組織存在意義的深度思考,確定企業的使命,并由此驅動組織構建愿景,使全體員工同頻共振于價值創造與高質量發展的目標。基于量子新科學視角的企業是不確定的、主體參與的、整體涌現的量子場。國有企業領導要樹立量子思維意識,將價值創造視為企業存在的目的,將能量作為企業的核心資源之一,塑造超越利潤之上的核心價值理念,并通過制度變革、組織變革、商業模式變革等管理創新實施組織重構。在領導行為中,要從以“控制”為主向以“激活”為核心的領導模式轉變,賦能員工,激發員工的創造力,增強員工的滿意度。通過領導與員工的通力合作,使國有企業具有更強的應對不確定性與共創商業生態系統價值的能力。
在思維變革的基礎上,國有企業領導干部要致力于提升黨性領導力、愿景領導力、結構領導力、路徑領導力、均衡領導力以及持續領導力等六維戰略領導力,從根本上提升領導效能,從而在實現國有企業目標的同時,讓員工具有高度的成就感與士氣感,其個人價值得以充分實現。
1.2.5 數字化使能
隨著移動互聯網、物聯網、3D打印、云計算、智能技術以及社會與經濟的發展,人類社會正在進入一個數字化的新時代。數字經濟成為全球經濟的增長引擎,數字將成為企業的關鍵資源。新技術的應用以及用戶需求產生了大量數據,以數字作為關鍵資源,加快數字化開發、網絡化協同、智能化應用,是企業未來的必然趨勢。推進數字化建設是國有企業構建創新驅動的高質量發展格局,形成產業鏈協同與集聚效應,打造產業競爭優勢的必經之路。
國有企業要將數據轉化為生產力,不僅需要先進的分析技術和可視化工具等技術創新,更需要實施文化、組織結構、戰略以及運營模式等的系統變革。領導干部要樹立數字化運營的理念,強化數字化建設的制度設計與組織結構設計,并具備以數字化手段整合公司內外部資源進行決策的能力。
數字化建設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文化、戰略、基礎設施、智能平臺、保障機制、價值鏈生態、人才培育以及數據工作框架等多方面的通力合作。為此,國有企業領導干部要具備培育數字化文化的能力、制定數字化戰略的能力、開發利用數據的能力、基于數據決策的能力、運用云平臺進行管理的能力以及指導員工數字化運營的能力等多維能力。
[1] 《公司法》第十九條明確規定:“在公司中,根據中國共產黨章程的規定,設立中國共產黨的組織,開展黨的活動。公司應當為黨組織的活動提供必要條件。”
[2] 《公司治理準則》第五條規定:“在上市公司中,根據《公司法》的規定,設立中國共產黨的組織,開展黨的活動。上市公司應當為黨組織的活動提供必要條件。國有控股上市公司根據《公司法》和有關規定,結合企業股權結構、經營管理等實際,把黨建工作有關要求寫入公司章程。”
[3] 文件明確:“國有資產監管機構作為政府直屬特設機構,根據授權代表本級人民政府對監管企業依法履行出資人職責,科學界定國有資產出資人監管的邊界,專司國有資產監管,不行使政府公共管理職能,不干預企業自主經營權。以管資本為主,重點管好國有資本布局、規范資本運作、提高資本回報、維護資本安全,更好地服務于國家戰略目標,實現保值增值。發揮國有資產監管機構專業化監管優勢,逐步推進國有資產出資人監管全覆蓋。”
[4] 國有資產監管機構職能轉變。圍繞增強監管企業活力和提高效率,聚焦監管內容,該管的要科學管理、決不缺位,不該管的要依法放權、決不越位。將國有資產監管機構行使的投資計劃、部分產權管理和重大事項決策等出資人權利,授權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和其他直接監管的企業行使;將依法應由企業自主經營決策的事項歸位于企業;加強對企業集團的整體監管,將延伸到子企業的管理事項原則上歸位于一級企業,由一級企業依法依規決策;將國有資產監管機構配合承擔的公共管理職能,歸位于相關政府部門和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