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三節 研究價值與意義

應該看到,經歷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后建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也逐步完成了對基層社會結構和生態的革命改造,這可以說基本屬于“社會革命”過程。鑒于當時國際形勢和工業化發展的需要,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國家權力對社會和個體進行了全面的控制,三大改造的完成標志著經濟生產資料的全民和集體所有制的建立。農村在土地改革的基礎上,進一步實施了人民公社制度,在嚴格的戶籍管理制度之下推行的城鄉二元社會結構,加之工農業產品價格“剪刀差”使得農民生活依然處于低水平狀態,農業生產效率低下。就鄉村而言“在總體性社會下,村落自主性被壓制到歷史最低點”[89]??梢哉f,社會革命之后,國家并沒有立即推動和促進我國社會朝著個性自由、個體獨立的方向發展,而是通過各種制度措施建立起國家權力對社會和個體的全方位的控制[90]。

這種國家權力對社會和個人進行全方位高度控制為特征的制度運行了二十多年后,在改革開放中迎來了我國社會的又一次轉折。隨著農村人民公社制的解體和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實施,鄉村社會經濟進入快速發展時期。但是,20世紀80年代以來,已逐步成為世界工廠的中國在鄉村社會發展上面臨諸多問題,雖然鄉村經濟收入大幅度提高,然而城鄉差距越來越大,“三農問題”或“三農危機”日趨嚴重。溫鐵軍認為“‘三農問題’,從來就是與整個國家工業化進程相伴生的基本問題”[91],即作為后發展中國家的中國能夠完成工業化的關鍵,在于廣大農村地區為國家工業化提供了原始積累并且承載了城市資本危機的代價??梢哉f“城鄉二元結構既是中國能夠完成工業化原始資本積累的因,也是世紀之交中國社會日趨嚴重的‘三農’問題之果”[92]。進入21世紀以來,由于長期以來實行的城鄉二元結構體制對鄉村發展的制約和農民利益的侵占,2003年國家提出“三農問題”是重中之重,2005年,黨中央進一步提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戰略。從2004年到2019年連續出臺的16個中央一號文件都聚焦三農,黨的十九大報告更是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體現了國家對三農問題的高度關注,力圖改善農業生產、完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增加農民收入,從而實現城鄉融合發展。三農問題作為中國現代化的根本性問題,鄉村的振興乃至現代化,自然也是國家與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問題。因為“60多萬個行政村及其涉及的村落共同體向何處去,顯然是牽扯全局的問題,不僅關乎農民,也關乎整個中國市場經濟、整個中國社會的將來”[93]。

任何歷史的研究往往都應該有現實的關注作為基本立足點,正是對上述問題的關注,本書選擇梁漱溟與晏陽初的鄉村建設理論與實踐進行比較研究。盡管學界已有大量關于梁漱溟和晏陽初鄉村建設的研究成果,但是在本人看來,在一種新的、更為宏觀的視角下進一步深入比較二人鄉村建設理論與實踐,依然具有積極的學術價值和現實意義。

一 學術價值

對中國社會現代化而言,不僅需要我們把目光投向遠處,尋求西方國家的經驗借鑒,更需要我們回顧和重新審視諸多的本土歷史資源,讓歷史為現實發展提供借鑒。民國鄉村建設運動是先賢者對鄉土中國的前途與出路問題的理論思考和實踐探索,不同鄉村建設派領袖人物基于對鄉村社會的觀察和體驗而形成不同的理論模式,“歷史上關于鄉村建設思想、實踐及其所凝結成的理論成果,是今天的新農村建設中必要的歷史資源,起著重要的歷史資鑒作用”[94]。當前研究“多限于個案分析,不同鄉村建設思想的比較研究,作為歷史借鑒的理性分析方面,也還缺乏深入探討”[95]。因此,對梁漱溟和晏陽初鄉村建設理論與實踐進行系統的比對分析,考察他們如何將理論聯系實際進行鄉村試驗,有助于全面了解梁漱溟和晏陽初的鄉村建設思想,認識不同區域鄉村建設實踐的差異、特色以及二人鄉村建設理論的共通性。也就是既要看到兩位鄉建派領導者的立場和探索路徑的不同在理論和實踐上呈現出的差異性,又要看到由于基于共同問題而呈現的鄉建理論的統一性,這種比較研究有助于推動鄉村建設理論與實踐研究的縱深。

本研究聯系中國近代以來不完全自主的社會轉型(包括其中發生的革命和建設運動),來考察分析梁漱溟和晏陽初二人鄉村建設的理論、實踐及其異同,闡述其在當時社會歷史條件下不可避免的失敗結局,以及在社會現代化的一般進程下其問題的不可回避性。如前所述,按照馬克思所描繪的基本趨勢,社會發展總體上表現一個從個體只是“一定的狹隘人群的附屬物”,只是“共同體的財產”的社會狀況,逐步邁向“各個個人在自己的聯合中并通過這種聯合獲得自由”的狀態的進程。社會現代化的一般進程——從人身依附的傳統共同體社會邁向個體獨立自由的現代社會,中國作為一個農業人口占絕對比重的國家,如何向個體獨立自由的現代社會轉型是必須關注的問題。在這種問題意識下重新審視和解釋梁漱溟、晏陽初的思想與實踐的意義,是本研究的學術價值所在。

二 實踐意義

在現代化發展的道路過程中,我們必須承認方向目標上的普世共通性——現代社會的趨同性,但是通向這個目標的路徑上的“中國特色”——“中國道路”,還需要我們從歷史的經驗中逐步總結和探索。從中國社會轉型和發展角度來看,“中國鄉村社會經歷了革命、改造、改革和市場轉型四次重大歷史變遷,中國鄉村社會已經具有后鄉土性”[96]。在社會轉型和現代化加速推進的背景下,縱使中國鄉村社會的發展已具有“后鄉土”特征,面臨現代轉型的鄉村社會也依然需要改造和建設,“如何改造廣大的中國農村社會,農村底層的重整,就成了決定中國變革最為艱巨而又重要的關鍵”[97]。梁漱溟與晏陽初的鄉村建設思想與實踐是對鄉土中國現代化的理論回應和實踐探索,這就需要我們對梁、晏鄉村建設理論和實踐兩方面進行系統、歷史的比較分析與探索。從社會的現代轉型歷程來看,在當時的社會歷史條件下,梁、晏二人的鄉建實驗是不可避免的失敗結局,但放置于社會現代化的一般進程下其問題依舊具有不可回避性。

盡管經歷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建設等,但從社會現代化所要走向的目標、鄉村的振興而言,今天我們依舊面對如何通過重建鄉土社會或鄉村現代化而帶動中國的現代化問題,顯然梁漱溟、晏陽初問題依舊存在,他們的理論和實踐依然具有參考意義。不論是鄉村社會共同體建設的理想目標,還是鄉村建設實驗中各種主張和方案以及個案實踐內容,都可為當下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提供理論參考和歷史實踐樣本,依然可以為中國社會的現代化轉型,尤其是為鄉村政治社會的治理,提供諸多理論養分和經驗借鑒。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木林县| 克山县| 镇宁| 克山县| 大荔县| 靖远县| 师宗县| 嫩江县| 务川| 石门县| 普兰店市| 镇原县| 巩义市| 库车县| 蓬莱市| 邢台市| 万年县| 土默特左旗| 石泉县| 赣州市| 蕲春县| 祁连县| 屏南县| 宣武区| 苏尼特右旗| 安岳县| 城市| 盈江县| 潜江市| 丹寨县| 勐海县| 曲靖市| 大埔县| 咸宁市| 昌黎县| 灵寿县| 大厂| 环江| 金沙县| 石门县| 吴桥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