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四節 多訊道節目制作設備講解

多訊道節目制作的工種較為復雜,且每一個工種都有對應的設備,而這些設備,無論是在節目制作中的使用,還是常規的保養與維護,都有較為嚴格的要求。設備是保證多訊道節目制作的關鍵,各類設備有其各自的組成部分和使用規范,只有認識清楚各類設備,準確掌握各自的使用方法,才可能使其更好的為電視節目制作服務。在高校實驗教學的過程中,由于很多同學對于設備并不熟悉,對設備的使用缺乏規范有序的講解與指導,很多同學的練習操作都是在不熟悉設備操作注意事項的情形下進行的,這就導致原本可以使用更久的設備,常常會因為使用不當而縮短使用壽命。因此,對于高校實驗室設備操作來講,熟悉設備、掌握操作細則顯得尤為重要。

隨著電視制作技術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更為先進的設備被逐漸補充到多訊道節目制作的設備系統中,本節內容將對其中較為核心的設備及其主要功能進行講解,并對每一類基礎設備操作的注意事項進行詳細說明。

一 切換系統

切換系統是多訊道制作結果得以呈現的核心,其構成主體為視頻切換臺和各種相關線路。切換系統的主要功能為接收視頻輸入信號,通過調整視頻畫面的亮度、色度,以及在必要時利用特技將任意的二路視頻輸入信號銜接起來,完成節目的效果制作后再將信號切出。

1.切換臺的基本功能

視訊切換臺可以是單獨的矩陣切換臺,也可以是特技切換臺;可以是模擬信號切換臺,也可以是數字信號切換臺。無論是簡單還是復雜的切換臺,均可發揮以下三項基本功能:

(1)從多路輸入的信號中選擇合適的視頻素材;

(2)在兩路視頻素材之間進行基礎切換;

(3)生成某些特技,比如兩組畫面之間的淡入淡出、從任意區域切分畫面等,有些切換臺還可同時具備錄像帶播放與停止的功能。

2.切換臺的配置

切換臺的配置主要由四部分組成,分別為節目總線(PGM)、預覽總線(PVW)、混合總線,以及切換臺上的特技控制裝置。

(1)節目總線(PGM,Program)

節目總線又稱直接總線,指從一個視頻素材直接切到另一個視頻素材,此排鍵鈕會將導播選中的畫面直接送到線路輸出,故稱為節目總線。導播無須提前預覽該總線控制的所有視頻畫面,只需一排鍵鈕即可,每個鍵鈕代表一個不同的視頻輸入,在進行PGM按鍵操作的過程中,導播一定要養成謹慎仔細的操作習慣,尤其是在直播的過程中,因為一旦確定按下PGM按鍵,畫面就會被及時輸出。

注意事項:節目總線的起始位置有一個標示為BLK或者BLACK的附加鍵鈕,其功能不是調整某個具體畫面,而是讓PGM控制界面及其對應的屏幕變黑。

(2)預覽總線(PVW,Preview)

預覽總線與節目總線在鍵鈕的數量、類型和排列上完全一樣,功能也很相似,只是預覽總線的“線路輸出”不會被播出,也無法到達錄制裝置,而只能輸送到預覽監視器(PVW)上。

當節目總線輸出畫面時,導播可同時選擇其他機位攝像拍攝的畫面在預覽窗口進行預演,一方面可為下一步畫面的選擇提供較為直觀的鏡頭選擇,另一方面還可以為當下PGM畫面選擇組合性較強的畫面做各類特技效果。很多導播在切換臺上實現的特技效果,也大都是通過對PGM和PVW的組合設計來實現的。例如,在轉播晚會時,就可在PGM畫面為人物大全景時,在PVW選擇人物小景別,這時導播就可在兩路總線上自由切換,并可使用淡入淡出的效果。

(3)混合總線

混合總線是由節目總線和預覽總線構成的,其主要功能有實現畫面切換、疊化等。疊化效果是通過節目總線、預覽總線和疊化桿來實現的,如果推動疊化桿,那么節目總線的畫面就進入,而預覽總線的畫面就劃出,如果將推桿停在中間,就形成兩個素材的疊加,即疊化。

(4)特技控制裝置

特技控制裝置是切換臺既特殊又重要的一部分區域,其功能主要包括:

①劃像控制鍵和劃像模式:如果按下指派控制區的背景鍵和劃像鍵,所有的轉換都將變成劃像。常見的劃像模式為大菱形或大圓圈。

②嵌入和剪切控制:嵌入可實現在畫面或者背景中插入字幕或另一個畫面,嵌入最常見的用途是在新聞播報員肩膀上方的方框內打字幕。剪切則可實現對畫面的區域剪切。

③順向位移控制鍵:順向位移控制鍵(DSK)中“順向”指對線路輸出(順向)的信號操作而非M/E(上游)的信號操作。有了順向位移控制鍵,便可以在信號離開切換臺時在它上面插入標題或者其他圖形。大多數帶DSK的切換臺具有主疊化桿,可以利用它把基本畫面和順向嵌入效果一起化黑。

④色彩背景控制鍵:切換臺的內置色彩發生器由一些刻度盤組成,可以利用它調整色調、飽和度及亮度,在大型的制作切換臺上,每個M/E總線上都有此類色彩控制鍵。

3.切換方式的分類

導播臺的切換方式可分為快切和特技切換:從多路輸入信號中交替選擇一路輸出,在電視屏幕上表現為一個畫面迅速變換成另一個畫面,這種切換方式通常稱為快切,又稱為硬切換,這是使用較多的一種方式;而特技切換是從多路輸入視頻信號中輸出以某種特定方式混合或互相取代的組合信號,這種方式在后期制作中經常運用。

4.對輸入切換臺的信號要求

對輸入切換臺的信號要求 “三統一”,即時間統一、相位統一和幅度統一。

(1)時間統一就是要求參加節目制作的各圖像信號源及加工過程中各圖像之間是完全“同步”的,具體來說是指現場信號的頻率和相位一致。

(2)對于兩個彩色信號的切換還應保證它們的顏色同步,也就是相位統一。

(3)幅度統一指信號源的信號幅度應該一致。

【溫馨小貼士】 切換臺使用注意事項

切換臺屬精細儀器,包括各類功能的鍵鈕組和操縱桿,如果操作不當,不注意日常保養,極易影響正常的節目錄制。因此,如何正確使用切換臺就顯得尤為重要,下面是使用切換臺的注意事項:

1.及時擦拭。由于控制面板表面的材質多為塑料制品,而且切換臺長時間開機工作,在帶電狀態下設備吸附粉塵的能力會增強,長此以往,儀器表面積攢的粉塵會覆蓋顯示屏和操作面板,影響工作人員的操作,因此,要及時擦拭操作面板及顯示屏。

2.工作人員在操作切換臺之前務必要保持手部清潔。由于切換臺是由各種顏色鍵鈕組成的,一旦工作人員手上帶有污漬和灰塵等,就極易導致操作面板表面和按鍵縫隙之間形成污垢,影響切換臺的正常使用。

3.不隨便拆卸按鍵。切換臺上裝有各種不同顏色的按鍵組,且每一個按鍵都有其作用,一旦缺失將可能嚴重影響工作人員的正常工作,因此,不得無故隨意拆卸各種按鍵。

4.嚴禁進食。工作人員由于長時間的在切換臺前工作,喝水、吃飯便成為常見現象,但這種行為應予以制止。由于切換臺上鍵鈕眾多,線路復雜,一旦被水或食物噴灑,將會影響甚至損壞機器的正常運行。這一點幾乎成為業界約定俗成的規矩,但在筆者多年負責的高校教學實踐中,同學們在導播間隨意吃喝的現象仍屢禁不止。

5.及時關閉電源。切換臺長時間的運作將會導致機器發熱等現象,因此,當使用完切換臺之后,要及時關閉電源并進行檢查。在關閉切換臺電源時,切忌隨意關閉總電源,應按照規范的關閉流程按順序關閉,否則同樣會影響設備壽命,嚴重的甚至會造成設備被燒壞。

二 攝錄系統

在多訊道節目制作中,攝錄系統同樣承擔著十分重要的作用與功能,攝錄人員除要具備扎實的攝錄技能外,還要重視對設備的使用與維護。攝錄系統主要是由攝像機、控制器以及錄像機構成。

(一)攝像機

攝像機作為最主要的視頻信號來源,在攝錄系統中占有重要地位,其視頻信號質量對整個節目的畫面呈現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多訊道拍攝中一般會設有兩臺及以上的攝像機,攝像機所拍畫面將實時傳送到切換臺,導播通過監看多路信號畫面并按照其對畫面的呈現思路及時切換組合畫面,最終各路攝像師所拍攝的畫面則以組合的方式被記錄下來用以播出或后期剪輯。

【溫馨小貼士】攝像機使用注意事項

(一)攝像機通用操作注意事項

1.防止攝像機受潮。不要讓攝像機在不加遮蓋的情況下放置雨中、烈日下或酷寒的野外。因為有些變焦透鏡在極潮濕的天氣下會發黏。另外,不要使用受潮的錄像帶,受潮的磁帶會粘連并損壞攝像機的驅動馬達。如果必須在下雨時使用攝像機,一定要用“雨衣”——預制塑料袋將其蓋嚴。

2.不要將鏡頭長時間地瞄準正午的太陽。雖然攝像控制裝置不會受到陽光強度的損壞,但卻有可能會被聚焦后的光線所產生的熱量損害。

3.不要將攝錄一體機的電池暴露在陽光下,更不能任其隨意碰撞,雖然電池外表上看起來很結實,但實際上它對于熱和震動都十分敏感。

4.不要將攝錄一體機的一側放在地上,這樣容易損壞尋像器或裝在另一側的話筒。拍攝完畢后,應用鏡頭蓋將攝像機鏡頭蓋上,并且仔細檢查各個裝置是否關閉,最后還要保證一定要將光圈關至C的位置上。

(二)演播室攝像機操作注意事項

1.攝像電纜。攝像電纜之間存在極大的差異,主要體現在傳輸各種電子信號出入攝像機的方法上,一旦需要電纜工作,必須知道哪一種電纜適合何種攝像機,并且要視拍攝場地確定需要多長的電纜。

2.連接器。在演播室內,攝像機電纜通常都插在攝像機插座上或墻壁插座上,但在外景地使用攝像機時,一定要仔細檢查電纜連接器是否與轉播車上的插座匹配。這里需要強調的是,多訊道工作所需的插座切勿與其他工種的設備連接在一起,因為一旦其他設備出現線路上的問題,多訊道也很容易受影響。因此,在走線路時,導播就應該要求單獨為導播團隊建立線路,從而保證錄制的順利進行。

3.指示燈(TALLY)。指示燈是安裝在攝像機頂上,指示哪一臺攝像機正在“工作”的紅色信號燈,它有助于演出人員對著正確的攝像機講話、微笑,也可以提示攝像師明確導播是否在使用本臺機器。因此,在操作演播室攝像機時,必須等機器上的指示燈熄滅之后,才能重新調整攝像機的位置,除非是有特殊情況的發生,攝像可不按照指示燈的提示進行操作,否則一定要嚴格按照指示燈的提示操作設備。

4.內部通話系統。在采用多訊道拍攝時,由于需要同時調度多臺攝像機工作,因此內部通話信道尤其重要。導播在開始前一定要調整好通話系統聲音的大小,同時也為了防止通話信道的混亂,攝像師在開始攝像的那一刻就必須把耳機話筒推移離開口部,避免交談干擾導播思路。

(二)控制器

在多訊道節目制作現場的攝像機,一般會備有控制器,各臺攝像機的控制器終端會集中在導播間內。在攝像機與控制器連接使用時,攝像機上的多數控制按鍵功能會轉嫁到控制器上,以便導播間工作人員在發現畫面問題后,在不影響攝像人員拍攝的情況下,及時控制、調整攝像機的拍攝狀態。

在常規的拍攝中,攝像機的很多參數設置是由攝像師獨立完成的,但在多訊道節目制作過程中,這一點則有新的要求。由于多訊道是將多路信號的畫面組合在一起后輸出,也就是說它會將多臺攝像機的畫面組合呈現,但如果每臺攝像機參數的設置是由攝像師在現場依據各自實際效果判斷完成的,就極有可能會因為每臺攝像機在光線、位置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形成不同的畫面效果。因此,為了保證同一節目中畫面效果的穩定性和統一性,在多訊道節目制作過程中,攝像機參數的設定應由導播團隊在控制器上完成。

【知識拓展】——攝像機控制器(CCU)

攝像機控制器簡稱CCU(Camera Control Unit),是用來控制攝像機工作的設備。除了攝錄不可分的一體化攝像機之外,一般高檔業務攝像機和廣播專用攝像機均配有專門的攝像機控制器。

攝像機控制器通過專用的多芯電視電纜與攝像機機頭相連,它輸送多種信號,如同步信號、遙控操作信號、監測信號、通話聯絡信號以及電源至攝像機機頭。同時,將攝像機機頭預放器輸出的紅、綠、藍三基色信號進行視頻處理放大,根據電視系統的彩色電視制式編碼,形成彩色電視信號輸出。因此,當使用攝像機控制器遙控攝像機工作時,攝像機本身視頻信號通路自預放器之后的部分,將完全由攝像機控制器內的電路取代,攝像機本身的控制也多由攝像機控制器完成。

(三)錄像機

不論是在直播還是在錄播中,錄像機都承載了錄制畫面內容的重要作用。電視節目在播出前都需要預先錄制在磁帶或電腦硬盤中,甚至現場直播中也會涉及很多預錄的素材,“即時重放”其實就是錄像帶或數字視頻盤在事后對事件關鍵時刻情形的重現。另外,錄像帶也可用來播放廣告片。

在之前的內容中我們講到過切換臺PGM,通常切換臺PGM端口輸出的視頻信號一般分為兩路,一路信號會用于現場直播,另一路則會輸入錄像機的數字輸入端口,保存到存儲設備中。

三 音頻系統

音頻系統包括聲源、調音臺、音頻信號處理設備和擴音設備四大部分,其核心部分是調音臺。

(一)聲源

聲源分為音源和傳聲器,現場聲音的拾取都是通過各種設備完成的。根據不同場合的音源需求與實際的操作需要,可分為移動話筒與固定話筒兩類。移動話筒分為頸掛式、手持式、吊桿式和無線話筒等。如果制作情景需要,任何移動話筒都可以用于固定位置,而固定話筒也能變成移動式。

(1)頸掛式話筒:一般稱為Lav,是電視鏡頭中使用頻率最高的話筒,由于它規格小、質量高,與吊桿和手持話筒相比,拾音效果最好,因此,通常會被用于新聞、訪談、電視劇等節目中。

(2)手持話筒:由表演者自己拿著,它應用于所有為便于表演者對拾音進行某種控制的制作情形中,手持話筒可以由表演者自行控制聲音,因此在大型演出、綜藝節目中會較為頻繁地使用手持話筒。

(3)吊桿式:是一根可以延長的金屬桿,在上面裝一支槍式話筒,主要用于室外EFP和ENG制作。

(4)無線話筒:它不受制作場合的限制,聲源活動完整,無線話筒廣泛應用于新聞播報和EFP中,偶爾也會用于電視劇的多機演播室制作中。

(二)調音臺

調音臺是音頻系統的主要控制設備,無論各式調音臺(模擬的或數字的)的設計如何,所有調音臺或聲音控制臺都具備五大功能:

(1)輸入:預先放大及控制各種輸入信號的音量;

(2)混音:合成和平衡兩個或更多的輸入信號;

(3)質量控制:控制聲音特性;

(4)輸出:將合成后的信號傳輸到某個特定輸出端;

(5)監聽:在聲音信號被記錄或播出之前監聽聲音。

(三)音頻信號處理設備

音頻信號處理設備分為壓縮/限幅器、均衡器、延時器和混響器等。主要功能是對音頻進行效果處理,使之符合應用要求。

(四)擴音設備

擴音設備質量的好壞會影響整個節目的音響效果,這部分包括音頻信號處理器、電子分頻器和音箱等設備。

【溫馨小貼士】音頻系統使用注意事項

1.在錄像或開播前,必須設定一個強度——調整音量控制裝置,使輸入的聲音(畫內人聲、樂器聲)落在音量表所顯示的可接受范圍內。

2.在常規的電視制作中,需要用一個單獨的錄音設備來為所記錄的聲音做備份,或為了符合復雜的后期制作,需要把聲音記錄在另一個系統上。

3.在室外錄制時,由于存在現場風聲、交通噪聲和旁觀者人聲等各類同期聲,一定要借助混音器來保證現場的音響效果,將主要的聲音與環境音分開。

4.如果音頻輸入比較多,務必要為每個輸入標上記號,以便能在必要時很快地啟動和控制音頻的輸入。

四 通話系統

通話系統在多訊道制作系統中承載著溝通協調的功能,工種之間的溝通則依賴于通話系統的有效運作,隨著電視節目制作規模的大型化、分工的精細化,通話系統可在節目制作中將各類工作人員有機地聯系在一起,能對各工種的工作進行有效調度,該系統具體包括:

(一)PAYRE-lines(PL)系統

該系統是由多個人員組成一個通話組,他們可以聽到組中的每一個人說話,也可以跟每一個人進行對話。總之,在該系統中的通話是公開的而不是私密的。

為了避免各個工種因使用各自的通道和組內人員協調,而與導演發生沖突,目前很多小型電視制作系統的通話直接由Party-Line系統組成。

(二)通話矩陣(Matrix)系統

目前大多數電視制作系統使用以通話矩陣為核心的通話系統,通話矩陣的各個通話端口可以形成通話組,矩陣的通話組或通話端口之間可以是點對點通話、虛擬形成的Ty-line通話方式等多種方式。

(三)無線(Wireless)系統

無線通話系統包括無線對講機、移動電話等設備。無線通話系統最大的優點便是工作范圍不受限制,但同時它也容易受到頻率規劃、保真度以及電池的影響,無線通話系統包含幾十個單元的通話設備,并可以在通話時動態切換。如右圖所示的無線對講設備,便是各大節目制作中常用的無線設備。

五 后期編輯系統

后期編輯(后期制作或后期剪輯)是電視節目生產過程中的一道工作程序,各類電視節目除了現場采訪、現場直播外,大都需經過前期拍攝和后期剪輯這兩個基本生產環節才能完成。它的過程和原理與拍攝過程中進行的多訊道(即時編輯)迥然不同,后期編輯系統彌補了多訊道即時編輯中存在的畫面出錯、不精確等問題。后期編輯系統主要有兩種形式,一種是線性編輯系統,另一種是非線性編輯系統。

(一)線性編輯

線性編輯就是從一盒磁帶上摘選某些鏡頭,然后再以特定的順序復制到另一盒磁帶上。線性編輯的操作原則就是復制,這中間完成的諸如出入點設置、轉場等都是模擬信號轉模擬信號。由于轉換完成就記錄成為了磁跡,所以無法隨意修改,一旦需要中間插入新的素材或改變某個鏡頭的長度,整個后面的內容就需要重新制作。

如今線性編輯早已不再是主流的電視后期制作方式,在高校中也很少有學校涉及線性編輯的課程,隨著電子技術的發展,取而代之的是利用電腦軟件進行后期編輯即非線性編輯。

(二)非線性編輯

非線性編輯不是單純的復制某些影像,而是在影像文件中進行搜索,然后再以特定的順序對所有素材進行排列組合。非線性編輯是借助計算機來進行數字化制作,幾乎所有的工作都在計算機里完成,不再需要繁雜的外部設備,對素材的調用也是瞬間實現,不用反復在磁帶上尋找,原本單一的時間順序編輯限制被打破,負責剪輯的工作人員可以按各種順序排列。因此,非線性編輯具有快捷、簡便、隨機的特性,而且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一方面越來越多新型的剪輯軟件被開發出來,另一方面,原本聚集于同一軟件完成的后期工作,也開始被細分,如剪輯中的調色、字幕等制作環節,也有了越來越多專門的軟件,來使其最終達成的效果更加精確。

【復習思考題】

1.對多訊道模式各個工種的基本認識;

2.對切換臺基本構成的了解與掌握;

3.對系統中所需設備的正確操作使用;

4.了解多訊道節目制作近年來的最新發展技術。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洼县| 吉林市| 江口县| 山阳县| 广宁县| 高青县| 龙南县| 楚雄市| 登封市| 沧源| 化州市| 新巴尔虎左旗| 商都县| 扶风县| 南岸区| 鹿泉市| 嘉峪关市| 晋江市| 万州区| 屏山县| 阜平县| 沭阳县| 团风县| 岚皋县| 太原市| 信丰县| 沈丘县| 阳山县| 北川| 海盐县| 济宁市| 故城县| 苏尼特右旗| 宜阳县| 凤冈县| 清流县| 长治市| 古浪县| 加查县| 峨眉山市| 修文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