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農戶生計能力測度及扶貧政策研究
- 薛曜祖
- 2191字
- 2021-09-29 13:31:36
第三節 農戶可持續生計的研究方法
農戶可持續生計分析方法主要是從農戶視角來定量研究和測度其生計可持續性的集成分析方法和建設性工具。農戶可持續生計分析方法的理論基礎,主要源于20世紀80年代阿馬蒂亞·森(Amartya Sen,1981)對農村貧困的測度和研究,IDS在其提出的理論基礎上,著重強調獲取生計可持續的“資產權限”,而不是簡單地只關注農戶生產和富裕情況(Leach et al.,1997)。IDS最早關于農戶可持續生計的研究工作,吸引了許多學者對農戶獲取生計類資產權限、農戶生計可持續性問題和農村發展與環境變化問題進行理論和實踐研究。此后,DFID、ESRC等所資助的關鍵機構率先開展實證研究,一些非政府組織如Oxfam、Actionaid和CARE也開始對農戶可持續生計問題進行實證研究,研究對象為發展中國家和生態脆弱性地區,分析和評估內部和外部因素對農戶生計的影響,在此基礎上根據農戶響應的生計策略和最終生計效果來判定現有生計方式下農戶生計的可持續性。
從指標設計層面,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在《1990年人文發展報告》中首次提出了人類發展指數(HDI),用以衡量各成員國經濟社會發展水平。人類發展指數的指標值由“預期壽命”“教育年限”和“生活水平”三個分指標復合決定。修改的人類發展指數(1992),把人類活動自由度也引入人類發展指標體系當中,用以彌補PQLI和HDI對于可持續發展能力評估不足的缺點。能較為全面地衡量人的可持續發展能力的指標是可持續經濟福利指數(ISEW)(Daly and Cobb,1989),不僅考慮平均消費,也考慮了社會群體的分配狀況,更重要的是將土壤、水、空氣、臭氧等各項環境的長期惡化也考慮在內。雖然ISEW內容已經較為全面和客觀,但它對于信息獲取的要求非常高,不僅要涵蓋社會、經濟、環境等諸多方面,還要求數據必須是完整的時間序列。因此,對于數據信息不完整的大多數發展中國家來說,這項指標很難廣泛應用。
在此基礎上,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WCED)首次系統地提出并闡述了“可持續”的概念,雖然在量化上遇到很大困難,尤其是量化的必要條件,但仍有很多學者進行了積極的探索研究。如 Swaminathan(1991b)認為,生態、經濟、倫理道德是可持續的三個基本條件,這與Sadler(1988)提出的可持續的三個交互維度(社會目標、經濟目標和環境目標)不謀而合。世界資源研究所、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和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發布的聯合報告中,將可持續定義為環境、經濟、人類和技術四個交互作用的維度,這與 Swaminathan(1991a)的理論極為相近。如果從生態學、經濟學和倫理學的三個相互關聯的維度對可持續性進行界定和評價,那么這三個基本條件也就是生計可持續的生態安全、經濟效率和社會公平。生態安全對于維持和改善經濟資源基礎提供了非常重要的載體;經濟效率主要是側重對社會資源的最優配置、產業發展和經濟潛力挖掘;社會公平則可以保證經濟利益分配,包括目前和將來獲得和維持生計狀態的權利。尤其是對于處于經濟弱勢的農戶,社會公平是非常重要的。環境安全與經濟發展并不一定只有沖突,當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發展是面向促進公平等方面的減貧、健康、衛生等領域時,環境和經濟發展也存在“雙贏”的可能性(World Bank,1992)。
在以上分析的基礎上,根據農戶可持續生計的概念、分析框架和農村社會經濟發展實際情況,總結出農戶可持續生計測度應有三個重要的組成部分:能力、公平性和可持續性。其中公平性和可持續性與生計可持續的維度相符合,而能力是指農戶感知和應對來自生計活動的外部沖擊和內部壓力的能力(Murray,1991)。如果將能力抽象出來,定量分析能力對生計的影響而不是能力本身的時候,能力的意義就在于它可以表示為一種經濟效率的概念。本書據此而使用的可持續生計安全指數(SLSI)作為給定地區或生態系統內農戶生計可持續評價的工具,是一種廣義上的人類發展指數。SLSI是一種利用截面數據,測量給定地區或生態系統農戶生計可持續狀態的指標(Rai,S.D.et al.,2008),是一種在生態安全、經濟效率和社會公平之間的生計可持續性選擇,它的基本條件與可持續發展的三維概念一致,由生態安全、經濟效率和社會公平三個部分組成(Saleth and Swaminathan,2003)。同時,SLSI可作為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基礎。選取這三項指標的原因是:①指數應該是綜合的,選取的指標之間不僅應具有相互沖突的部分,還應具有內在相互協同的作用;②指標應該簡單、靈活,并能反映出有效的信息;③對于決策者和基層管理者而言,它應該易于構建和理解。具體而言,可持續生計安全指數(SLSI)是具有三個組成指標的綜合指數,即生態安全指數(ESI)、經濟效率指數(EEI)和社會公平指數(SEI);生計狀態指數(LSI)則具有生態狀態、經濟狀態和社會狀態三個維度,包括生態狀態指數、經濟狀態指數與社會狀態指數,用于分析不同區域主體在深度貧困地區的農業狀態指數、基礎設施狀態指數、醫療衛生狀態指數、經濟狀態指數、可利用食物狀態指數以及綜合指標生計狀態水平。在兩個指數分別所包含的三部分內容中,每個指數均表示為給定區域農戶的生計可持續性特征,最終的復合指數可以是三個組件指標的加權平均或一個簡單平均,且每個基本組件均是由多個變量構成的。
通過上述方法測度農戶生計的可持續性,不僅考慮了政府通過各項政策對農戶生計的影響,而且還包含非政府組織、市場化機制干預等影響,甚至農戶不同的資源利用模式也將影響最終生計效果。如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內,政府出臺的嚴格的限制性政策和生態補償政策,以及其產生的交互作用直接影響當地農戶生計資產的獲取途徑、生計資產獲取的保障機制和制度體系,突出強調了政府的政策設計和完善對保障當地農戶可持續生計實現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