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索與研究:國有資產監管和國有企業改革研究報告(2018—2019)
- 國務院國資委綜合研究局
- 700字
- 2021-09-10 18:38:40
第一節 英國政資分離和股份制改造運動
二戰之后,英國興建了大量國有企業,集中在投資高、回報慢的基礎性建設領域。撒切爾夫人執政時期,英國政府對國有企業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主要集中在政資分離和股份制改革兩個方面。
一、國有企業的政資分離
英國政府將國有企業的投資管理事務同相關的經濟產業管理與服務部門相剝離,成立了隸屬財政部的“英國政府投資局”(UK Government Investments)來具體管理國有企業的投資事務,代理政府行使股東權利,維護納稅人的利益。英國政府通過該機構來管理政府的股份,對國有企業行使監管職能。另外,該局還負責國有資本的投資與變現,負責具體的商業談判,對企業進行重組或者進行商業孵化等。(4)
二、國有企業的股份制改革
英國國有企業改革的另一項重要舉措就是股份制改革。英國政府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將大批國有企業改制為股份制公司,并將企業的部分甚至全部股份出售。國有企業的股份制改革主要包括兩種模式:第一種是交易出售(Trade Sale);第二種是股票上市(Public Share Offer)。隨著一系列政府機關在實質上剝離了投資和管理國有企業的職能,英國的國有企業也逐漸剝離了大量政治性的職能。雖然在客觀上,英國國有企業由于所處的業務領域一般關系到國計民生,需要承擔一定的公共服務職能,但其股東資產增值職能并沒有被這種公共職能所取代或否定,它們一般也具有商業性。需要注意的是,英國政府將國有企業的部分甚至全部股份出售,并不意味著將國有企業相應的控制權拱手出讓。由于這些企業往往涉及國計民生這些關鍵領域,英國政府有時會在國有企業中保留“黃金股”(Golden Share),即不參與出資與分紅,但在一些關鍵問題如企業的重大股權變更、涉及國家安全的重大商業決策等方面享有否決權的特殊“股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