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交通運輸業
交通運輸業主要包括,鐵路運輸業、道路運輸業、水上運輸業、航空運輸業和管道運輸業(圖3-3:交通運輸倉儲業固定資產投資結構)。根據2016年《中國交通運輸發展白皮書》,“十二五”期間,中國交通運輸基礎設施完成投資12.5萬億元,“十三五”期間,交通運輸行業固定資產投資將達到15萬億元,比“十二五”增加2.5萬億元。“十三五”交通運輸業中,高速鐵路、高速公路、軌道交通建設投資占比較高,交通網絡規模化效應快速顯現。預計投資額最大的公路、鐵路、軌道交通呈“三足鼎立”之勢,投資額將分別達到8萬億元、4萬億元和2.5萬億元。

圖3-3 交通運輸倉儲業固定資產投資結構
2018年交通運輸業固定資產投資降幅較大(圖3-4:交通運輸倉儲業固定資產投資)。交通運輸業固定資產投資在基建投資(不包括電力)中占比38%。其中,鐵路運輸業7,600億,同比增速-5.1%,較上年下降5個百分點;道路運輸業4.36萬億元,同比增速8.2%,較上年下降15個百分點;水上運輸業1,705億元,同比增速-9.6%,較上年小幅恢復2.3個百分點;航空運輸業2,510億元,同比增速4.8%,較上年下降3.7個百分點。

圖3-4 交通運輸倉儲業固定資產投資
3.2.1 鐵路:連續六年投資8,000億元
“十三五”鐵路固定資產投資延續“十二五”的高景氣度。“十二五”期間,全國鐵路營業總里程達12.1萬公里,規模居世界第二;其中高速鐵路1.9萬公里,位居世界第一。以高速鐵路為骨架、以城際鐵路為補充的快速客運網絡初步建成。全國鐵路復線率和電氣化率分別達到53.5%和61.8%。高速鐵路覆蓋百萬人口以上城市比例達65%。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線路達105條,運營線路總長度達3,195公里。“十三五”期間,鐵路運營里程將達到15萬公里,其中高速鐵路要達到3萬公里的規模,高速鐵路覆蓋80%以上的百萬人口以上城市,“十三五”期間,鐵路投資規模達到3.5萬億元,年均7,000億元。
自2014年以來,連續六年全國鐵路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持平于8,000億。根據中國鐵路總公司統計,2019年全國鐵路固定資產投資完成8,029億元,其中國家鐵路完成7,511億元;投產鐵路新線8,489公里,其中高鐵5,474公里。截至2019年底,全國鐵路營業里程達到13.9萬公里以上,其中高鐵3.5萬公里(圖3-5:國家鐵路營運里程)。根據國務院《中長期鐵路網規劃》,2020年,鐵路網規模計劃達到15萬公里,其中高速鐵路3萬公里,構建“八橫八縱”高鐵主通道。全國鐵路營運里程離規劃尚有一定距離,但是高鐵的建設目標已經超額完成。

圖3-5 國家鐵路營運里程
數據來源:Wind、國家統計局、交通部、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
中國鐵路建設有其結構性特征,發展的空間在于高標準普通鐵路。美國鐵路總營業里程為22.5萬公里,較中國鐵路營業里程多3/4,而且相對于高速鐵路,高標準普通鐵路造價低一半以上,并且貨運承重能力遠超高速鐵路。2018年7月,鐵總實施《2018—2020年貨運增量行動方案》,公轉鐵政策落地,運輸結構調整有效拉動鐵路貨運量增速。計劃到2020年,全國鐵路貨運量將達到47.9億噸,較2017年增長30%。相較于高速鐵路,中國高標準普通鐵路還有巨大發展空間。
中國高鐵的運輸能力利用效率仍較低。以運輸密度指標為例,即平均每公里鐵路一年完成的運輸周轉量,日本高鐵的平均運輸密度為3,400萬人公里/公里,新干線則可以達到9,000萬人公里/公里的運輸密度,中國高鐵平均運輸密度僅為日本高鐵平均運輸密度的1/2。鐵路的貨運周轉量市場份額也是逐年下滑,從2005年的50%,以每年3個百分點的速度快速下降,到2016年只占有17.1%。
2020年全國鐵路建設投資規模預計8,000億元。2020年1月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工作會議表示,國鐵集團年內將確保投產新線4,000公里以上,其中高鐵2,000公里。14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革命老區、少數民族地區、邊疆地區累計完成鐵路基建投資4,175.8億元,占鐵路基建投資總額的75.9%;西部地區完成鐵路基建投資1,588億元,占鐵路基建投資總額的28.9%。京張高鐵、京雄城際北京西至大興機場段、京港高鐵昌贛段、成貴高鐵、鄭渝高鐵鄭襄段、徐鹽高鐵、浩吉鐵路等51條新線建成投產(1)。
3.2.2 城際鐵路和城市軌道交通:新基建
城際鐵路是“十三五”期間的投資重點。“十三五”期間,基本建成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長江中游、中原、成渝、山東半島城市群城際鐵路網。推進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等地區城際鐵路規劃建設。國辦《關于保持基礎設施領域補短板力度的指導意見》,特別提到推進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等地區城際鐵路規劃建設。2018年末發改委批復同意廣西北部灣經濟區、新建西安至延安、江蘇省沿江城市群三個區域鐵路建設,總投資約3,250億元。
2018年12月26日《江蘇省沿江城市群城際鐵路建設規劃(2019—2025年)》,規劃形成區域城際鐵路主骨架,以及南京都市圈和蘇錫常都市圈城際鐵路網,構建南京至江蘇省內設區市1.5小時、江蘇省沿江地區內1小時、沿江地區中心城市與毗鄰城市0.5~1小時交通圈,基本實現對20萬人口以上城市的覆蓋。近期規劃建設寧淮、寧宣、鹽泰錫常宜、寧揚寧馬、蘇錫常快線等8個城際鐵路項目。其中,江蘇省內總里程約980公里,總投資2,180億元(另外還有安徽段83公里,投資137億元),其中,江蘇省內時速250公里及以上的高速鐵路718公里,占此次規劃批復江蘇總里程的3/4。
2018年12月25日《關于新建西安至延安鐵路可行性研究報告的批復》,項目總投資551.6億元,建設工期4.5年,新建正線全長291.7公里。項目總投資551.6億元,其中,基建工程投資530.8億元,動車組購置費20.8億元。項目資本金267.8億元,鐵路總公司出資111.7億元,其余資本金156.1億元及單列投資16億元由陜西省承擔。
2018年12月24日《關于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城際鐵路建設規劃(2019—2023年)的批復》,近期規劃建設南寧—橫縣—玉林、南寧—崇左城際鐵路,總里程325公里,其余線路待遠期條件成熟后再適時啟動。建設項目投資約517億元,資本金比例50%,由廣西壯族自治區和項目沿線地方財政資金出資,資本金以外的資金通過銀行貸款等解決。
2019年5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該規劃綱要提出,到2025年,鐵路網密度達到507公里/萬平方公里,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基本實現。截至2020年底,長三角地區鐵路總長將突破1.1萬公里,建成通車的高鐵增至22條、營業里程近5,000公里,覆蓋區域內90%以上的地級市。為加快構建長三角地區高品質快速軌道交通網,鐵路部門加快滬通鐵路一期、商合杭鐵路等在建項目建設,推動北沿江高鐵、沿江高鐵武合寧通道、滬通鐵路二期、滬蘇湖、通蘇嘉甬、杭臨績、滬乍杭、合新、鎮宣、寧宣黃、寧揚寧馬等規劃項目開工建設;推進沿淮、黃山至金華、溫武吉鐵路、安康(襄陽)至合肥、滬甬、甬臺溫福、寧杭二通道的規劃對接和前期工作,積極審慎開展滬杭等磁懸浮項目規劃研究;以都市圈同城化通勤為目標,加快推進城際鐵路網建設,推動市域鐵路向周邊中小城市延伸,率先在都市圈實現公交化客運服務;支持高鐵快遞、電商快遞班列發展(2)。
城市軌道交通也是“十三五”期間的投資重點。截至“十二五”末期,全國有25個城市開通了城市軌道交通線路,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線路總長度超過3,200公里,較2010年增長超過一倍。“十三五”期間,加快300萬以上人口城市軌道交通成網,新增城市軌道交通運營里程約3,000公里。截至2018年底,全國鐵路營業里程達到13.9萬公里以上,其中高鐵3.5萬公里(圖3-6:城市軌道交通營運里程)。

圖3-6 城市軌道交通營運里程
數據來源:Wind、國家統計局、交通部、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
2018年3月28日,發改委、交通運輸部聯合印發《交通基礎設施重大工程建設三年行動計劃》,涵蓋鐵路、公路、機場、軌道交通共303個項目,其中,城市軌道交通是最大亮點。行動計劃將申報發展城市軌道交通的城市人口要求,從城區人口達300萬人以上下調至150萬人以上。到2020年,中國軌道交通全國總里程要達到6,000公里,全國將有50個城市投入軌道交通建設規劃中,總投資將達1.65萬億元。未來3年城市軌道交通新開工項目數分別為51、33、19個,新開工里程分別為1,274、695、416公里,總投資合計16,478億元。
基建補短板政策有望持續拉升軌道交通投資。2018年7月發布《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城市軌道交通規劃建設管理的意見》,新增地方政府債務、城市軌道交通企業負債率、責任主體等要求,提高人口、地區生產總值、一般公共財政預算收入等要求。2018年10月國務院發文《關于保持基礎設施領域補短板力度的指導意見》,軌道交通作為較有效的逆周期調節手段,被列入補短板首位。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政治局會議提出,要加大公共衛生服務、應急物資保障領域投入,加快5G網絡、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進度。“新基建”主要包括5G基建、工業互聯網、特高壓、城際高速鐵路和城際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及充電樁、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七大領域,其中,城際高速鐵路和城際軌道交通也屬于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范疇。
3.2.3 公路:基建投資占比12%
“十三五”期間公路投資8萬億元,其中高速公路投資4萬億元,省道2.4萬億元,農村道路1.6萬億元。“十二五”期間,全國公路通車總里程達457.73萬公里,高速公路通車里程達12.35萬公里,位居世界第一。國省干線公路網絡不斷完善,連接了全國縣級及以上行政區,農村公路里程達到398.06萬公里,通達99.9%的鄉鎮和99.8%的建制村。路網技術結構不斷優化,等級公路里程占公路總里程的88.4%。“十三五”預計公路里程數新增42萬公里,其中高速公路新增7萬公里,高速公路基本覆蓋20萬以上人口城市。
根據交通運輸部數據,截至2019年11月,全國公路固定資產投資20.2萬億元,同比增速1.9%。
2016年公路固定資產投資1.78萬億元,同比增速7.7%。2017年,交通運輸部計劃公路系統固定資產投資達1.65萬億元,實際公路固定資產投資2.1萬億元,同比增速7.7%。截至2017年,全國公路通車總里程達477.35萬公里,高速公路里程13.6萬公里,覆蓋97%的20萬以上人口城市及地級行政中心,遠高于1988年的147公里,年均增速26.6%,總里程居世界第一。2018年初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當年公路水運投資1.8萬億元,2018年實際完成2.3萬億元,高速公路里程突破14萬公里。2018年,我國新增公路通車里程8.6萬公里,其中高速公路6,000公里,新建改建國省干線公路2萬公里。
2020年全國交通運輸工作會議預計,全年公路水運投資1.8萬億元,規劃投資規模持平于上年。
3.2.4 水運:結構優化
“十三五”期間內河航運基建進入攻堅期。2016年交通運輸部《水運“十三五”發展規劃》指出,“十二五”期間沿海港口基建投資4,870億,內河水運投資2,470億。“十三五”期間,水運發展將呈現增速放緩、結構優化、動力轉換、品質提升的特點,內河建設進入攻堅期,加快推進以長江干線為核心的高等級航道重點工程,預計新增4,500公里高級航道,比2015年底(1.36萬公里)增30%以上。“十三五”預計水運投資完成0.8萬億~1萬億元。
“十三五”沿海港口基礎設施建設強度繼續趨于下降。沿海港口進入加快推進功能拓展、實現提質增效的新階段。“十三五”規劃指出,沿海港口和主要貨類專業化碼頭布局更加完善,煤炭、鐵礦石、原油、集裝箱等專業化碼頭通過能力適應度大于1,重點港區進港航道適應船舶大型化發展,碼頭設施現代化水平進一步提高。根據中國科學院預測科學研究中心和世界港口預測研究小組共同發布的《2019年全球Top20集裝箱港口預測報告》,2019年全球前20大集裝箱港口中國仍占半數,前十大集裝箱港口有7個來自中國。排在前20的10個中國港口分別為:上海港(1)、寧波舟山港(3)、深圳港(4)、廣州港(5)、青島港(7)、香港港(8)、天津港(9)、廈門港(14)、高雄港(15)、大連港(16)(3)。
3.2.5 民航:“十三五”總投資1萬億元
2016年12月《中國民用航空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指出,“十三五”期間航空運輸業總投資將在1萬億元左右,相比于“十二五”的6,400億增長56%,年均增長600億~700億元。“十三五”期間,民用運輸機場新增50個以上,通用機場新增200個以上,通航飛機將達到5,000架以上,年飛行量200萬小時。
根據2020年全國交通運輸工作會議,預計民航投資900億元。根據《2017年民航行業發展統計公報》,截至2017年底,我國共有定期航班航線4,418條,按重復距離計算的航線里程1,082.9萬公里,按不重復距離計算的航線里程為748.3萬公里。定期航班國內通航城市224個(不含香港、澳門、臺灣),航空公司國際定期航班通航60個國家的158個城市,國內航空公司定期航班從30個內地城市通航香港,從12個內地城市通航澳門,大陸航空公司從46個大陸城市通航臺灣地區。共有運輸航空公司58家,比上年底凈減1家,按不同所有制類別劃分:國有控股公司43家,民營和民營控股公司15家;全部運輸航空公司中:全貨運航空公司8家,中外合資航空公司10家,上市公司7家。2017年民航固定資產投資總額1,806.9億元,其中,民航基本建設和技術改造投資869.4億元,同比增長11.1%。2018年民航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中基本建設和技術改造投資810億元,較上年略降。
低成本航空投資增長潛力仍然巨大。低成本航空,可以解決中西部地區快速出行需求。根據國際民航組織(ICAO)數據顯示,2018年,低成本航空客運量達13億人次,約占全球定期乘客總數的31%,其中,歐洲市場份額最高,占該地區乘客總數的36%,其次是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區、北美洲和亞太地區,分別占35%、30%和29%。目前中國低成本航空的市場份額只有6.4%,遠低于全球均值,有巨大的發展空間。但由于體制上的原因,低成本航空發展緩慢。首先,地方政府對建設高鐵比低成本航空有更大的積極性,低成本航空的投資規模小,帶來的GDP增長遠小于高鐵。其次,民營資本進入低成本航空存在多方面障礙。
通用航空產業也將成為未來航空產業的一個增長點。2016年《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通用航空業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到2020年,我國將建成500個以上通航機場,通用航空器達到5,000架以上,年飛行量200萬小時以上,通用航空業經濟規模超過1萬億元。2017年國家發改委《關于建設通用航空產業綜合示范區的實施意見》指出,建設50個通用航空產業綜合示范區,自主研制的通用航空器對新增市場的貢獻率達到50%,帶動建成50個以上通用機場,力爭實現通用航空產業經濟規模5,000億元,將通航產業建設成為區域經濟發展的新增長極和產業轉型升級的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