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實用版法規專輯:行政法(2018年版)
- 中國法制出版社
- 4114字
- 2021-09-17 18:47:32
第五章 行政處罰的決定
第三十條 【處罰的條件】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違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為,依法應當給予行政處罰的,行政機關必須查明事實;違法事實不清的,不得給予行政處罰。
注釋 [查明事實]
(1)查明違法行為主體是一人或幾個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行為主體是否具有責任能力;
(2)是在什么時間實施的行為,是否超過追究時效;
(3)是在什么地點實施的行為;
(4)行為的具體情況、過程等;
(5)行為造成了什么樣的結果。
參見 《治安管理處罰法》第93條
第三十一條 【行政機關的告知義務】行政機關在作出行政處罰決定之前,應當告知當事人作出行政處罰決定的事實、理由及依據,并告知當事人依法享有的權利。
注釋 根據本條規定,行政機關應當告知當事人如下事項:(1)作出行政處罰決定的事實和理由。這種事實必須清楚、明確,而且必須有相應的證據證明。(2)作出行政處罰決定的依據。即行政機關是根據哪一部法律、法規、規章的哪些具體規定做出行政處罰的。(3)當事人依法享有的權利。按照本法規定,當事人有如下權利:①陳述權和包括聽證在內的申辯權。當事人可以陳述自己的理由,依法要求舉行聽證會,就事實和法律的適用等為自己申辯。②申請行政復議或提起行政訴訟的權利。③要求行政賠償的權利。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因行政機關違法給予行政處罰受到損害的,有權依法獲得賠償。
第三十二條 【當事人的申辯、陳述權】當事人有權進行陳述和申辯。行政機關必須充分聽取當事人的意見,對當事人提出的事實、理由和證據,應當進行復核;當事人提出的事實、理由或者證據成立的,行政機關應當采納。
行政機關不得因當事人申辯而加重處罰。
參見 《治安管理處罰法》第94條;《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第110條
第一節 簡易程序
第三十三條 【當場處罰】違法事實確鑿并有法定依據,對公民處以50元以下、對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處以1000元以下罰款或者警告的行政處罰的,可以當場作出行政處罰決定。當事人應當依照本法第四十六條、第四十七條、第四十八條的規定履行行政處罰決定。
注釋 [當場處罰的條件]
(1)違法的事實確鑿。一般來說,當場處罰的行政違法行為具有案情簡單、事實清楚、證據確鑿的特點,因此執法人員比較容易查明事實真相。
(2)當場處罰須有法定的依據。對當場處罰的行為,必須有法律、行政法規或者規章的規定,而且這些規定應符合本法第二章的規定。
(3)僅限于對公民處以50元以下、對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處以1000元以下罰款或者警告的行政處罰。這一規定也有例外:如違反治安管理行為事實清楚,證據確鑿,對違法的公民處警告或者200元以下罰款的,可以當場作出治安管理處罰決定。
參見 《治安管理處罰法》第100條;《道路交通安全法》第107條
第三十四條 【當場處罰的行政處罰決定書】執法人員當場作出行政處罰決定的,應當向當事人出示執法身份證件,填寫預定格式、編有號碼的行政處罰決定書。行政處罰決定書應當當場交付當事人。
前款規定的行政處罰決定書應當載明當事人的違法行為、行政處罰依據、罰款數額、時間、地點以及行政機關名稱,并由執法人員簽名或者蓋章。
執法人員當場作出的行政處罰決定,必須報所屬行政機關備案。
注釋 《治安管理處罰法》第101條;《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第108-109條
第三十五條 【不服處罰提起的復議或訴訟】當事人對當場作出的行政處罰決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
參見 《治安管理處罰法》第102條
第二節 一般程序
第三十六條 【取證】除本法第三十三條規定的可以當場作出的行政處罰外,行政機關發現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有依法應當給予行政處罰的行為的,必須全面、客觀、公正地調查,收集有關證據;必要時,依照法律、法規的規定,可以進行檢查。
注釋 [行政機關收集證據的要求]
所謂全面,就是要收集所有能夠證明行政違法行為的證據,既要收集對當事人可以實施行政處罰的證據,也要收集有利于當事人的證據;既要收集原始證據,也要收集傳來證據;既要收集直接證據,也要收集間接證據;既要收集書面證據,也要收集口頭證據。
所謂客觀,就是從客觀實際出發,避免先入為主地去收集證據。
所謂公正,主要是指依法實施行政處罰可能要涉及雙方當事人,或者當事人有數個,此時收集證據就要做到公正,不能為偏袒某方而在收集證據上失去公正。
[檢查]
執法人員在調查、收集有關證據時,如有必要,可以對當事人的人身、住所等進行檢查,但是由于檢查涉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人身權、住所權等,因此檢查必須有法律或法規的依據。也就是說,只有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通過的法律或者國務院發布的行政法規規定可以檢查的,執法人員方可進行檢查。
參見 《治安管理處罰法》第79條
第三十七條 【執法檢查和取證的程序】行政機關在調查或者進行檢查時,執法人員不得少于兩人,并應當向當事人或者有關人員出示證件。當事人或者有關人員應當如實回答詢問,并協助調查或者檢查,不得阻撓。詢問或者檢查應當制作筆錄。
行政機關在收集證據時,可以采取抽樣取證的方法;在證據可能滅失或者以后難以取得的情況下,經行政機關負責人批準,可以先行登記保存,并應當在7日內及時作出處理決定,在此期間,當事人或者有關人員不得銷毀或者轉移證據。
執法人員與當事人有直接利害關系的,應當回避。
第三十八條 【處罰決定】調查終結,行政機關負責人應當對調查結果進行審查,根據不同情況,分別作出如下決定:
(一)確有應受行政處罰的違法行為的,根據情節輕重及具體情況,作出行政處罰決定;
(二)違法行為輕微,依法可以不予行政處罰的,不予行政處罰;
(三)違法事實不能成立的,不得給予行政處罰;
(四)違法行為已構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機關。
對情節復雜或者重大違法行為給予較重的行政處罰,行政機關的負責人應當集體討論決定。
在行政機關負責人作出決定之前,應當由從事行政處罰決定審核的人員進行審核。行政機關中初次從事行政處罰決定審核的人員,應當通過國家統一法律職業資格考試取得法律職業資格。
參見 《治安管理處罰法》第95條
第三十九條 【處罰決定書的內容】行政機關依照本法第三十八條的規定給予行政處罰,應當制作行政處罰決定書。行政處罰決定書應當載明下列事項:
(一)當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稱、地址;
(二)違反法律、法規或者規章的事實和證據;
(三)行政處罰的種類和依據;
(四)行政處罰的履行方式和期限;
(五)不服行政處罰決定,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的途徑和期限;
(六)作出行政處罰決定的行政機關名稱和作出決定的日期。
行政處罰決定書必須蓋有作出行政處罰決定的行政機關的印章。
第四十條 【行政處罰決定書的送達】行政處罰決定書應當在宣告后當場交付當事人;當事人不在場的,行政機關應當在7日內依照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定,將行政處罰決定書送達當事人。
注釋 行政機關在將行政處罰決定書送達當事人時,應遵循以下規定:
(1)送達行政處罰決定書必須有送達回證,由受送達人在送達回證上記明收到日期,簽名或者蓋章。受送達人在送達回證上的簽收日期為送達日期。
(2)送達行政處罰決定書,應當直接送交受送達人。受送達人是公民的,本人不在則交他的同住成年家屬簽收;受送達人是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應當由法人的法定代表人,其他組織的主要負責人或者該法人、組織負責收件的人簽收;受送達人有訴訟代理人的,可以送交其代理人簽收;受送達人已向人民法院指定代收人的,送交代收人簽收。受送達人的同住成年家屬,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負責收件的人,訴訟代理人或者代收人在送達回證上簽收的日期為送達日期。
(3)受送達人或者他的同住成年家屬拒絕接收行政處罰決定書的,送達人應當邀請有關基層組織或者所在單位的代表到場,說明情況,在送達回證上記明拒收事由和日期,由送達人、見證人簽名或者蓋章,把行政處罰決定書留在受送達人的住所,即視為送達。
(4)直接送達行政處罰決定書有困難的,可以郵寄送達。郵寄送達的,以回執上注明的收件日期為送達日期。
(5)受送達人下落不明,或者用其他方式無法送達的,公告送達。自發出公告之日起,經過60日,即視為送達。公告送達,應當在案卷中記明原因和經過。
第四十一條 【行政機關不履行告知義務處罰不成立】行政機關及其執法人員在作出行政處罰決定之前,不依照本法第三十一條、第三十二條的規定向當事人告知給予行政處罰的事實、理由和依據,或者拒絕聽取當事人的陳述、申辯,行政處罰決定不能成立;當事人放棄陳述或者申辯權利的除外。
第三節 聽證程序
第四十二條 【行政處罰聽證范圍及程序】行政機關作出責令停產停業、吊銷許可證或者執照、較大數額罰款等行政處罰決定之前,應當告知當事人有要求舉行聽證的權利;當事人要求聽證的,行政機關應當組織聽證。當事人不承擔行政機關組織聽證的費用。聽證依照以下程序組織:
(一)當事人要求聽證的,應當在行政機關告知后3日內提出;
(二)行政機關應當在聽證的7日前,通知當事人舉行聽證的時間、地點;
(三)除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或者個人隱私外,聽證公開舉行;
(四)聽證由行政機關指定的非本案調查人員主持;當事人認為主持人與本案有直接利害關系的,有權申請回避;
(五)當事人可以親自參加聽證,也可以委托1至2人代理;
(六)舉行聽證時,調查人員提出當事人違法的事實、證據和行政處罰建議;當事人進行申辯和質證;
(七)聽證應當制作筆錄;筆錄應當交當事人審核無誤后簽字或者蓋章。
當事人對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處罰有異議的,依照治安管理處罰法有關規定執行。
注釋 [聽證]
是指在作出行政處罰決定前由行政機關組織的,在調查取證人員、案件當事人及其他利害關系人參加的情況下,聽取各方陳述、辯明、對質及證據證明的法定程序。
[商業秘密]
是指不為公眾所知悉,能為權利人帶來經濟利益,具有實用性并經權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術信息和經營信息。
[個人隱私]
是指當事人不愿公開的個人秘密情況,如個人存款、欠債等經濟情況,或者個人疾病、夫妻家庭關系等與人的身份和名譽等有關的其他事件。
[適用聽證程序的條件]
(1)較重的行政處罰,即責令停產停業、吊銷許可證或者執照,較大數額罰款等;(2)對違法事實的認定有分歧;(3)當事人有聽證要求;(4)聽證必須由行政機關組織。
第四十三條 【聽證之后的處罰】聽證結束后,行政機關依照本法第三十八條的規定,作出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