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實用版法規專輯:行政法(2018年版)
- 中國法制出版社
- 4044字
- 2021-09-17 18:47:30
第二章 行政許可的設定
第十一條 【設定行政許可的原則】設定行政許可,應當遵循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律,有利于發揮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積極性、主動性,維護公共利益和社會秩序,促進經濟、社會和生態環境協調發展。
第十二條 【行政許可的設定事項】下列事項可以設定行政許可:
(一)直接涉及國家安全、公共安全、經濟宏觀調控、生態環境保護以及直接關系人身健康、生命財產安全等特定活動,需要按照法定條件予以批準的事項;
(二)有限自然資源開發利用、公共資源配置以及直接關系公共利益的特定行業的市場準入等,需要賦予特定權利的事項;
(三)提供公眾服務并且直接關系公共利益的職業、行業,需要確定具備特殊信譽、特殊條件或者特殊技能等資格、資質的事項;
(四)直接關系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生命財產安全的重要設備、設施、產品、物品,需要按照技術標準、技術規范,通過檢驗、檢測、檢疫等方式進行審定的事項;
(五)企業或者其他組織的設立等,需要確定主體資格的事項;
(六)法律、行政法規規定可以設定行政許可的其他事項。
注釋 本條第一項為普通許可,主要適用于污染和其他公害的防治、生態環境的保護;金融、保險、證券等涉及高度社會信用的行業的市場準入和經營活動;爆炸性、易燃性、放射性、毒害性、腐蝕性等危險品的生產、儲存、運輸、使用、銷售以及其他涉及公民人身健康、生命財產安全的產品的生產、銷售活動;新聞出版、廣播電影電視機構的設立和活動;涉及公民人身健康、生命財產安全、公共安全和國家安全的其他事項。主要特征:一是對相對人行使法定權利或者從事法律沒有禁止但附有條件的活動的準許,也就是通常所說的禁止的解除;二是一般沒有數量限制;三是行政機關實施這些行政許可一般沒有自由裁量權,符合條件即應當予以許可。
本條第二項為特許,包括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許可、無線電頻率配置、海灘使用權出讓許可、出租車經營許可、排污許可、公用事業經營許可等。主要特征:一是相對人取得特許權一般要支付一定費用;二是一般有數量限制;三是行政機關實施這類許可一般都有自由裁量權;四是申請人獲得這類許可要承擔很大的公益義務,如提供普遍服務的義務,不得擅自停止從事活動等。
本條第三項為認可,如律師資格、注冊會計師資格、建筑企業資質等,主要特征有四個:一是一般都需要通過考試方式并根據考試結果決定是否認可;二是這類許可往往與人的身份、能力有關系;三是沒有數量限制,符合標準(包括考試成績)的都要予以認可;四是行政機關實施這類許可一般沒有自由裁量權。
本條第四項為核準,包括消防驗收、生豬屠宰檢疫、電梯安裝運行標準、水庫大壩竣工驗收等。主要特征:一是依據的主要是技術標準、技術規范,具有很強的專業性、技術性、客觀性;二是一般需要根據實地檢測、檢驗、檢疫作出規定;三是沒有數量限制,凡是符合技術標準、技術規范的,都要予以核準;四是行政機關實施這類許可沒有自由裁量權。
本條第五項為登記,包括工商企業登記、社團登記、民辦非企業單位登記、合伙企業登記等。主要特征:一是未經合法登記取得特定主體資格或者身份,從事涉及公眾關系的經濟、社會活動是非法的;二是沒有數量限制,凡是符合條件、標準的許可申請都要準予登記;三是對申請材料一般只作形式審查,通常可以當場作出是否準予登記的決定;四是行政機關實施登記沒有自由裁量權。
本條第六項的主要有三個目的,一是現行法律、行政法規對其他行政許可事項的規定仍然保留、有效;二是以后的法律、行政法規還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在行政許可法明確規定的上述五類行政許可事項外設定其他行政許可事項;三是地方性法規、地方性規章、國務院決定都不得設定上述五類許可事項以外的行政許可,已經設定的,要予以清理。
第十三條 【不設定行政許可的事項】本法第十二條所列事項,通過下列方式能夠予以規范的,可以不設行政許可:
(一)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能夠自主決定的;
(二)市場競爭機制能夠有效調節的;
(三)行業組織或者中介機構能夠自律管理的;
(四)行政機關采用事后監督等其他行政管理方式能夠解決的。
第十四條 【法律、行政法規、國務院決定的行政許可設定權】本法第十二條所列事項,法律可以設定行政許可。尚未制定法律的,行政法規可以設定行政許可。
必要時,國務院可以采用發布決定的方式設定行政許可。實施后,除臨時性行政許可事項外,國務院應當及時提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法律,或者自行制定行政法規。
注釋 國務院決定的行政許可設定權表現在:(1)臨時性、緊急的且尚未制定法律、行政法規的事項,國務院還有必要以行政許可方式進行管理;(2)根據WTO規則,國外采取臨時性許可措施時,我國可以采取相應措施,如臨時配額、臨時許可證管理等;(3)有些比較敏感的問題,制定法律、行政法規條件還不成熟,需要國務院決定設定行政許可進行管理;(4)國務院決定已經設定的行政許可,在國務院行政審批制度改革中認為需要保留的;(5)在國有企業改革、促進就業與再就業、社會保險等方面,有一些試點、試驗的事項,先是用政策作指導,在局部地區、特定領域實施,積累經驗,在制定法律、行政法規前,也需要采取行政許可的方式實施管理。
第十五條 【地方性法規、省級政府規章的行政許可設定權】本法第十二條所列事項,尚未制定法律、行政法規的,地方性法規可以設定行政許可;尚未制定法律、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的,因行政管理的需要,確需立即實施行政許可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章可以設定臨時性的行政許可。臨時性的行政許可實施滿一年需要繼續實施的,應當提請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地方性法規。
地方性法規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章,不得設定應當由國家統一確定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資格、資質的行政許可;不得設定企業或者其他組織的設立登記及其前置性行政許可。其設定的行政許可,不得限制其他地區的個人或者企業到本地區從事生產經營和提供服務,不得限制其他地區的商品進入本地區市場。
注釋 1.除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章以外的其他地方政府規章以及國務院部門規章都無權設定行政許可。
2.省級人民政府規章設定的臨時性行政許可,實施滿一年后需要繼續實施的,應當提請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地方性法規。省級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認為不需要制定地方性法規,或者制定了地方性法規但未設定行政許可的,省級人民政府規章設定的行政許可停止實施。
3.《行政許可法》第14條、第15條中規定的“尚未制定法律”、“尚未制定法律、行政法規”以及“尚未制定法律、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的事項限于《行政許可法》第12條規定可以設定行政許可的事項。
“尚未制定法律”、“尚未制定法律、行政法規”以及“尚未制定法律、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有兩種情況:一是,對某一事項是否設定行政許可,上位法立法時沒有考慮到這個問題,下位法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在不違反行政許可法有關規定的前提下,設定行政許可;二是,對某一事項是否設定行政許可,上位法立法時已經考慮,其立法精神、立法原則要求對該事項不設定行政許可的,則下位法不得設定行政許可。
第十六條 【行政許可規定權】行政法規可以在法律設定的行政許可事項范圍內,對實施該行政許可作出具體規定。
地方性法規可以在法律、行政法規設定的行政許可事項范圍內,對實施該行政許可作出具體規定。
規章可以在上位法設定的行政許可事項范圍內,對實施該行政許可作出具體規定。
法規、規章對實施上位法設定的行政許可作出的具體規定,不得增設行政許可;對行政許可條件作出的具體規定,不得增設違反上位法的其他條件。
第十七條 【其他規范性文件不得設定行政許可】除本法第十四條、第十五條規定的外,其他規范性文件一律不得設定行政許可。
注釋 本條所指的其他規范性文件主要包括: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省級人大及其常委會、民族自治地方的人大以外的國家權力機關制定的規范性文件,國務院、省級地方人民政府以外的行政機關制定的具有普遍約束力的決定、命令,軍事機關、審判機關、檢察機關制定的規范性文件,社會團體、行業組織章程等。
第十八條 【行政許可應當明確規定的事項】設定行政許可,應當規定行政許可的實施機關、條件、程序、期限。
第十九條 【設定行政許可應當聽取意見、說明理由】起草法律草案、法規草案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章草案,擬設定行政許可的,起草單位應當采取聽證會、論證會等形式聽取意見,并向制定機關說明設定該行政許可的必要性、對經濟和社會可能產生的影響以及聽取和采納意見的情況。
第二十條 【行政許可評價制度】行政許可的設定機關應當定期對其設定的行政許可進行評價;對已設定的行政許可,認為通過本法第十三條所列方式能夠解決的,應當對設定該行政許可的規定及時予以修改或者廢止。
行政許可的實施機關可以對已設定的行政許可的實施情況及存在的必要性適時進行評價,并將意見報告該行政許可的設定機關。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可以向行政許可的設定機關和實施機關就行政許可的設定和實施提出意見和建議。
第二十一條 【地方行政區域內停止實施行政許可】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對行政法規設定的有關經濟事務的行政許可,根據本行政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情況,認為通過本法第十三條所列方式能夠解決的,報國務院批準后,可以在本行政區域內停止實施該行政許可。
注釋 適用本條規定,只有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可以提出在本行政區域內停止實施行政法規設定的行政許可的建議,并且有嚴格的限制性條件:一是有關行政許可事項,可以通過行政許可以外的其他方式解決實際問題,在該行政區域內不再具備實施的必要性。地方人民政府必須結合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狀況,向國務院說明有關行政許可事項確無繼續實施的必要。條件具備的地方,才能停止實施行政許可。二是有關行政許可事項,限于行政法規設定的經濟事務的行政許可。“有關經濟事務的行政許可”主要指企業、其他組織從事生產經營活動、提供服務以及相關活動的行政許可。對是否屬于經濟事務的許可有爭議的,應報國務院;三是必須報國務院批準。
- 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外非政府組織境內活動管理法(2017年版)
- 道路交通安全法學習讀本(全國“七五”普法學習讀本系列)
- 網絡法律評論(第21卷)
- 公立醫院法律制度研究
-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強制法關聯規定(注釋應用本)
-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強制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復議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
- 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實用版(2011年版)
- 論行政法上的意思表示:兼論行政行為構成中的意識要件
- 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管理法典:注釋法典(2012年版)
- 食品安全法治熱點事件評析
- 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注解與配套(第三版)
- 領讀公司法
- 宅茲中國:住宅權理論的歷史發展和當代實踐
- 公安民警執法辦案常用手冊(第九版)
- 中華人民共和國紅十字會法(含草案說明)(2017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