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瞻奧集:中古中國共同研究班十周年紀念論叢
- 余欣主編
- 2107字
- 2021-10-14 16:36:14
一、有關題銘文字的釋讀問題
《精拓》雖然公布了111塊墓石題銘的拓片和照片,但是沒有給這些墓石進行編號,而且沒有標明哪些墓石是發掘報告公布過的,這給研究者征引這批資料帶來很大不便。故本文編制了一份《精拓》釋文著錄表,按照頁碼順序對111塊墓石進行了編號,同時列出與發掘報告編號、何慕編號的對照,以方便研究者使用。為了征引方便,后文在引用《精拓》墓石時一律按照這份著錄表的編號,寫作“精X”。
通過對比拓片,《精拓》對墓石題銘的釋讀較為準確,而發掘報告對個別墓石題銘的釋讀存在一些問題。由于某些墓石為同一位工匠鑿刻,因而對不同墓石刻銘的對讀也可以糾正發掘報告釋文的一些錯誤。
(1)5號墓石整理者釋工匠名為“康伯”,今查拓片“康”字殘泐不清,通過與80號墓石題銘對讀,可知該字應釋作“麃”。
(2)11號墓石題銘釋文作“北平石魯□太”,缺釋一字應為“脩”。精26墓石題銘為“平石魯脩太”,二者為同一石工。
(3)22號、93號墓石題銘整理者分別釋為“北平石東平許□作”、“北平石東平許□”,“許”后一字缺釋。通過對照拓片及30號墓石題銘“東平許叔北平石”,兩塊墓石題銘缺釋之字應為“叔”。
(4)38號、49號墓石題銘所見工匠名,原整理者釋作“章和”。從拓片來看“章”字應為“車”字。精36有載錄同一工匠姓名墓石清晰拓片,可證該字確為“車”。
(5)41號墓石題銘整理者釋為“望都石曲逆木工王李陵”,155號墓石題銘為“望都石曲逆木工王季陵”。兩墓石題銘拓片完全一致,該墓石被重復著錄了兩次。155號題銘釋作“王季陵”是正確的。
(6)45號墓石題銘原釋文作“魯文陽石工于角望都石”,從拓片看,該刻銘中的“角”字應當釋作“魚”字。無獨有偶,59號墓石題銘為“望都石魯國文陽石工于魚作”,可證45號墓石題銘所記工匠名確為“于魚”。
(7)57號墓石題銘整理者釋作“望都工張□□作”,缺釋兩字似可補釋為“叔華”。
(8)58號墓石題銘原釋文作“望都段須石”,144號墓石題銘原釋文作“望都段伯陽石”。這里的工匠名“段須”“段伯陽”應為“段顏”“段伯顏”的誤釋,可對照115號墓石題銘“望都段顏石”改正。
(9)64號墓石題銘原釋文作“望都曲逆石張□春”,缺釋一字應為“叔”。
(10)72號墓石題銘整理者釋為“北平石無鹽鄧□”,最后一字未能釋出,其實此字乃“過”字。135號墓石題銘原釋文“北平石毋鹽鄧”也應據此改正。
(11)80號墓石題銘整理者釋為“北平石魯□作”。整理者未釋出的一個字,其實是“□伯”兩個字,而“伯”前一字從字形上看,應為“麃”字。[1]精12非常準確地將兩字釋出。80號墓石與5號墓石同出魯石工麃伯之手。麃為魯地望姓。《古今姓氏書辯證》曰:“魯有麃歆。”[2]立于今山東省曲阜的《禮器碑》碑陰載有魯人故涿郡太守麃次公、故樂安相麃季公、故平陵令麃恢。[3]曲阜孔廟仍保存有東漢樂安太守麃君陵園石人。
(12)86號墓石題銘有兩字整理者未能釋出,現對照拓片可將題銘完整釋為“望都石唐工章伯石二尺二寸”。
(13)104號墓石題銘整理者釋為“望都孟□石”,此缺釋之字應釋為“蓋”字。精56將此字準確釋出。
(14)119號墓石題銘最后一字殘缺,釋文作“北平東平陸江長□”。其實,此字可據143號墓石題銘“北平東平陸江長兄”補釋為“兄”字。
(15)129號墓石題銘整理者釋為“望都工段況石”。此“況”字顯然是“次”字的誤釋。這里的段次與82號墓石題銘所記“望都石段次宜作”中的段次宜應當是同一人。
(16)149號墓石題銘原釋文作“北平工□□石”,此“工”后缺釋一字應為“兒”。
(17)150號墓石題銘“北平□□建”,“建”前缺釋之字應為“我”字。精15拓片更為清晰,已準確完整釋讀題銘為“北平石我建”。
(18)162號墓石題銘原釋文“東平陸兄北平”中的“兄”字為“兒”字的誤釋。筆者推測鑿刻162號墓石的工匠為“兒哀”,與37號、125號、153號墓石題銘“望都石東平陸工兒哀作”中的“兒哀”是同一個人。另外,125號、153號墓石拓片完全一致,也是同一張拓片被著錄了兩次。
(19)169號墓石題銘釋文作“望都石魯工□作”。這里缺釋的字應為“顏”,而“作”字乃“伯”字的誤釋。該墓石題銘應改作“望都石魯工顏伯”。這個顏伯與81號墓石題銘所記“望都石魯工顏伯文作”中的顏伯文應是同一人。
(20)170號墓石題銘整理者釋為“望都東平壽張□□作”,此缺釋的兩個字從字形上看應為“王圣”。此墓石題銘與60號墓石題銘“望都東平壽張王圣作”是一致的。
(21)171號墓石題銘整理者釋為“望都議曹□張□”。此題銘最后一字殘缺,已無法釋出。而中間缺釋一字應為“掾”。《溧陽長潘乾校官碑》錄有“議曹掾李就”、“議曹掾梅檜”,[4]可知議曹掾為縣廷屬吏。
(22)174號墓石題銘“望都石梁□中”,缺釋之字為“叔”字。
(23)122號、151號墓石題銘工匠名,原整理者釋為“付伯”。細審拓片,“付”乃“何”字的誤釋,該工匠名“何伯”。[5]
[1]此處文字釋讀,承蒙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鄧博方同學告知。謹志感謝。
[2]王力平點校《古今姓氏書辯證》,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158頁。
[3]高文《漢碑集釋》,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1997年,第183、186頁。
[4]洪適《隸釋·隸續》卷五,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
[5]此處文字誤釋,承蒙復旦大學歷史系研究生張英梅同學告知。謹志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