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擁抱悲傷:伴你走過喪親的艱難時刻
- (美)梅根·迪瓦恩
- 1824字
- 2021-08-31 17:55:29
贊譽
當你深陷生活的泥淖,痛失幸福,全世界似乎都在勉強你“回到正軌”,你不再是那個曾經的你時,對你而言,本書是一張許可證,它允許你有真情實感,隨心所欲,暢所欲言。
—喬納森·菲爾茨(Jonathan Fields),
美好生活項目(Good Life Project)發起人,
著有《如何幸福生活》(How to Live a Good Life)
作者抓住了悲傷體驗的實質:悲傷不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而是一個應當尊重的秘密。她理解悲痛者的痛苦不僅來自創傷經歷本身,還來自他人的評判、漠視和誤解。在過去的30年里,我一直在等待一本書,值得我將它推薦給所有失去孩子的家長、失去伴侶的人,或是因親友亡故而悲痛的成年人。本書就是這樣的一本書。
—唐娜·舒爾曼(Donna Schuurman),
道奇悲傷兒童和家庭咨詢中心(Dougy Center for
Grieving Children & Families)推廣及培訓部資深總監
這本行文優美的書是給心碎之人的最好慰藉,作者破除了一味忍受悲傷的錯誤觀念。我們不必因為悲傷而感到抱歉!悲傷不是我們必須盡快治愈的疾病!喪慟能夠讓我們的心靈抵達神圣之地。作為我們的靈魂向導,作者無所畏懼、仗義執言,并且具有深切的同理心。
—米拉貝·斯塔爾(Mirabai Starr),
著有《沒有絕望的大篷車:喪慟與蛻變回憶錄》
(Caravan of No Despair: A Memoir of Loss and Transformation)
這是一本有力量的書。與悲傷心理有關的書大多關注如何“克服悲傷”,本書卻讓我們“直視悲傷,與悲傷共處”,毫不畏懼地和悲傷正面交鋒。本書的字里行間透露出睿智和真誠,值得每個經歷過喪慟的人都讀一讀。
—特蕾莎·里德(Theresa Reed),
著有《塔羅填色書》(The Tarot Coloring Book)
當代有關死亡的文化觀念讓我們在面對悲傷時束手無策,并且讓我們在不經意間制造了更多痛苦,這使我們不僅傷害了自己,也傷害了我們最關心的親人。本書是一本優秀的指導手冊,幫助我們療愈自己,支持彼此,并對抗這個回避討論死亡的社會。
—薩拉·查韋斯(Sarah Chavez),
善終計劃殯葬創意公司(the Order of the Good Death)
執行總監
作者對悲傷有切身體會,因為她不僅是治療師,也是失去丈夫的女人。在本書中,作者用真誠懇切的語言揭示了悲傷的真相,并且提醒我們“唯愛永存”。
—杰西卡·漢德勒(Jessica Handler),
著有《看不見的姐妹:回憶錄》(Invisible Sisters:
A Memoir)和《浴火:喪慟寫作指南》(Braving the Fire:
A Guide to Writing about Grief and Loss)
本書是一本實用的智慧手冊。作者用親切誠懇的口吻全面講述了“內心受傷的人陪伴彼此”意味著什么。
—史蒂夫·愛德華茲(Steve Edwards),
著有《絕境逢生》(Breaking into the Backcountry)
在當下的文化環境中,悲傷總是令我們猝不及防。本書如同燈塔,指引著我們用一種更好的方式來表達悲傷。本書引導我們成為陪伴者,而非救世主,來守護那些正在經歷巨大傷痛的摯愛親朋。如果你想做一個有人情味兒的人,先讀一讀本書吧!
—凱特·麥庫姆斯(Kate McCombs),
人際關系教育專家、品茗訴情(Tea & Empathy)
心理療法創始人
作者說清了悲傷的真相。通過她的講述,我們能意識到被壓抑、被污名化的悲傷其實是一種正常的情緒。本書非常治愈人心,讀之必有所得。作者帶領我們走進一片凈土,在這里我們的悲傷是有價值的,會得到聆聽和尊重。
—特雷·米勒·羅德里戈(Tré Miller Rodríguez),
著有《撕裂冷漠:一部真摯的回憶錄》
(Splitting the Difference: A Heart-Shaped Memoir)
在與痛苦對抗的過程中,嘗試給予或接受幫助是很困難的。本書指引我們如何優雅地度過艱難時刻,懷抱愛心和同情心去接受痛苦。作者提出的新觀念溫暖人心,這正是你所需要的。
—瓦妮莎·范·愛德華茲(Vanessa Van Edwards),
ScienceofPeople.com的人類行為研究員,
著有《吸引:與人成功交流的科學》
(Captivate: The Science of Succeeding with People)
作者告訴我們,與其將悲傷當作疾病來對待,不如用善良的心去理解它。這是一本價值非凡的書。
—雷內·登費爾德(Rene Denfeld),
著有《死囚牢》(The Enchanted)和《找孩子的人》
(The Child Finder)
我們都需要這本書,因為它對悲傷做出了理性的詮釋。作者打破了傳統的刻板印象和社會期待,將已經承受錐心之痛的人從這些額外的痛苦中解放出來。對那些悲痛的人來說,這些文字帶來的是安慰和深切的認同。作者用精準的語言、深刻的思考以及切實可行的建議,為那些在黑暗中摸索的人點亮了一盞燈。對那些想要鼓勵悲痛者的人來說,這也是必讀的一本書。
—賈娜·德克里斯托法羅(Jana Decristofaro),
悲傷兒童援助服務(Children’s Grief Services)組織者,
道奇悲傷兒童和家庭咨詢中心成員
作者從親身經歷中提煉出的智慧將悲傷還原為一種正常的情感。如果你厭煩了別人反復問你“好些了嗎”,那么打開本書,你會獲得一個看待悲傷的全新視角。
—克里斯·吉耶博(Chris Guillebeau),
著有《追尋吧!過你夢想的人生》(The Happiness of Pursuit:
Finding the Quest That Will Bring Purpose to Your Life)
對悲傷的支持和理解應該是發自內心的、誠摯的、明智的。
—杰克·康菲爾德(Jack Kornfield),
著有《踏上心靈幽徑》(A Path with Hea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