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擁抱悲傷:伴你走過喪親的艱難時刻
- (美)梅根·迪瓦恩
- 619字
- 2021-08-31 17:55:36
個體的就是世界的,世界的也是個體的
悲傷被談論得越多,就會越容易被接受。只要人們更多地談論生存、愛和失去的痛苦,人們的生活就會變得更好,那些將悲傷視作麻煩的人也不例外。
當親友的安慰、文化和書中的觀念能幫助悲痛者面對現實時,它們是有用的、充滿愛意的。當它們只是將悲痛視作需要解決的問題時,它們是無用的。
當我們在噩夢中仍能敞開心扉,身處逆境仍不失對愛的向往時,我們走進悲痛自我的方式就是有效的、充滿愛和善意的。
如果我們要在悲痛中生存下去,要攜手穿越這片泥淖,徹底熬過這個階段,我們就必須學習更加自在地與痛苦相處。我們必須接納痛苦,而不是執著于尋找痛苦的根源。我們必須停止用隔離他人的做法來抵抗悲痛。我們必須將生命脆弱的、轉瞬即逝的、美好的內涵視作我們真實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只將其當作發生在別人身上的故事。
我們必須在尊重自己的真實經歷的前提下,找到向他人表露悲傷的方式。不要為了讓周圍人感到安心壓抑自己的痛苦。
我們能夠做出改變,并且這些改變對于悲痛者有實在的意義。這種改變讓我們彼此關愛,讓我們能接受“我們所愛的事物終將消亡”這個事實。這種改變讓我們意識到,對他人的痛苦感同身受并不是厄運,而是人與人緊密相連的標志。雖然這種關愛彼此的方式有其駭人的一面,但這是我們走向互助互愛的必經之路。無論是個體,還是擴展到全球,都呼喚我們以這種方式關愛彼此。當悲痛者使用新范式來應對悲傷,開辟中間地帶時,這種關愛彼此的方式就會成為可能。這是唯一的前進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