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擁抱悲傷:伴你走過喪親的艱難時刻
- (美)梅根·迪瓦恩
- 1176字
- 2021-08-31 17:55:35
情感依存才是生存之道
我們必須承認和理解痛苦,給它一定的空間,將其放在臺面上探討,否則任何工作都無法開展—無論是個人生存,還是更廣泛的全球性活動,例如維持世界和平,以及為所有生物提供美好的生存環境。我們必須有能力說出真實的情況,毫無顧忌地流露出脆弱、崩潰的情緒,或是做出有違文化傳統的行為。我們要像談論快樂一樣正常地談論痛苦。
沒必要急于拯救任何人。
艱難的、痛苦的、糟糕的事情總是會發生。這就是這個世界的生存法則。不是任何事都會有結果,也不是一切都事出有因。真正能夠引領我們前進的,不是否認痛苦,而是承認無可挽回的痛苦確實存在。我們要營造能真言真實痛苦的文化氛圍。我們要在痛苦中攜手并肩,對彼此敞開心扉,明白下一次痛苦的人可能就是自己。
當我們恐懼喪慟時,我們會牢牢抓住一個標準,區分對與錯、好與壞,以維護我們與所愛之人的聯系。我們以為將痛苦和災難隔離在外會幫助我們生存下去。
我們對痛苦和磨難根深蒂固的回避態度(拒絕承認痛苦和磨難),使我們無法獲得內心深處最渴望的安全感。這種安全感的表現形式是關愛、聯系和親緣關系。為了不失去安全感,我們展開了自我防御,但這種做法恰恰使我們越來越沒有安全感。
在一個我們必須靠撒謊來掩蓋真實情感或假裝自己能夠掌控一切的世界里,是沒有真正的生存可言的。這樣的世界只會讓我們更加絕望和焦慮,更加偏執地試圖解決一切問題。
要在這個世界上獲得安全感,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停止否認困難和不可能事件的發生。說出真相能夠讓我們相互連接起來,讓我們完全融入他人的經歷,并與他人產生共情。
真正的安全感是走進彼此的痛苦,并在其中發現我們自身。正如我的一位非常年長的老師說過的,對對方有同情心說明彼此關系親密。這是人與人之間的情感聯系的證據。我們為彼此感到難過,這表明我們互相關聯。我們的大腦邊緣系統、心臟、身體皆為此而生。我們渴望與他人建立情感聯結。
你在他人的悲傷中看到自己表露悲傷和喪慟的潛力了嗎?對對方有同情心表明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親密。
當情緒涌來時,沉痛的感覺會彌漫全身。雖然它讓人痛苦(這一點毫無疑問),但這恰好表明我們彼此連接、彼此關切。當我們意識到痛苦和悲傷是對喪慟的正常反應時,我們就能夠優雅地、有技巧地回應悲痛者,而不是指責和回避。無論發生了什么,我們都能夠以關愛之心回應對方。
尋找安全感意味著團結一心,用開放的心態和強烈的求知欲去感知我們所經歷的一切:愛、快樂、恐懼、喪慟和心碎。當我們能夠用愛來回答所有問題時,我們就獲得了真正的安全感,這樣的安全感是外界的力量無法奪走的。雖然它并不能使我們遠離喪慟,但它能夠讓我們在無可挽回的悲痛中感受到支持和守護。
成長和成熟的真正界限在于能否同對方一起傷心—陪伴對方,而非教訓對方。接納悲傷(被他人看到、傾聽并見證自己生活的真相)才是唯一能夠治療悲傷的特效藥。
[1] 四圣諦指苦、集、滅、道四諦。—譯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