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知識變現:從入門到實操
- 韓朝賓編著
- 2405字
- 2021-09-03 16:48:54
1.2 如何突破知識變現的兩大障礙實現真正盈利
首先,我們來看一些數據。
■ 付費語音產品《好好說話》上線僅10天,其銷售額就突破了1 000萬元。
■ 《每天聽見吳曉波》音頻產品一年的訂閱收入也突破了3 000萬元。
■ 音頻內容《用得上的商學課》的主講人路騁,上線一年全網訂閱65萬份,營收也超過3 000萬元,如圖1-15所示。

圖1-15 音頻內容《用得上的商學課》
這些數據說明一個什么問題呢?那就是借助知識產品,通過互聯網來變現的人越來越多,可以理解為知識付費的大門已經打開,尤其是現在的知識服務,還處在早期階段,可能會帶來新一波的知識、創造、分享和教育的浪潮,也會帶來一波圍繞知識變現的商業機會。
1.2.1 突破知識變現的兩大障礙
知識付費的大門已經打開,有的人已經進去,而有的人卻始終不得其法,沒有辦法邁進知識付費的大門,其中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筆者在研究知識變現的過程當中,發現了兩個最大的障礙。筆者認為,只要能夠解決這兩個障礙,在今天的互聯網時代,人人都可以做到知識變現。
1.第一個障礙:“害怕變現”
可能很多人看到這個觀點會有些不以為然,會反問:難道還有人害怕變現,害怕錢多嗎?是的,現實中確實存在害怕變現的人,他們的表現為:覺得自己的能力不夠、價值不足,覺得自己不夠好,這是第一大障礙。尤其是所謂的知識工作者們,他們總是懷疑自己的知識能否變現。所以,我們要突破第一個障礙,就要有這種意識:我們的知識和價值也是可以變現的。在筆者的課堂上,筆者常將這樣一個觀點分享給大家:大家都是出來“輸出”的。
為什么說大家都是出來“輸出”的呢?例如,在互聯網上,可以銷售實體的產品,比如說電腦、汽車、家具、手機等,如圖1-16所示。那么,我們的知識不也是可以變現的嗎?電腦、手機、汽車等實體產品可以直接銷售,同樣地,知識、技能、經驗也是可以變現的,而且還沒有物流、倉儲和庫存的負擔,運營成本比實體產品更低。

圖1-16 通過互聯網銷售計算機、手機等實體產品
所以,用戶一定要突破“害怕變現”這個障礙,不要覺得不好意思,要對自己的專業知識有信心。你覺得習以為常的,也許正是別人夢寐以求的,意識到這一點,就是我們做知識變現的第一步。
2.第二個障礙:不會打造產品
知識變現的第二個障礙是什么呢?筆者覺得是內容生產者要有產品化的能力,要有意識地把自己當作一個專家去打造。按照社會學中三個信任的說法:第一個是人格信任,第二個是貨幣信任,第三個就是專家信任。專家是非常容易為客戶帶來信任的。
過去,成為某一個領域的專家,需要花大量的時間,但是今天我們在某一個細分領域做到頂尖水平,并不是特別難。
如今,各種社會和技術資源給每一個人成為專家提供了大量的機會。在任何行業、任何領域,每個人都有機會成為專家。只要你愿意,人人都可以成為自己所擅長的領域的專家。無論你是對股票、汽車、保養品、紅木家具有所研究,還是對整理房間有所研究,都可以成為專家,通過互聯網把你的經驗變成知識類的產品,之后再通過互聯網銷售傳播出去。
所以,筆者認為這是第二個障礙:學習打造知識付費產品,首先要有意識地把自己打造成某一個領域的專家,然后再有意識地把自己的經驗變成知識產品去銷售,這樣才能突破知識付費的障礙。
1.2.2 把知識內化為能力或智慧
要進入知識變現的大門,你一定要學會把自己的知識技能和經驗變成可以交付的產品,也就是說你要有產品化的能力。筆者把這個產品化的能力叫作專業化生存,未來專業化生存也是生存的基礎,只有夠專業才能夠生產出優質的產品。
比知識變現更重要的一點是,在我們進行知識變現的過程當中,我們的影響力會不斷增加,當我們去打造知識付費產品的時候,需要把自身的知識技能和經驗重新內化,重新歸納總結,整理篩選。如今,消費者獲取知識的渠道越來越廣,大家通常都會精心挑選,尋找能夠實踐的知識,讓自己真正有所收獲。
其實,知識內化的主要問題在于:如何把書本上或者腦海里的知識內化為自己的能力或者智慧,要知道消費者都是想學習對其有所幫助的知識的。下面介紹將知識內化為能力的3個步驟,如圖1-17所示。

圖1-17 將知識內化為能力的步驟
在把經驗內化的過程當中,不僅可以變現,同時更重要的一點是可以通過輸出我們的知識,建立更深的信任。要知道,如今的信任成本是非常昂貴的。對于個體來說,知識變現的過程可以在輸出知識的同時不斷打造我們的個人品牌。
那如果對象是一家機構呢?你也可以輸出行業知識,不斷建立你所在行業的競爭壁壘。所以,筆者認為知識在未來會成為新的商業流量入口。筆者曾見過一家醫療服務機構,就是用這種知識營銷的方式去影響用戶、潛在的消費者以及合作伙伴的。
過去,所謂的廣告就是廣而告之;而如今,大家可能都不愿意去看廣告,更愿意通過內容、知識去了解一家公司、一個產品。所以,我們今天要重新理解營銷,而筆者認為這種營銷可以叫作知識營銷,從過去的廣而告之到今天的廣而認知,因此筆者覺得,在未來,知識會成為商業流量的入口,而我們現在要做的,就是學會如何把自己的知識“分享”出去。
最后,比知識付費更重要的一點是通過知識變現,我們不僅可以實現商業變現,還可以建立我們在互聯網上的品牌和影響力,知識改變學歷,變現改變命運。
案例 聲音教練徐潔:《如何練就好聲音》
由聲音教練徐潔主創并主講的《如何練就好聲音》,其內容獨辟蹊徑,從每個人都會用到的說話聲音入手,教大家很多“科學的發聲方法”及“富有情感的聲音表現”技巧,幫助用戶鍛造專屬于自己的好聲音,如圖1-18所示。

圖1-18 《如何練就好聲音》專輯
《如何練就好聲音》于2016年10月17日在喜馬拉雅FM獨家上線,并在首屆知識狂歡節中獲得了189萬元的單日成交量以及全站銷售量排名第二的好成績。截至2019年5月,《如何練就好聲音》的專輯總播放量達到1 712.8萬次。《如何練就好聲音》之所以取得如此成就,是因為徐潔敢于“推銷”自己,“分享”自己的特長、“分享”自己的經驗、“分享”自己的知識,并善于將其包裝為產品,通過30節核心課程,將自己打造為“成功塑造千萬學員的王牌聲音教練”。